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文旅页面 > 正文

情景交融 文旅互促

情景交融 文旅互促

图①:《浮生六记》园林版剧照。谢瀛摄图②:实景演艺《长恨歌》剧照。朱军强摄

山水舞台,文化抒怀。近年来,实景演艺成为国内旅游新看点,它一方面拓展艺术的观看场景,一方面深化旅游的文化内涵;既激活了当地文旅资源,又丰富了人们的旅游体验。随着文旅融合深入推进,实景演艺不断创新迭代,呈现新的特点,展现新的气象。

——编者 

开拓实景演艺创新空间

胡娜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大中型旅游演艺市场迅速增长,演出场次约2.73万场,较去年同比增长260.6%。在旅游演艺市场中,实景演艺以当地景观为场景,创造性再现地域文化,丰富旅游体验,带动夜间经济,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新业态。随着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实景演艺不断转型升级,拓展新的形态和更多可能。

山水实景秀是我国早期的实景演艺。在人们较为熟悉的“印象”系列中,《印象·刘三姐》由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12座背景山峰构成山水剧场,意境如诗如画;《印象·西湖》在迷人的西子湖畔讲述流传千年的美丽传说,情景交融;《印象·大红袍》背靠风光绮丽的武夷山水,演绎朱熹对武夷“山水茶”的描绘;《印象·丽江》在皑皑雪山下,再现茶马古道的繁荣景象……观众通过一台台精彩纷呈的歌舞演出,直观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近年来,实景演艺不仅延续与山水自然、历史人文等融为一体的形式,更是通过沉浸、互动等创新手段把地域性和文化性有机结合,使其从“在景点中表演”逐渐拓展为“旅游新景点”。江西抚州是汤显祖的故乡,戏曲是抚州的文化符号。白天游客可以走进13条保存完整的明清历史街巷、50多处明清历史建筑游览,夜晚再来到实景演艺《寻梦牡丹亭》现场,在昆曲声韵中沉浸入梦。《寻梦牡丹亭》分为《游园惊梦》《魂游寻梦》《三生圆梦》三折,演绎了杜丽娘与柳梦梅动人的爱情故事。剧作逼真复原作家笔下的亭、台、楼、阁、榭等场景,结合全息数字影像、巨型圆环装置投影等声光电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如梦如幻,吸引游客竞相打卡。占地622亩的戏剧聚落群《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社交媒体上的网红景点,自2021年开园以来,每逢节假日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园中丰富的剧目围绕“土地、粮食、传承”主题,带领观众从不同侧面感受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厚重。《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在郑州和开封的中间地带,旅游区位优势并不显著,但凭借着优质内容,去年一年观剧人次超过1200万,成为河南新的文化地标,拓展了新的旅游形式。

为满足青年游客“强社交”需求,在传统大型实景演艺外,越来越多的景区引入非玩家角色,让游客在不经意间就能参与令人惊喜的互动。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以武侠文化为主题,每天推出200多场实景沉浸式演出,通过小而美的互动营造浓厚的武侠氛围。除此之外,武侠城内还隐藏着内容丰富、不断迭代更新的玩法。景区把基于武侠文化的实景演艺场景与青年的社交互动娱乐结合,提供了非遗民俗互动、剧本娱乐等沉浸式游园体验。当下,实景演艺已经扩展到主题街区,主题景观、演艺内容和商户业态有机融合,连贯吃、游、购、娱,形成多元文化消费新场景。

舞台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成为实景演艺创新的重要支撑。随着全息影像、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实景演艺中加速落地,“文化+演艺+科技”共同构建起一个强科技、重体验、高融合的文旅新场景。借助新技术,室外实景、历史场景都可以移植到景区演艺空间内,再现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坐落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的红色旅游演艺《重庆·1949》,以解放前夕的重庆为背景,将磁器口码头“搬”上舞台。360度旋转式舞台营造出沉浸式体验,同一时间内多维度展现不同叙事场景,将红色故事娓娓道来。

打造有影响力的实景演艺品牌,创新文旅业态,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和运营。实景演艺不仅要以优质内容满足游客体验,还要提升市场运营能力。只有科学管理,才能实现观演体验和市场效益双丰收,形成长期口碑。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以骊山为背景、九龙湖景区为舞台,通过山水风光与舞美科技特效的结合,让观众在古典乐舞中领略爱情传奇。该剧在2021年冬季推出“冰火版”,实现了北方户外演艺的全季节运营。除了内容不断创新,管理团队基于多年演出经验,尝试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编制实景演艺标准,对项目的选址、管理、服务质量等作出规范并细化。譬如探索在节假日一晚4场的高强度下,如何于15分钟内组织3000名观众有序入场退场等。演出内容的迭代提升和管理运营的标准化、科学化,让《长恨歌》成为旅游演艺市场的品牌剧目,展现出持久生命力。

从依托山水的歌舞秀到沉浸式观演,实景演艺的内涵和边界不断延伸,演艺与旅游的融合方式愈发多元,这些变化也向创作者、运营方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实景演艺由于对场景和技术过度依赖,忽视对地方文化的深度展现和演出艺术性的把握,成为视觉奇观的代名词。有的项目因为模式缺乏新意、内容质量不高、运营管理不善而被诟病。实景演艺的高质量发展,要协调把握文化、技术与演艺三者之间的关系,让技术的应用真正服务艺术的表达,提升实景演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质。在内容创制之外,实景演艺项目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树立品牌、扩大影响、多业态融合并延长演出产业链,与景区一同建构更加丰富完整的文旅新场景。

实景演艺所呈现出的新变化,彰显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潜力和动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人民群众对文旅融合的期待,也是实景演艺不断开拓创新的趋势。

打造演艺精品丰富旅游体验

萧雁

近年来,文旅行业快速发展,实景演艺成为吸引游客、传播文化、提升文旅体验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实景演艺投入大、标准高、盈利难,如何打造优质产品,进而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我牵头创作的实景演艺《浮生六记》2018年推出,2019年就实现了收支平衡,同时在夜游经济、文旅融合、非遗创新等方面取得一些成绩。剧场版参加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园林版作为示范项目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同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成就展等。实践证明,打造轻体量、深寓意的作品,可以成为实景演艺的一种探索路径。

深耕内容是打造实景演艺精品的基础。实景演艺作为一种文旅产品,其重点在于内容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因此“选本”很重要。选择《浮生六记》,除了原作本身的文学价值,还因为这部作品中的场景与昆曲、园林艺术的审美高度契合,可以生动呈现中国传统生活美学,又符合当下国风国潮的流行风尚,能够吸引年轻人。《浮生六记》园林版放在故事发生地沧浪亭——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中,昆曲艺术融入沧浪亭的园林景观,在一幅由诗文、绘画、街巷、流水、藕荷、石桥钩织的江南市井生活图景里,将主角二人志趣相投、柴米相依的深情娓娓道来。

昆曲与园林重要双遗项目、数量1.5倍于观众的演职人员、对古典生活的逼真复刻以及充满传统美学意蕴的氛围感,让这部剧成为观众口中的实景演艺“奢侈品”。除了昆曲,《浮生六记》还融入了苏州评弹、江南丝竹等传统艺术,增加了苏扇、苏绣、明式家具观赏,碧螺春绿茶、糕点糕团制作技艺,七夕、灯会、端午等民俗传统,并将这些元素以故事场景的形式展示。以上种种,都令观众感到新奇和独特,提升作品的感染力。

与一般实景演艺“交付等于创作结束”不同,《浮生六记》试着通过版本迭代,保持作品的新鲜感。园林版每年都有内容更新,已经从1.0版本迭代到7.0版本。此外,还推出舞台版、七夕夜游园版、厅堂版、上海版、苏州山塘景区版,以及与昆山当代昆剧院合作的剧场版。这些版本既可单独成篇,相互之间又有故事关联,形成实景演出IP矩阵。很多观众看了其他版本,会重新回到沧浪亭关注园林版的不同细节,也有观众从上海追到苏州、从苏州追到南京,领略不同版本的味道。

对实景演艺来说,靠营销投入带来的流量是阶段性的,只有不断产出高质量内容,通过良好的用户体验带动“自来水”式传播,才会为剧目带来长久的话题性和关注度。怎样提供独特的观众体验?增强交互性是一种有效手段。小型精品实景演艺项目观众人数较少,其演艺方式和服务设计与强调用户交互的理念天然吻合。这意味着主创团队可以探索更多与观众的互动方式,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融入演出,与演员共同创造独特的文旅体验。通过深入了解观众的需求、感受和期望,《浮生六记》有针对性地规划了演出内容、演出形式和互动环节,涵盖从观众购票、入场、观看表演到离场的整个过程,绘制了多达1300多个触点的“用户旅程图”,确保演出各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流畅自然,显著提高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除了演出本身,通过IP化运营进行衍生品开发,也是扩大实景演艺影响力的有效方式。打造具有辨识度的IP形象,能够将实景演艺与特定的文化符号、人物形象紧密关联,形成持久的竞争力。同时,借助文创产品、主题周边等的开发,可以进一步拓宽实景演艺盈利渠道,进而反哺创作,形成良性循环。经过多年打磨,“浮生六记”已成为“戏剧+中式生活”的文旅品牌,建立起集演出、旅游、文创于一体的产品线,并与艺术家、设计师和品牌合作,生产、运营非遗文创产品,受到人们喜爱。

如今,传统戏曲、手工非遗等一批中华文化宝库中的沧海遗珠,借由新媒体被人们看见,这启示我们实景演艺也需要拓宽传播渠道。可以试着打造线上线下活动,如观众见面会、主题讲座、演出直播等,把好演出、好内容、好产品推广出去。当然,打造实景演艺精品项目无法一蹴而就,需要以内容创新为主导,有耐心、有信心,不能急功近利,如此才能推出更多精品佳作,使文旅产业焕发新的活力。

(作者为《浮生六记》制作人)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中外游客体验湘西苗族传统服饰。

    2025-04-08 10:07 中国文化 魅力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2025-04-01 10:50 越剧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2025-04-01 10:41 守宝人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2025-03-31 17:53 油菜花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02-24 10:19 中转式旅游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2025-02-11 09:47 蛇年 博物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25-02-07 11:44 非遗 冰雪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2025-01-16 09:41 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01-13 10:30 北京中轴线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2025-01-03 09:36 电影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