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上海艺术家用1000粒黄金撒入10000斤大米,“淘金米”火爆北京

上海艺术家杨烨炘撒下1000粒黄金大米

上海艺术家杨烨炘撒下1000粒黄金大米

用500克千足金打造1000粒黄金米,随机撒入5吨大米中,参观者被邀请进入这个占地200多平方米的 “粮仓”淘金,幸运儿可以带走自己淘得的黄金米——一场名为“淘金米”的行为艺术展览于3月30日下午在北京朝阳798艺术区春辰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当即在京掀起一波“淘金热”。

为期两个月的展览吸引了大批“淘金者”,每个人可以进去淘金15分钟,每场不超过15人参与。展厅内,人们热火朝天地在大米中翻找,展厅外,排队的人络绎不绝,一天下来参与者达500多人。

然而“淘金热”之下,真正值得人们珍视的,究竟是代表财富的黄金,还是每日赖以生存的大米?这场行为艺术背后引发的热议值得人深思。

上海艺术家用1000粒黄金撒入10000斤大米,“淘金米”火爆北京

上海艺术家用1000粒黄金撒入10000斤大米,“淘金米”火爆北京

火爆的“淘金米”艺术展现场

火爆的“淘金米”艺术展现场

用“金米”吸引人亲近粮食

3月30日下午三时,在现场观众和媒体的见证下,艺术家杨烨炘将1000颗金米均匀撒在铺满展厅每个角落的大米和稻米中。金米没入铺得厚厚的稻米后,立即不见踪影。

一颗金米和真米粒形状、大小一样,每颗重0.5克。淘金者不得借助探测工具,只能用双手在成千上万的大米当中翻找,限时15分钟,难度并不小。

为了淘得金米,人们使出了浑身解数:采取各种姿势,蹲着、跪着、趴着,在稻米上仔细搜寻;有的打开手机电筒,借助灯光寻找;有聪明的淘金者专挑没有人的角落入手;还有人用双手托起一把大米,尝试用力吹走较轻的米粒,让较沉的金米露出来……

“找到了!”人群里不时传来惊喜的欢呼。于是门外排队的观众更加跃跃欲试。每位参与者进场前都拿到主办方发的一个小瓶子,当15分钟体验结束后,有的小瓶子里装进了一两粒明晃晃的金米,最高记录一人淘得5颗金米。有的小瓶子则空空如也。

在都市里淘金,这样的体验对人们有着极大的诱惑力,这从展厅门外人山人海的长队,动辄一小时的等待便可见一斑。“金米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参与,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近距离和粮食接触。”对于办展的初衷,杨烨炘这样说。“城市人很少有如此亲近接触稻米的机会,在他们用双手翻找和过滤每一颗谷物的过程中,人们和粮食之间有了一次深度互动。”

上海艺术家用1000粒黄金撒入10000斤大米,“淘金米”火爆北京

上海艺术家用1000粒黄金撒入10000斤大米,“淘金米”火爆北京

观众在细心“淘金米”

观众在细心“淘金米”

黄金有价,大米无价

“淘金米”是杨烨炘的一个行为艺术项目,场地设在国内先锋艺术的集聚区798艺术区。在这样一个见证了当代中国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空间,“淘金米”如何向人们传递它的社会价值?

“我希望利用粮仓这样一个集中的空间,让人们从参与中获得思考,引发对消费主义的反思。”杨烨炘说。

淘金体验只有15分钟,时间宝贵,现场参与者几乎都在埋头搜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到更大的价值。然而在艺术家眼里,真正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在消费主义时代,人们崇尚物质和金钱,却忘记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其实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杨烨炘说,“黄金有价,但大米无价。将金米混杂入大米里面,让人把黄金淘出去,最后留下的是纯净的大米。我希望以此来让人反思大众对物质的过度迷恋,唤起对生命的尊重。”

在热火朝天的淘金现场,他观察到有一些没有淘到金米的人,最后把大米装进了小瓶子里带走。“这正是对消费主义的温柔抵抗。哪怕只有一个人作出这样的行为,这次艺术就有了价值。“

网友晒出大量淘到的黄金大米

2个月后,“金米”将如何处理?

“淘金米”展览将从即日起持续到5月25日结束,在此期间,所有市民都可以通过网上预约后来到现场淘金。在“淘金“的热度下,各种关于这项“行为艺术”的争议和讨论也持续不断。

有网友质疑:在淘金现场,人们只看得见“金米”,看不见粮食,这么多本可以食用的大米被铺在地上,让人们踩在脚下,这样的行为艺术是否真能传递出艺术家所说的“重新发现大米的价值”?

而随着艺术展的持续,新的“行为艺术”也在不断衍生。淘金现场,有人捞起一把生米就要塞进嘴里,亲身尝“金米”。有人说要带一个电饭煲过来,在这里给大家煮饭吃。还有人专门从网上买了1000颗“假金米”带到现场,混入大米当中。这样的行为似乎只是为了好玩,增加人们淘金的难度,但也似乎正在偏离艺术家的初衷。

对此杨烨炘说:“作为一个艺术展,观众的参与本身就是艺术作品成熟的过程,每个人的不同行动都在赋予这个作品新的意义。只有在2个月以后,这个作品才算是真的完成。”

还有不少人提出疑问:等到展览结束后,这些可能还掺杂着黄金的大米将如何处理?艺术家表示,这个答案要待2个月后才会揭晓。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中外游客体验湘西苗族传统服饰。

    2025-04-08 10:07 中国文化 魅力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2025-04-01 10:50 越剧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2025-04-01 10:41 守宝人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2025-03-31 17:53 油菜花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02-24 10:19 中转式旅游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2025-02-11 09:47 蛇年 博物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25-02-07 11:44 非遗 冰雪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2025-01-16 09:41 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01-13 10:30 北京中轴线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2025-01-03 09:36 电影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