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艺术家、策展人与当地文艺界领导,在开幕式现场剪彩合影留念
2023年2月13日下午,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戏曲艺术委员会指导,辽河民俗博物馆天府国粹剧团、盘锦市戏剧家协会、盘锦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盘锦市图书馆主办的“百面千相——鲜青池、葛鸿儒联合个展”在盘锦市图书馆1楼的1号、2号、3号展厅正式开展。
部分展品
此次展出以非遗戏剧脸谱为主题,非遗传人鲜青池、葛鸿儒结合9个剧种,展出真丝辽河文化脸谱、盘锦蟹壳脸谱、龟壳脸谱、纸浆戏脸壳、脸谱漆画、脸谱岩彩画、综合材料脸谱画、板绘脸谱、手绣孤品蟒袍、变脸木偶等共计千张脸谱。
展览现场
此次展出共计45天,分为三个展出单元:百年传承、甲冠天下、继往开来。一是历史纵深,通过陈展的传统工艺,探讨戏剧脸谱艺术延续的必然性,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共频共振;二是立足当下,以盘锦的风物如丹顶鹤、黑嘴鸥、斑海豹为题材,以盘锦的特产如河蟹、飞蟹为原材料制作脸谱工艺品,追求文化的归属感;三是连接未来,提升民众审美素养与参与热情,融入公众生活。
“百相千面”艺术展的成功举办将推动盘锦市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丰富民众精神生活,提升公众审美素养。此次展出结束后,展品将于盘锦市辽河民俗博物馆长期展出。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初一,一封2730字的奏疏经通政司到达御前,嘉靖皇帝阅后大怒。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论治安疏》,作者是海瑞。疏中指责嘉靖一意玄修、侈兴土木、不视朝、名爵滥、薄于父子、戮辱臣下等问题,最后一句“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更是直接封神。
在古代,花朝节曾盛极一时,与元宵节、中秋节齐名,合称“月半节”,是当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花朝节的产生是源于对“花神”崇拜,与我国古老的农耕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会在花朝节期间祭祀花神、赏春游园、祈求风调雨顺。最早“花朝”一词并没有节日之意,而是与“月夕”并举,形成“花朝月夕”,是良辰美景的意思。
春分之后,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意味着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春天正式到来。相较于寒冷肃杀、万物闭藏的冬季,春天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因此,古往今来,人们往往更青睐春天,很多重要的事,都安排在春天里。
最近,有关黑芝麻生发的广告又撩拨了一些人的心弦。实际上,老一辈早已口口相传着同样的信息:“多吃点黑芝麻,生发!”于是乎,什么黑芝麻丸、黑芝麻糊,尽情地吃吧。
故宫怪画《蜂虎》是清朝乾隆年间画家华嵒所创作的一幅画作。这幅画的主题是一只头像马蜂的老虎,形象十分奇特,给人一种非常震撼的视觉效果。
古人管扎耳洞叫“穿耳”。穿耳戴耳饰的习俗起源甚早,早在夏代乃至更早之前的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戴耳饰了。起初,男女都扎耳洞。周代往后,穿耳的人大都是女子。
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又到一年踏青春游时。古代的文人雅士或骑行、或徒步,畅游青山绿水,亲近大自然。唐代诗人韦庄有诗曰:“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古代名著,里面描写的各种兵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赵云的青冈剑,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吕布的方天戟等。但在真实的三国中,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兵器真的存在吗?
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通过字典或是词典查一查它的拼音,我们就知道该怎么读了。那么古代没有汉语拼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有什么方法呢?
唐人柳诞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身为负责大都市洛阳治安的官员,竟然会因为穿衣问题而招来一顿毒打。成书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的《通典》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在唐高宗年间的某一天夜里,负责城市治安的洛阳尉柳诞上街巡逻,这本是职责所在,没想到柳诞却被自己的部属拦住去路。唐代宵禁制度严格,无论城市多繁华,黄昏之后皆会陷入一片死寂,街上只有巡逻的衙役。这帮衙役将柳诞当成了违反宵禁的街溜子,抓住后二话不说,直接暴力执法,将柳诞一顿痛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