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抬头一瞧,“桥上少年郎,竟纵纸鸢,以相勾引,相牵剪裁,以线绝者为负,此虽小技,亦有专门。”
皇帝级别的宋徽宗赵佶常常在宫里放纸鸢,却“落在人间”。知识分子级别的陆游看淡官场名利之后,也只能长吁短叹地“纸鸢竹马伴儿嬉”。
另一个大知识分子曹雪芹也是一个著名的风筝控。不仅把风筝写进《红楼梦》,用来比喻探春命运,而且贫困潦倒的时候,还靠卖风筝贴补家用。
好友敦敏就曾被曹雪芹对纸鸢的痴迷程度震惊过:“所扎风鸢,罗列一室,四隅皆满,致无隙地,五光十色,蔚为大观。”
曹雪芹的日常除了写作、扎风筝,还把两者有机结合,写作了一本扎风筝的书——《南鹞北鸢考工志》。这就是严谨学者和普通人的不同,处处留心皆学问。
《南鹞北鸢考工志》原稿后流传到日本。里面记载了43种“扎、糊、绘、放”的技法,完整保留下来的有20种,被列为首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曹雪芹也开创了“曹氏风筝”这一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