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尘埃,金银器上泛着的金属光泽,辉映成了盛唐文化的象征。
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认为,何家村器物的分类和工艺、纹饰特点,表明其制作者和文化来源较为复杂,有外国直接进来的,有前朝的东西,说明唐代少府监为了适应唐王朝日益扩大的对外交往需要,在金银器制作方面表现出开放无碍的精神和积极学习的心态。
再看出自外国工匠之手的金杯,再看带着红嘴蓝鹊出行的贵族男子,再看三彩中骆驼的昂首挺颈……长安水边多丽人的风景与开放包容的盛唐气象,仿佛都凝刻在了器物上。那些历史遗存的背后,是时代的珍贵记忆,也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当我们走进博物馆,每一次注目,每一次凝视,便能在心中拼凑出盛世大唐的模样。
(本报记者陈雪李韵)
古人有时候喜欢用前人的诗句作为题目,再加上赋得两个字,叫“赋得体”。最为知名的赋得体诗恐怕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而他写这首诗,是用来干谒(为某种目的而求见地位高的人)的。
河北临西发现唐代中期仿木结构古墓 ---记者近日从河北省临西县文保部门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该县尖冢镇跃进渠河坡处,发现一座唐代仿木结构古墓。专家表示,古墓的发现对研究探讨唐代建筑形制提供了实物依据。
荥阳在中原腹地,这里文化底蕴深厚,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名家荟萃,先后孕育了法家鼻祖申不害、先秦诸子中申子、列子、禅宗二祖慧可、唐代诗书画三绝郑虔、文学大家刘禹锡和李商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