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的艺术革命
前段时间,一个名叫“花家地楠少”的公众号突然火了,这个号的火爆让人感到颇为意外。
花家地是中央美术学院所在地,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因此“花家地楠少”这个名字,具有极强的指向性和小圈子意味。楠少是90后,央美毕业生,现在既是一位尚未成名的艺术家,又是一个业余插画师,他的朋们还会在60平米的出租房内,举办有超过20位艺术家参加的当代艺术展。他会把身边艺术家朋友的琐碎日常,艺术生的苦恼与焦虑画成漫画,并在自己的账号上分享。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当代艺术圈始终与外界存在较深的隔阂,更像是一个小圈子内的“自娱自乐”。在外人眼中,当代艺术家是一群怪人,人们会用猎奇、不解、甚至嘲讽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严肃创作。
或许“花家地楠少”的最初目的,仅仅只是想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一些调侃和自嘲,但他却在无意间走出了花家地,走进朝阳青年群众的朋友圈。这一堪称现象级的事件说明,随着深受互联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高科技产物影响的Z世代人群的崛起,大众对个性、叛逆、出位的当代艺术,有了更丰富,更强烈的需求。当代艺术正在像摇滚乐一样冲破“小圈子”,成为一种大众潮流。
△KAWS,当代艺术商业化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许多人说,我们正处在一个低美感的社会,但事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年轻人对艺术的渴望,像一场愈演愈烈的“审美革命”,更新、更高级的美学正在蓬勃的成长,我们已经开始与那些朴素的、野生的、完全实用主义的审美范式挥手作别。
据西湖国际艺术衍生品产业博览会发布的《中国艺术衍生品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艺术衍生品总体市场空间在2000亿人民币以上。当下中国的Z世代人群更愿意关注时尚潮流,愿为原创、设计、艺术买单。
大众与艺术的“你情我愿”
大众对艺术表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善意,而艺术家们也乐于迎接这样的大好局面,大众与艺术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你情我愿”式的发展趋势。艺术家们终于不用再为曲高和寡而迷茫痛苦,为了呼应这个最好的时代,不少艺术家与策展人也放低了原本或许过于高傲的身段,努力寻找更多与大众沟通的方式与可能。
△传统的艺术鉴赏需要较高的门槛
比如此前,出于保护作品的考虑,许多美术馆都谢绝拍照,让不少观者感到有些疏离。但这两年方兴未艾的“网红展”却正在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从冰激凌展,到自拍展,再到感觉展,此外还有上海的孤独泡面展,北京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展,以及脑髓天国展和失恋博物馆。每一个“网红展”都在鼓励和引导观众拍照,从而增加大众与艺术之间的深度互动。
除了姿态上的改变,许多艺术家也开始尝试拥抱商业品牌,以便让自己的作品彻底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平泽贤治是一位日本青年艺术家,在大学时辅修的遥感课程让他对热像仪镜头中的世界产生了浓厚兴趣。与人眼不同,热像仪会根据拍摄对象的温度差异,生成不同的颜色,较低温度的部位会趋向于蓝色,而较高温度的部位会更趋向于红色。于是,平泽开始通过热像仪来作画。他有一个名叫“山峰·陆地·海洋”的系列作品,是对不同的动物热感拍摄,模拟出山峰、陆地和海洋的形象。山峰形象来自骆驼,陆地来自大象,而海洋则来自水牛。
从艺术的维度来看,平泽的创作手法相对刁钻和前卫,然而就是这样一系列极为实验性的作品,却赢得了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MEN)的认可,三宅一生将平泽的作品巧妙地印刷在了2016年秋冬的系列男装上,让艺术、时尚与商业完成了一次奇妙结合。
最近去京都逛街,在BAL百货发现了一家眼熟的“不明店铺”。 除了「Starbucks」的字母,从配色、材质、到地板、座椅……空间里的每种配料都和我们的老朋友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