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奇彤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这得到各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成立个人独立的工作室是戏曲艺术发展迈向市场的重要一步,她希望掌握演出自主权后,能够带动戏曲市场灵活化,推出更多有创意、具备时代特色的新奇剧目。
“成立个人工作室,我们戏曲演员会更有自主性,如果是院团管理,在资源的配置上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不是很符合戏曲文化的发展,其实早在梅兰芳那个时代,艺术家们走上舞台演出都是强强联合的。在舞台上,只有角儿与角儿的碰撞,才能产生最好的火花,观众也才会看得过瘾。”谈及成立个人工作室的初衷,奇彤说。
奇彤在京剧《龙凤呈祥》中扮演后半段的孙尚香
在五一津湾大剧院两场京剧演出中,京津沪12位名角齐聚舞台,博得众彩。奇彤在京剧《龙凤呈祥》中扮演后半段的孙尚香,她扮相华丽,唱腔清亮,得到了观众的阵阵叫好。奇彤工作室作为两场大戏的承办方,台前幕后的双重身份使得工作室主理人奇彤对戏曲行业的认识逐步加深,她关心京剧艺术在当今时代中扮演的角色,关心戏曲演员的现状,肩负起了中青年演员对戏曲艺术传承与创新之重任。
五一津湾大剧院演出中,担任“主持人”的奇彤
只有将传统的戏曲文化融入到新的文化中,跟上时代,才能更好地带动年轻的观众走进剧场。
“现在的戏曲行业不再是主流的艺术文化行业,有点曲高和寡,受众面,圈子比较小,进剧场看演出的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观众,市场文化圈子萎缩。院团演员站在舞台上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作为演员来说,只有在舞台上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让奇彤记忆深刻是,在一次京剧《铁笼山》的彩排过程中,很多来观看的大学生兴奋地将京剧称为中国的大片,“‘太震撼了’,他们说,这带给我很多触动,作为戏曲人,我们应该多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年轻人接触到戏曲,吸引他们走进剧场。我们不能叫嚷‘戏很精彩,你们来看吧!’我们不能决定观众的观看意愿,但是可以做到让观众怎么看戏,看什么?”
“我觉得不论是资深观众还是新观众,对精品的东西,只要一眼看到,绝对是欣赏的。”作为王派(王瑶卿)艺术的传承人,奇彤在舞台上积累了不少观众缘,这对她成立个人工作室,做品牌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但要运营独立的个人工作室,奇彤遇到的挑战并不少,身为演员,她不光要保证舞台上表演的质量,每天除了练功、吊嗓子,还有工作室的统筹管理,宣传、人员的调配等。“这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奇彤说。
按部就班地走上京剧艺术之路
奇彤扮相端庄、秀丽,嗓音清亮、圆润,表演细腻传神,文武兼长。舞台上,她是《穆桂英挂帅》里的穆桂英、《白蛇传》里的白素贞、《打渔杀家》里的肖桂英、《四郎探母》里的铁镜公主、《彩楼配》里的王宝钏、《龙凤呈祥》里的孙尚香、《太真外传》里的杨玉环、《十三妹》里的十三妹、《凤还巢》里的程雪娥……她塑造了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精彩非凡的角色。
2021年正月初五奇彤在“中华剧院”开箱演出《王宝钏》
奇彤在京剧《廉锦枫》中的廉锦枫扮相
奇彤在京剧《白蛇传·游湖》中的白素贞扮相
奇彤在京剧《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扮相
谈及自己的从艺之路,奇彤用“按部就班”来形容。生在梨园之家,奇彤的奶奶是晋剧表演艺术家。耳濡目染,使得她对于戏曲艺术并不陌生。从小时候在山西省京剧院定向培养,再到分配到山西省京剧院工作,围绕在她周围的大多是世家子弟,从基础训练到剧目选择,她接受到了系统而全面的戏曲教育,这为她后来的习艺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痛并快乐着
2014年,奇彤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工作,与众多优秀的艺术家同台合作,奇彤无不激动地说,“这是痛并快乐着的舞台体验。”在这期间,奇彤得到了孟广禄、张克、石晓亮等众多京剧名家的点拨与提携,“前辈们愿意把演出的机会给我们,在舞台上带着后辈去实践,这给我们中青年演员一种自信,他们在舞台上表演的节奏,如何与观众进行交流,他们用自己积累的成熟的舞台经验带着我们,每场演出结束后,我都会有一种飞跃感。”
奇彤与老师孟广禄合影
在和张克排《伍子胥》的时候,奇彤饰演浣纱女,她形容,这就像武林高手练绝世武功,都得有层级,自己练习会有苦苦摸索,攀爬的过程,但如果有武林大侠带着,就能从基础一层一下子跳到第九层,她将这种感受说给张克,“张老师说,有这种感觉就对了”。
“前辈艺术家们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大半辈子,他们在舞台上的感觉、节奏,观众带给他们的气场,他们带给观众的气场,这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觉,需要在台上一点一滴积累。”
奇彤谈到自己在青年团获得的成长,称这是一种飞跃似的进步,代表着她艺术生涯中一个崭新的高度与起点,与优秀的艺术家们的合作,对她是一种严格的鞭策。为了能够与这些老师们站在同一个舞台上,她必须付出多倍的努力,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痛’并快乐着,痛苦是演出前的痛苦,但演出中很过瘾、很快乐,我觉得自己不是小跑能够跟得上的,得冲着往前跑,冲的时候挺累的,但跑到终点,和他们真的站在舞台上,面对台下观众的时候,会觉得很爽,每场演出下来都会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师父看中我的“傻”
在工作室的艺术统筹上,奇彤有一位技艺精湛的资深“军师”进行专业把关,这位军师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师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刘秀荣先生。“师父是工作室的艺术总监,所有工作室出品的剧目、人员选定等,她都会进行艺术质量上的把关。”直到现在,奇彤每有演出,师父都会说戏,扣戏一直到演出前。
2002年,奇彤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攻读本科。在校学习期间痴迷于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的艺术,于2011年正式拜入刘秀荣门下,成为刘老师的入室弟子。说起师父,奇彤言语之间充满了感恩。“刘老师认为我条件好,上课听得特别认真,总能出色地完成老师的任务,但我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很灵活,是一种比较笨的学戏方式,老师说:‘这个孩子很傻,很实在,这样的性格,发展会比较稳定,未来的成长道路都得靠你一步一步走,你今天越实在,以后受到的挑战就会越少。’”
奇彤在京剧《打渔杀家》中的肖桂英扮相
奇彤在京剧《伍子胥》中饰演浣纱女
奇彤在京剧《巾帼英杰》中的碧莲扮相
在师父的悉心指导下,奇彤努力精进自己的艺术,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学习了大量王派经典剧目《王宝钏》(全本)、《棋盘山》、《打渔杀家》、《游龙戏凤》等。谈到师父的授课方式,奇彤印象尤为深刻。有次师父为她讲戏,为了体现一个小姑娘的背影,将一个转身的动作讲了50多遍,在什么位置上转手腕子,撩门帘子,腿、腰、膝盖、脚腕子,每个点的角度是多少,每一处地方都要要求到,师父的细腻与一丝不苟的言传身教,令“笨小孩”奇彤获得了更高、更快的进步。当遇到学生学习“瓶颈期”的时候,刘老师总有自己的法子。“是学习状态的问题,还是表现能力或唱念的问题,师父总能精准地找出问题所在,帮助学生顺其自然地改掉,不让我们钻牛角尖。”
奇彤在师父刘秀荣家上课
2020年中央电视台戏曲春晚奇彤与师父刘秀荣
说起戏曲演员平时的工作,奇彤讲到,戏曲演员工作有自身的特殊性,忙碌也不同于常人,他们的身影一般都活跃在练功房、排练厅、剧场。“遇上‘旺季’,演出基本都下午和晚上,要保证精力,所以我们的一天是从中午开始的。演出‘淡季’的时候,我们就回归到正常的作息时间,朝九晚五,练功,背戏,学习,吊嗓子等。”戏曲演员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奇彤笑称。
中华网:俗话说,“看熟戏听生书”。对于不懂戏的人来说,很难被戏里的情节打动,因此京剧圈也在不断缩小。您认为,戏曲行业如何利用市场和社会资源,实现从中老年人到年轻人的“破圈儿”传播?如何打造让年轻人喜欢的戏曲?
奇彤:很多人说,现在戏曲文化市场不再像以前那么大了,我们的戏迷观众也在逐渐地老龄化,,其实戏曲里面有很多年轻人非常喜欢的元素,在这些元素上找到年轻人会关注的点,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让他们慢慢地了解戏曲,进而爱上戏曲。
现在比较流行的沉浸式的演出方法,如《游园惊梦》是比较传统的慢节奏戏,对于现在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来说,他们会觉得节奏慢,词拖沓,古典的文言文唱词,欣赏起来比较有难度,但是变为与观众近距离的接触,沉浸式的演出让演员沉浸在观众中,让观众参与到戏剧中,观众有了自己的存在感,体验到戏曲表演的乐趣,慢慢地就对戏曲文化产生兴趣。
对于小孩子来说,让他们在剧场里欣赏一场完整的剧目,难度有点高,但是小孩子会对孙悟空感兴趣,可以将京剧当中的小技巧展示给小孩子看,这样会增加他们对戏曲的关注度,这些都是很好的切入点,最终目的还是把年轻人的目光抓住,让他们感受到戏曲艺术独特的美。
中华网:如今大部分京剧院依然依赖国家财政,进行自上而下的传播。您认为,国内的京剧剧院怎样做才能自己养活自己?
奇彤:戏曲一直靠国家的扶持,戏曲推向市场化,是一条必然会走的路。戏曲的繁荣靠的是票房,是角儿的艺术,只有打造好角儿的形象与角儿的艺术,观众才能自己愿意走进剧场。评价一名角儿的好坏,一是上座率,一是专业能力。我们要打造新的市场,与市场接轨,将更多的角儿推向市场,让更多的戏迷观众了解到京剧与角儿。
这次的京剧《龙凤呈祥》就是将角儿的艺术最大化,把角儿的市场价值发挥到最大。我们非常难得地将京津沪三地最好的角儿凑在一个舞台上,让大家一次性过足戏瘾。从这次票的销售情况来看,反响还是比较好的,观众对角儿是比较认可的。把最好的角儿凑在一个舞台上,相当于高手的对决,会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这是一种推向市场的方式和手段,为戏曲市场注入一种新的运作模式,也为戏曲演员带来更多的机遇。
中华网:从徽班进京到四大名旦,中国戏曲曾有非常辉煌的历史,人们像追星一样去“捧角儿”。您认为,戏曲有望恢复到以前的运营模式和火热程度吗?
奇彤:时代在进步,在飞速地发展,传统的戏曲文化需要慢下来去欣赏,去回味。但要重回当年的盛况,难度有点大。首先,现在的文化资源太多,可选择性太多,包括外来文化的冲击。
戏曲的涵盖量挺大的,戏曲演员是综合性很高的职业,比如小花脸在台上很多词也是现挂的,就像说相声似的,戏曲文化是很有包容性的、多元的,它是把相声等很多元素融合在了一起。我觉得,如果想要重塑当年徽班进京的盛况,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戏曲人共同的努力,也希望戏迷观众朋友们提供更多的支持,有机会让戏曲演员展示戏曲的魅力。
中华网:曾有人提出,戏曲如果能够恢复或强化与观众的剧场互动,也许会被更多的观众喜爱。就好比,德云社在进行剧场相声演出时,相声演员与观众的互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粉丝的粘合度。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呢?
奇彤:剧场的演出和观众有绝对性的互动,比如前段时间,我演的《王宝钏》,有一折戏是王宝钏在彩楼上抛绣球招婿,有八九个演员分饰不同的士农工商,当我站在彩楼上的时候,我听到台下的观众就在嚷嚷。这就是我们演员与现场观众的互动,我也会假装抛一下绣球,台下就一下子炸口了,“扔给他”,其实在戏曲中像这样的互动是很多的。
戏曲演员与观众的互动,不太像相声演员那么直接,我们会以一种非常含蓄的手段,非常有分寸的方式与观众互动起来。现场艺术面对不同的观众群,会有不同的反馈,每场的演出效果,也会有不同惊喜。
中华网:京剧怎样与时俱进?
奇彤:戏曲文化每个时代都有更迭,比如两百年前徽班进京的演出方式放在当今是无法衍生和继续的,能够传承到今天的很多剧目都是在不断地打磨,进步。我们戏曲人也在改变,应用时下流行的元素词汇、音乐等,在唱腔上与现场观众呼应,也包括服道化,都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做改良,戏曲演员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吸收、展现这个时代的文化。戏曲的发展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京剧的同一出剧目在每个时间点也都是不同的,都带有本时代的印迹。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