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眼界 >

让戏曲“出圈” 让年轻人爱上传统艺术

让戏曲“出圈” 让年轻人爱上传统艺术
2021-06-07 10:44:03 中国艺术报

标题:让戏曲“出圈”,让年轻人爱上传统艺术 ——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

5月20日,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全国甫一上映,便俘获一众年轻人,引发热议。

影片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听感觉。根据广东粤剧院同名粤剧拍摄而成的《白蛇传·情》,不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舞台剧的原貌,更以中国传统美术的品格确立了影片的画风气质,以4K电影的全景声手段突破舞台空间、扩大场面张力。

通过影片的视效,一眼即可发现的是制作团队对观众群体的定位。影片大量引入汉服、游戏、动作、大片视效等流行概念,以时尚、浪漫、传统的女性角度与硬派、动作、气势的男性角度相结合,同时运用现代科技的数字化手段将戏曲表演的留白(也就是虚拟中的想象空间)做了最直观的可视性呈现,体现出一种不同于传统戏曲观众审美趣味的年轻人角度与电影化角度。

该片最大的看点,除了从舞台转化而来的戏曲表演,还有唯美的文戏画面和爆裂的武戏场面。不论人物造型还是环境空间、自然气象,都完全颠覆了过去戏曲电影美术的概念。

影片中人物造型的整体风格十分突出,以时尚化、民族化的大众风格取代了个性鲜明的地方戏曲风格。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全新的蛇形意象造型头饰,而非传统的戏曲头面;原本浓烈的戏曲妆容也被淡化,装饰性的舞台服装转变为生活化服装,这让影片的色彩变得更加雅致,这样的审美定位,无疑是非常吸引当下年轻观众的。

同时,影片的视觉呈现紧紧扣住“虚”和“实”做文章。一个“虚”字,打通了传统美术形式与电影镜头艺术的表达阻隔;一个“实”字,拓展了戏曲舞台的空间。在文戏“游湖”“断桥”等段落中,呈现出一种新东方美学的追求,通过中国画的晕染技法与电影镜头大光圈的完美结合,将镜头中的江南、仙侠做得唯美、飘逸,仿佛“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而武戏中的“盗草”“水斗”等段落,则以3D动画的形式还原了巨浪滔天、白雪昆仑的奇观,尤其在白素贞与法海的斗法中,水景场面磅礴的气势配合水袖表演,让粤剧的水袖功得到集中展示,也使整个戏剧场面更加饱满、更为生动。

从线下影院的反响到线上年轻人的反馈,都印证了《白蛇传·情》对年轻人的巨大吸引力。过去几十年的戏曲电影模式,基本是将布景里的戏曲搬到实景中重拍——最初是棚内搭景拍,后来更多在自然外景拍,但似乎都与电影本身的表达手段无太大关系,颇有些“音配像”的感觉。从今天的视角来看,那样的戏曲电影与其说是在电影艺术中看戏曲,不如说更多的价值在于对经典戏曲影像的留存。不可否认,越剧电影《红楼梦》以及八大样板戏电影在缺乏娱乐方式的年代,曾为全中国观众带来了极大的精神愉悦。但时代在改变,戏曲电影从业者不能将一切归咎于戏曲的必然衰落,却不去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是要根据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去尽力解决戏曲舞台与电影银幕之间存在的违和感,将具象的电影场景与夸张、写意、虚拟的戏曲舞台程式结合好。

我们常常谈到戏曲对当代年轻人而言存在高门坎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门坎并非坚不可破。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就是由著名作家、昆曲传播者白先勇率先以年轻观众为受众目标而进行大胆改革的成果,自此成功地培育了一批忠实“昆虫”;此外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舞蹈《唐宫夜宴》在斩获文华奖、荷花奖之后,受到普通观众热捧并成为现象级作品。为什么?因为它们的审美符合主流年轻观众的胃口,并成功“出圈”,让普通观众也能为高雅艺术着迷。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也是通过一种极富当代审美意识的视觉形态,突破了固化的戏曲电影创作模式,打造出属于南粤的文化IP,这种大片视效与戏曲表演程式的虚拟性融合,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观众凝固已久的戏曲印象,同时降低观众观赏戏曲的门坎。

中国电影在过去十多年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快速发展,这与电影艺术层面和电影市场层面的进步有很大关系,也与电影观众的成长分不开,尤其是具有高学历、高粘性、高购买力的年轻观众,更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就这个角度而言,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所作的贡献,就不仅是让年轻人走进电影院看戏曲电影,也是将他们从影院吸引进剧场,继而推动中国戏曲艺术不断前行。

(作者系湖南省艺术研究院一级舞美设计师)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