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眼界 >

好音乐正在逃离北上广

好音乐正在逃离北上广
2021-07-19 11:07:09 摇滚客

前段时间,有位朋友问我:“你觉得现在大陆优质的原创音乐和港台的相比,有何明显特质?”

对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

首先优秀的原创音乐的作品,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本身就是稀缺品。

无论编曲再怎么华丽、旋律再怎么朗朗上口,如若无法走入内心,它依然算不上优秀。

再看近两年现在冒出现场所谓“好蹦”的年轻乐队,确实可以让人有短时间内的欢愉,但只要细细推敲作品表达,却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

当然我也没有说他们不好,只是除了开心,我再也想不到其中还有什么值得讨论的东西。

后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的回答是:

“更有人味。”

所谓“人味”,就是能通过音乐反映出全中国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无论是喜是悲,要真挚且有生命力。

要知道,我国大部分人群都是工农阶层并非精英,所以作品只要能唱出这大部分“小人物”的心声,都是有生命力、有意义的。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常常被生活压力裹挟,音乐亦如此。

现在一线发达城市的音乐虽然技术层面没问题,但能让你记住的歌越来越少。

听过网络神曲的都应该能够感受到,根本没办法走入内心。

反倒是近10年里,那些小地方的音乐人或乐队精品频出。

我们回想起曾经崔健、黑豹、唐朝、魔岩三杰都是以北京为中心活动,所以这里也是各位音乐人在国内朝圣的地方。

但换做现在,北京还真没有像以前那样有吸引力了。

比如腰乐队、万晓利、野孩子……这些优秀的音乐人或乐队早已从北京离开,分散在全国各地。

或许中国音乐未来的希望不在北上广,而是一些小地方。

我根据符合上述条件的乐队及音乐人做了一个分类,下面就跟大家简单聊一下。

01.理想主义抗争型

县城青年是我国一个庞大的群体。

曾经只要想玩音乐,只能北漂追寻梦想,承受着饥一顿饱一顿、住地下室的日子。

但如今的时代不一样了,互联网音乐平台逐渐替代传统唱片。

如若想发歌,做好上传到网络上就有机会被人听见。

借着好时代,音乐人们开始留在家乡完成创作、排练、录制等工作。

他们不再挤破头融入京圈,而是特立独行自己玩自己的。

但不代表这帮人没有野心,即使身处小地方,但心却在整个世界。

试图去抗争平凡的生活,有无数理想主义的幻想,却又享受着在县城烟火气中的片刻宁静,无意卷入大城市的喧嚣。

九连真人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乐队。

离开 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想当年他们在《乐夏》舞台上一首《莫欺少年穷》直接把我震住了,不仅是年轻人的那种带有强烈荷尔蒙的原始冲劲,更多的被歌词中所带有的思辨性所感染。

不仅如此,还有后面讲乡下重男轻女的《招娣》,讲留守儿童的《落水天》,讲县城青年拧巴生活的《夜游神》。

从作品层面上来讲,根本不像一直新乐队。

乐队三人本是在大城市打拼,和歌中主角阿民的经历恰恰相反,他们最终选择逃离,回到家乡。

成名之后,除了巡演、做歌,他们也没打算长期待在大城市,继续回去。

但你能说他们的作品内核不够有抗争意味吗?

很显然,不能。

抗争着传统思想教条,又排斥着待在大城市带给自己的名利。

除了九连真人,五条人也算作是个此类型有代表性的乐队。

离开 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虽然他们音乐最初的起点在广州,但来自海丰的他们,身上“小镇青年”的标签始终挥之不去。

五条人的作品是“土”的,是那种极具市井气息的土。

有人说过,他们的火,是一场庶民文化的胜利,代表着小镇音乐人的崛起。

他们的创作灵感多数取材于县城,甚至在早期简直用海丰话演唱。

从把自己的音乐形容成塑料袋,演出随意穿拖鞋上台,再到现在爆火,大大方方接广告赚钱。 

离开 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他们每一个时期的每一个决定,从没有违背过自己内心,外人的话基本对他们无效。

五条人曾经在十三邀采访中说:

“我还想写英文歌,我还想拿欧美市场那美国市场,要征服全球,等着瞧吧。”

离开 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这一句话或许使得五条人有些许悲情色彩。

大概率他们不会走向世界,风格的局限使得他们的音乐无论在那都是小众,更不用说世界。

但哪个玩摇滚的多少又没有些理想主义呢?

该赚钱赚钱,该好好做音乐就好好做音乐。

想什么就干什么,不虚伪。

这样才真诚,才有人味。

02.焦虑挣扎型

这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常常可以描写出来自底层小人物内心的挣扎。

他们明白作为蝼蚁的我们没有一些“富二代”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勺的条件,不得不对这个社会做出妥协,但又不甘于现状,从而让人们产生极强的共鸣。

他们用音乐表现生活常态,再通过种种细节来体现核心表达。

大家熟知的“万青”就是这样的一支乐队。

离开 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他们把在石家庄这座工业城市当中“小人物与时代抗争”的情绪,描绘的淋漓尽致。

成立近20年,却只有两张正式专辑,但其质量,从去年发行的《冀西南林路行》刷爆朋友圈的现象,足以证明这支乐队到底有多牛。

03.田园养生型

当大部分小地方生活的人总是想往更大、更繁荣一线城市开进,梦想着可以争取到属于自己一片天地,那一小部分愿意从城市喧嚣中抽离,像陶渊明一样回归田园,反倒令人觉得稀缺。

独立音乐圈里,实属有这样的人存在。

他们不争不抢,种田,养鸡,过着世外高人般的田园生活,佛系地做音乐。

这帮人的生活和职场中的“厮杀”场景,形成巨大反差,间接性的与时代潮流做对抗。

所以我们暂且把他们称之为“田园养生型”。

我们熟悉的“野孩子”就是这样。

离开 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许多年间,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云南大理古城度过,即使去年登上《乐夏》舞台,但很快又回归往日宁静。

一天中除了正常做音乐,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着太阳发呆、喝茶、练太极、种地……

离开 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遥想十几年前,乐队核心张佺和小索和大部分北漂音乐人一样在北京打拼,而且还开了一家名为“河酒吧”的演出场地。

但随着小索不幸离世,张佺关了酒吧,开始流浪生活,最终定居大理。

在这里他无拘无束,并且使得做出的音乐更加有泥土气息。

他们来自西北,途径北京,最后定居云南。

与其说他们是音乐人,不如说他们是坚守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家。

去年《乐夏》舞台上,因为要向大家展现自己内心中的“国风”,不惜一曲结束之后退赛,拒绝演自己不喜欢的音乐。

这是一份坚持自我,当然更是守护底线。

如今凭借这几位的才华、地位,完全可以来到北京过上我们所谓更“优质”的生活,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有一丝反物质意味。

当然除了野孩子,在我能想到的音乐人中,还有一位“神人”岜农。

去年央视还为他在《踏歌行》中拍摄了一集纪录短片。

离开 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无论是上述那种类型的音乐人,他们可贵的核心原因就是一个字,“真”。

远离都市纷争、资本旋涡,用自己的方式抗击着并非正确的社会惯性,找到适合自己且遵循内心做音乐的方式。

我认为小地方的音乐人能走出来且做出的音乐更真挚的一部分原因,只能说明在这些地方或许更容易“找到自己”。

或许,华语乐坛下一个十年就全靠这帮“小人物”了。

原标题:好音乐正在逃离北上广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