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眼界 >

刘文西,“艺术为人民的一面旗帜” | 专家解读

刘文西,“艺术为人民的一面旗帜” | 专家解读
2021-11-15 15:20:55 中国美术报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这样一位画家,他被学界誉为“党的文艺方针的一面旗帜”“艺术为人民的一面旗帜”“中国美术高峰的一面旗帜”(西安美院院长朱尽晖观点)。他创立了“黄土画派”,一生作画三万余幅,他的作品深刻映射出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精神,他就是刘文西。

2021年10月10日,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表七周年,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西安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系统回顾了刘文西“艺术为人民”的使命与初心。饱蘸人民情怀的笔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此次展览也是凝聚着几代西安美院学人心血的一次大展,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以文艺赋能文化强国建设的一件盛事。

开幕式后举办了“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刘文西创作风格探讨了其对于中国人物画的当代性展现的意义和启示。(文 | 韩晓剑、郭瑾。以上文字转载有删节。)

【研讨会·专家解读】

9cc8955c3eb8312a05f46f387ebb0400

刘文西《毛主席和牧羊人》

140cm×91cm,纸本炭笔,1957年

10月10日下午,“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中国美术报》社长兼总编辑王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人民日报》社文艺部部务委员、美术编辑室主编徐红梅等20多位美术理论家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许江,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杨晓阳,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刘文西夫人、画家陈光健,中国美协顾问、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长尼玛泽仁,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贺荣敏等来自全国各大美术院校的专家出席研讨会并发言。研讨会由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尚辉主持。

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为展览的开幕及研讨会的召开写来贺信。他在贺信中写道:“作为当代艺术家,刘文西艺术创作最重要的特点是有强烈的现代感、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有鲜明的个性。在表现陕北农村生活、塑造劳动人民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方面,他所取得的成就是中国当代艺术一绝。刘文西的艺术很土,又很现代,是当代中国艺术珍品,也一定会载入史册”。

c941f93c9c17bdadc9641232e06867a6

刘文西《毛主席和青年人在一起》

80cm×98cm,1965年

尚辉认为,就如何通过深入生活去表现领袖与人民形象这一命题而言,刘文西堪称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一个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此次大展在展现刘文西艺术魅力的同时,也为当下美术界如何理解“艺术与人民的关系”、如何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提供了重要启示。

刘万鸣从三个角度阐述了对刘文西艺术的看法:一是刘文西的作品感人之处不是技法,而是作品中所蕴含的对领袖和劳动人民真挚、朴实、深沉的情感;二是刘文西的笔墨变化丰富、造诣深厚,即使在其素描作品中都蕴含着一定的中国笔墨精神;三是刘文西的绘画极具创新性,他的作品既融合中西,又融合古今,开创一代新风。

613c2db2a3eceb26826c568e532d48c0

刘文西《关怀》

202cm×136cm,1975年

朱尽晖认为刘文西艺术创作包含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强调艺术真实。注重思想性的统摄,对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做高度凝练的概括,在饱满的情感投入中把握造型,树立起经典的“刘家样”。二是形象重塑。根据具体需要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上提炼和重塑人物形象,达到无法之法的境界,因而更加感染人也更有生命力。三是色彩运用。对色、墨、线等的关系处理恰当,在领悟传统美学和笔墨精神的基础上融合中西,色彩明快、笔墨苍润、线条刚劲,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形成一种极具风格的审美范式。刘文西的艺术主张,对新时代美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意义深远。

陈光健认为,在建党百年这一节点召开此次研讨会,意义非凡。刘文西一生86年,虽然经历了时代的变迁、思潮和观念的跌撞,却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坚持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道路。他敬仰人民领袖、热爱劳动人民,其作品由内而外地迸发出民族自信心和时代精神。特别是他塑造的一系列新中国陕北农民的形象,彰显出新中国农民的典型,至今还深受人们赞誉。在回溯了刘文西主要的艺术历程后,陈光健表示,现今刘文西艺术的相关文献整理工作已经有序展开,相信这些原始文献的呈现会为当下研究其艺术实践提供更为丰富的视角和面向。

7033153e6f9c62eedc0b7069582ae384

刘文西《解放区的天》

200cm×180cm,1984年

许江评价刘文西为“画十万陕甘人豪迈神情,塑一代劳动者史诗风情”。刘文西的艺术语言富含生命哲理,把一个时代、一片地域、一段历史画成了一种生动的肖像。西安市应该为刘文西建造高品质、高规格的美术馆,让人们在那里感悟一代中国人的精气神;西安美院也应该专门招收创新传承“刘家样”的研究生,刘文西身上那种生命与大地、个性与史诗的相互淬化值得奉为楷模。

杨晓阳针对刘文西在艺术本体上创造出的大气磅礴的“刘家样”概念,强调了刘文西作为新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对于中国当代人物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价值。刘文西的艺术人生,生动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文艺路线的引领下,全国文艺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刘文西以其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时刻遵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一辈子践行艺术为人民的实践道路。

a3192c186bc878400f4a69b494f79305

刘文西《东方》

270cm×780cm,纸本设色,1993年

张晓凌主要谈了三点,第一,刘文西对人民概念的理解、对人民形象的塑造,是新中国这一代艺术家里最深刻的,对人民的情感决定了其创作的高度。当今的重大题材创作,前提就是要对土地、对人民有着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在这个意义上,刘文西对于我们不仅有启示性价值,也有批判性价值,不仅有历史价值,更有当下价值。第二,刘文西的创作回应了中国现代性的四个维度,即民族化、大众化、科学化和政治化。第三,作为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的高峰,刘文西引发了我们对如何书写20世纪乃至当代艺术史的反思,这一问题必须站在文化自信的立场上来加以认识。

王镛认为,当代中国人物画应该传承刘文西的艺术理念。黄土画派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黄土情、人民性、时代感三个要素。刘文西的艺术宗旨“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正充分体现了他追求黄土情、人民性、时代感的艺术理念。当下的中国人物画总体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也有不少画作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已经失却了以刘文西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的文化信念和艺术理想。因此,当代中国人物画家传承刘文西的艺术理念很有必要,黄土画派的形式可能改变,然而黄土画派的精神永不过时。

牛克诚主要对刘文西人物画的渊源与语言变化展开分析。他认为,刘文西的人物画有三个来源:一个苏式的素描系统;一个浙派的水墨系统;另一个是传统的工笔重彩系统。他在六七十年代的作品主要体现为苏派和浙派水墨的基本面貌,到了80年代后期,以《黄土地的主人》为代表,他回到了工笔重彩的这样一个传统的语言当中。这个语言的起点是五六十年代对永乐宫壁画和任伯年作品的临摹,正是通过对传统工笔重彩人物的学习,使他在80年代形成了新的语言。

42a2393a94150199fb6be462035a5f74

刘文西《支书和老贫农》

136cm×175cm,纸本设色,1963年

殷双喜认为,刘文西用他的创作实践证明了中国画的“正路”,所以,我们要加深对刘文西传统中国画的线造型、写意性的研究和认识。刘文西的人生经历使其看到过很多生活的困苦,但他的绘画里却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领袖和人民永远是以一种欢乐的神情直面生活、面向现实。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刘文西是写实画家,他的艺术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他的作品非常有价值。

贾广健用生活、情感、塑造三个词概括刘文西的艺术。他认为,刘文西的笔墨越往后越不失造型的严谨。他的画面有一种浮雕感,这种浮雕感具有层次感,又有秩序感。这种具有浮雕感又非常有力度的个性化的语言,是刘文西艺术的重要特征,他真正表现出了黄土魂和一个时代的精神。

0da203c6dd97d20c1b54159ea6353cb3

刘文西《沟里人》

纸本设色,169cm×133cm,1982年

陈池瑜认为,刘文西是新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代表,刘文西的艺术成就是艺术服务大众理论的杰出成果,也是艺术塑造新生活和人民形象的里程碑。所以说,刘文西走出的这条新的道路,为中国画如何表现新时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敢着重谈及了刘文西对当今美术界四个方面的启示意义。首先是其艺术创作中的勤奋与严谨,对当下美术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其次,刘文西的作品具有相当的乡土气息,但正是在这些乡土气息里,承载着其艺术理想及追求,这也使他的作品具有了非凡的力量。第三,在艺术语言方面,刘文西对于线条和笔墨的探索,实现了完全自主创新的融合,对今天再度探讨素描和中国画的关系有一定启发。最后,刘文西通过作品传达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当下艺术家需要特别去弘扬的。

6417f5ca403bb4f837943e2f9f66a6df

刘文西《黄土地的主人——高原秋收》

纸本设色,210cm×1200cm,1983年

于洋从当代主题性创作和历史画创作的角度就刘文西如何将领袖形象典型化这一问题谈了个人看法。刘文西之所以能够在个体和集体以及与家国典型中找寻到一种共性,并通过画面和符号传递出来,实现共情,是与其艺术理念不可分割的。同时,于洋还特别提到需要注意艺术家草图的发掘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刘文西如何处理和塑造典型形象。

王平从笔墨与时代的关系对刘文西的人物画进行了分析。首先,刘文西是一位坚定的现实主义人物画家,其探索并形成的现实主义风格是新中国人物画的一个重要成就。其次,在笔墨本体层面上,刘文西是一位笔墨随时代的艺术大家,无论是以浙派笔墨与陕北人物画结合的早期作品,还是70年代现实主义典型化、80年代的焦墨线描式的作品,都彰显了其作为一位时代艺术家,对于笔墨与时代关系的思考和主动突破,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刘文西实现了一种对时代的超越。

7f2645ce53db5c40aa3254830261ccb4

刘文西《老百姓》

199cm×186cm,1996年

朱万章着重谈及了刘文西在艺术方面的主要变革。一是绘画语言的变革,这集中表现为刘文西将素描与速写白描的成功结合,以及东西之间、传统与现代完美的结合。二是对现实关怀的题材变革。其作品始终存有挥之不去的黄土高原的符号,这种符号赋予了传统人物画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以新的时代内涵。

徐红梅从思想层面上谈到了四点。一是刘文西家国情怀的涵养,二是现实主义的深化,三是时代命题的关切,四是艺术本体的开拓。之后她讲了刘文西在各大媒体上艺术思想的传播。在《人民日报》上,可以看到刘文西集画家、美术教育家、人大代表、延安市副市长等多个身份于一身的丰富而立体的形象,并始终保持一种引领的姿态,积极而主动。

9cd19e7f0035338eea6fb5bb4276cc11

刘文西《望黄河》

44cm×68cm,1985年

尼玛泽仁认为,刘文西始终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列,表现重大题材。作为画家,他深切体会到刘文西深入生活跟我们其他人真的不一样。刘文西的领袖题材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刘文西塑造了中国绘画表现人物的新高度。  

贺荣敏谈及了刘文西一生所展现出的四个方面的艺术精神。第一,刘文西艺术精神的核心是坚持党的文艺方向不动摇。第二,刘文西艺术精神的根本是坚持深入生活,表现生活现实主义道路不动摇。第三,刘文西艺术精神的基础是坚持以劳动人民为主题不动摇。第四,刘文西艺术精神的原动力是坚持不断创新,推陈出新不动摇。

d0e541e8289b01ec36cdbb535b23b55b

刘文西《陕北老农写生》素描

33.5cm×525cm

尚辉在总结发言中又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刘文西在笔墨与造型的关系上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是否能用“焦墨浮雕式”的人物造型的方法和“铁线浮雕”来概括刘文西的笔墨语言?第二、刘文西在进行人物造型时如何塑造真实形象,取舍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之间的关系。第三、刘文西作为工笔人物画复兴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工笔和写意上同时达到了一个高度,但理论界没有对他的工笔人物画进行深入探讨。第四、黄土画派和长安画派之间的关系,它们在表现同一地域对象时有什么区别,审美视点上有何不同的变化?希望学术界能围绕这些问题继续展开思考与讨论。

(西安美术学院周园、唐中磊、朱平、单海兰、张晨、李惠子整理)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