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眼界 >

杜甫的清明诗,诉说生活困顿,流露思乡心切

大历三年(768),正月还没过完,五十七岁的杜甫携全家出三峡。他的弟弟劝他出峡之后到荆州,从荆州返回老家河南。杜甫何尝不想叶落归根,但是因为战乱,杜甫不得不一次一次更改路线。他不得不从公安到岳州。

这一年的暮冬时节,杜甫一家终于安全抵达岳阳。诗人登上岳阳楼,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769年初春,杜甫一家流落至潭州。之后,诗圣在湖南漂泊,贫病交加,几乎濒临人生绝境。为了生活,诗人不得不去街上摆摊卖自己采的草药为生,这种窘迫的生活持续到杜甫离开这个世界。

杜甫的清明诗,诉说生活困顿,流露思乡心切

大历四年春分之后,清明将至,诗人在他余生不多的时间,写下了最后两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二首》,其中第二首是这么写的: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蘋愁杀白头翁。

杜甫的清明诗,诉说生活困顿,流露思乡心切

题解:

诗题为《清明二首》,此为第二首。在出土的敦煌文书中,存有唐代进士王冷然的《寒食篇》。书中说:“天运四时成一年,八节相迎尽可怜。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焚火初从太原起,风俗流传几千祀。算取去年冬至时,一百五日今朝是。”

在唐代,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把寒食节视为重要的节令。人们会围绕寒食节展开一系列节令活动,尤其是民间风俗十分兴盛。唐玄宗顺应民意,颁诏将寒食节拜祭扫墓编入《开元礼》中,并定为全国法定长假。据《唐六典》记载:官户和奴婢在元日、冬至和寒食三个节日,放三日假。由此可见,寒食节在唐代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唐代寒食节,除了祭扫,参与丰富多彩的游乐活动,这一天禁烟冷食,举家外出踏青、斗鸡、荡秋千、馈宴、镂鸡子、蹴鞠和品新茶等,人们借此机会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在春光妩媚中陶冶性情,结交朋友。所以,文学作品中咏及寒食节,追怀介之推的作品很少,而描述当时民俗风情的作品却有很多。杜甫这首排律诗,十分独特,读来催人泪下。

杜甫的清明诗,诉说生活困顿,流露思乡心切

注释:

1.右臂偏枯:杜甫当时已患偏瘫症。此疾多发为男左女右,此种情况下为重症,反之则病症轻。半耳聋:杜甫左耳聋。其《复阴》诗曰:“夔子之国杜陵翁,牙齿半落左耳聋。”

2.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画字形。《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浩)被废,终日恒书空作字,窃视,惟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此用以表示于遭际之不甘心态。

3.“十年”二句:写清明节俗,亦兼写漂泊之苦。蹴踘:即踢球。将雏:携子。杜甫自759年举家入蜀,迄今已是十年。

4.紫塞:晋崔豹《古今注》曰:“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杜甫想回北方河南,此处或指北方家乡。

5.钻火:钻木取火。清明前一或二日为寒食,举国禁火。节后钻木取新火。

6.“秦城”二句:遥想长安春色。

7.白蘋:水中浮草。

杜甫的清明诗,诉说生活困顿,流露思乡心切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排律诗。排律诗是律诗之拓展,除首尾两联外,中间要求上下句必须对仗。那么诗圣的这首清明节排律诗究竟表达了什么情感,有没有严格对仗呢?我们来逐句看一看。

首句“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诗人的意思是,我这一生都在外孤苦漂泊,忽东忽西,如今身体右侧偏瘫,右臂枯瘦无力,左耳也聋了。这一句道尽诗人自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多年,身体多病,靠朋友接济度日的苦楚。

第二句“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此生寂寞,在舟上行走多年,想到此不由得双目落泪,空闲时伏在枕上,用左手在空中笔画着写几个字。此句是对仗句,“寂寂”写出了诗人的漂泊之苦,“悠悠”则是诗人瘫卧在床,无力养家的无可奈何。

杜甫的清明诗,诉说生活困顿,流露思乡心切

第三句“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十年,当年牵着的孩子已经长大,扔在玩着蹴鞠,离家万里,荡秋千等清明节的习俗还和过去一样。此句本应是对仗句,“蹴鞠”对“秋千”工整自然,而且都是清明节的游戏,有坊间风味。但是“将雏”对“习俗”颇为牵强,不成偶对。

不过此句妙处应在“十年”和“万里”。十年,是杜甫流落他乡的无尽心酸。杜甫曾有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年”是时间的长度,“万里”是空间的长度。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诉说了生活困顿,无以为家的无奈。

第四句“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大雁飞上云霄像是在旅行,其实是飞回北方,很多人家钻青枫取火。这句对仗工整自然,用大雁北归表达自己也希望回到故土的愿望。

杜甫的清明诗,诉说生活困顿,流露思乡心切

第五句“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长安城的楼阁被烟花笼罩,万里河山一片锦绣。这一句是在呼应上句大雁北归,诗人何尝不想有一双翅膀,飞回家乡。因为路途艰险,一时回不去,所以回忆在长安时,每逢节庆,长安城烟花灿烂,山河无恙,锦绣天地。

尾句“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蘋愁杀白头翁”。春去春回,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溪流汇入洞庭湖,湖面越来越宽阔,回家的路也越来越艰难,一望无际的浮萍,可愁煞我这个老者了。

正如本文开始所述,杜甫出蜀抵达岳阳时,登岳阳楼涕泗横流,感慨自己人老有病,亲朋好友无一致信问候,只有一叶孤舟,载着自己和家人如浮萍一般漂流。

杜甫的清明诗,诉说生活困顿,流露思乡心切

770年春天,杜甫在街上卖药的时候,听到了一个熟悉的歌声,那声音如此高亢悦耳,四目相对时,才认出彼此,那就是当年在长安红极一时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杜甫赋诗《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人回忆往昔,感慨今朝,诗意纵横,大开大阖,寓意深沉。

几十年过去了,世运之治乱,杜甫和李龟年都老了,繁盛之后,凄凉流落之感,俱在其中。

杜甫最后一首清明诗,依旧视个人命运于不顾,颠沛流离中牵挂故土,情系国家,他滚烫的赤子之心,也在770年的冬天,五十九岁的杜甫在湘江的舟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杜甫在浣花溪畔用不同“镜头”拍摄了七幅春花美景,一景一诗

杜甫《春夜喜雨》:全诗没有一个“喜”字,却无一字不是“喜雨”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