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眼界 > 正文

历史上那些宝贝,是怎么流传到现在的?

始皇帝嬴政曾搞过一件大事。在他的授意下,玉工孙寿将闻名天下的和氏璧雕琢成了玉玺,金龙盘踞其上,表面更刻有李斯的手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此后,这枚传国玉玺不但作为权力符码引得刘邦、王莽等人竞相折腰,更留下了一桩文物悬案,自元廷覆灭后,这枚宝贝再不曾现世。

然而,历史上许多宝贝都避免不了同样的遭遇——《兰亭集序》、九龙宝剑、《永乐大典》……古老的文物、技艺能穿越时光长廊,存续至今,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那么,想让它们硬挺到现在,得做好哪些事呢?

金屋藏“娇”,为宝贝保驾护航

为了保护好手头的珍宝,先人们煞费苦心。早在周代,就诞生了专门为统治者珍藏宝物的“玉府”,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也是最早“国库”雏形。到了宋代,就连统治者也亲自上阵。比如多才多艺却对治理朝政提不起兴趣宋徽宗赵佶,不但工于诗词、喜欢书画,还喜欢收集民间的文物,但凡出彩的金石书画全都往他亲自掌管的翰林图画院搬。

为了更好地收藏这些宝贝,徽宗想了个妙招——做“户口本”。在他的统筹下,御府历代所藏的书画被整整齐齐地收编成册,集纳为《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籍。光是其中的《宣和书谱》一书就整整20卷,不仅集纳了御府所藏的历代法书墨迹,将历代书家197人的1344件作品一网打尽,还补充记录了各种书体的渊源、发展情况,甚至是作者生平,遗文轶事,丝毫不亚于现在的收藏丛书。许多珍贵资料得以传世,后人更是由此有机会千年后一瞥浩瀚而宝贵的文人墨宝。

历史上那些宝贝,是怎么流传到现在的?

《宣和书谱》书影。来源/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

除了收藏,先人们还琢磨了保护这些珍品的法子。拿珍贵图书、古籍的收藏来说,一旦有了火灾,再多的心血只能毁于一炬。宋朝两位收藏大家叶梦得、朱常山的万册藏书都没能躲过这样的厄运。不过这个难题,被明代大藏书家范钦化解了。范钦收揽了万余卷图书典籍,退休后建起了藏书楼“天一阁”,专门珍藏这些宝贝。修楼时,为了掐灭威胁藏书的“火种”,藏书阁前被深挖了一口大水池,与月湖相通,就为了蓄水救火之用。范钦还不忘借鉴点“玄学”,为此不惜打破了建筑忌用偶数的规矩,坚持“地六成水”,将书楼分建成六间,在东西两侧筑起防火墙,中厅上面的阁栅上还绘制着各式各样的水纹装饰,就差把“杜绝火灾”写在楼上了。好在功夫没有白费,耗尽范钦心血的天一阁成为我国历史最悠久、图书最多的藏书楼。

女娲补“天”,佑文物无畏岁月

1976年,中山王墓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件五指形铜扇架。可惜的是,这件文物表面已有两处非完全性断折。修补中,大家惊讶地发现,其中一处居然存在用锡焊接过的痕迹。结合文物的出土情况,专家推断,此处的焊接绝非现代手笔,反而是在两千多年前先人们做出的“补救”。

历史上那些宝贝,是怎么流传到现在的?

五指形铜扇架,河北省博物馆藏。来源/《王启泰说陶质文物修复》

事实上,至少在北魏时期,文物修复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齐民要术》就曾记载古书画修复的具体要求,需要“略不觉补”,也就是不仅得将破碎的文物修好,还得修得自然,不能看出修复的痕迹。

明清时期,这种修复技法走向规范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一直有着“八大怪”之说,便是八位手艺最高的工匠。其中的“歪嘴于”就是靠着一手修复古铜器的好本领,闻名于世。

除了修补技艺,古人还有一些防患于未然的小妙招。在故宫博物院专门负责青铜器修复的东宫殿就曾有一件“怪事”。同样是两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一件绿锈斑斑,另一件却是一丁点儿锈迹都不曾有。原来,没有锈迹的那件,用上了老祖宗们为了帮文物延长生命而想出的绝技——青铜器烫蜡工艺。简单来说,水是让青铜器生锈的元凶,正好蜡不溶于水,发现了这个秘密的先人们很快开动脑筋,将特制的白蜡、黄蜡等涂在青铜器的表面,使其与外界环境隔绝,防护衣一穿,这才让这些珍贵文物有了留存于世甚至被修补还原的可能。

历史上那些宝贝,是怎么流传到现在的?

古籍中对青铜器烫蜡工艺的记载。来源/郭之文《探索器物之谜》

其实,哪怕是些小习惯,也都藏着古人佑宝的小心思。俗言道,“三分画七分裱”。装裱一直都是中国书画的形式特色,可是这真不单单是为了好看。原来,中国书画分为纸本和绢本两种,但二者都质地柔软,容易破碎和变形,为了将书画破损的可能降到最低,古人才发明了装裱工艺,将绫绢“织”成一件又好看又耐造的保护衣,让画心不受污损,更提高了整体审美价值。正因此,我们才得以穿越厚重的时间迷雾,再度惊艳于《簪花仕女图》《清明上河图》等传世佳作,数不清的书画珍品才保存住能被现代技术继续修补、复原的基础身躯。

活态传承,助非遗焕然新生

扛住了时光,抵御了岁月,“宝贝们”面临的考验却还没结束。

若说有物可依的珍宝和文物还能被收藏、修补、复原,那流于心口相传的古老技艺又当如何破解存世的难题呢?真有人想出了法子。清代《阅微壶杂记》记载:“元泰定年间(1324),泸州始有脱颖而出者,郭氏怀玉也。”由此,一场萦绕着扑鼻浓香的智慧探技与尽心传续拉开了帷幕。

历史上那些宝贝,是怎么流传到现在的?

中国浓香型白酒开创者郭怀玉

这样的追寻可以再往前推上几千年。所谓“古来曲造酒,蘖造醴”。为珍待大自然的馈赠,先人们创造了粮食与微生物的传奇邂逅,酿出了世间美味。其中的“曲”,便是成就这一传奇的精髓所在。生于泸州,十四岁学艺,郭怀玉可以说成长于酒香之中,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历经数十载的钻研,郭怀玉找到了让佳酿更香的窍门——甘醇曲。史载,这种曲药药微生物种群、数量以及微生物酶系更加丰富,酿出的美酒,“浓香、甘洌,优于回味”,在数次改良技艺后,大曲掀开了中国酿酒的新篇章,来自东方的白酒浓香自此滥觞。

郭怀玉破了酒香之道,几百年后的永乐年间,“郭家酒坊”新一代掌门人施敬章开创的“窖藏酿制法”,将中国酿酒业领上了新的快车道。而到了万历年间,泸州武举人舒承宗搭上了这趟快车。公元1573年,在他的改良下,“窖藏酿制法”被升级为泥窖固态发酵之法,摸索出“醅糟入窖、固态发酵、酯化老熟、泥窖生香”的一整套大曲酒工艺技术,泸州酿酒业自此走向大繁荣,东方的浓香型白酒寻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由其建造的酿酒老窖池更是在一坛又一坛的美酿出窖中,沉淀为了中国酿酒业的独家绝技与智慧珍宝。

技艺已成,珍宝已在,时光的考验再度降临。这些珍贵技法、智慧结晶何以存世呢?

24代匠人,698载薪火传续,给出了答案。

自舒承宗后,这组酿酒老窖池被一代又一代酿酒巧匠接续使用,在449年的光阴里成就了一窖又一窖珍酿,散发着一次又一次浓香。

历史上那些宝贝,是怎么流传到现在的?

国窖窖池。来源/宣传片《泸州老窖技艺传承》截图

传承,是破解岁月难题的第一招。1996年,保存完好的1573国宝窖池群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荣膺“中国第一窖”之美称。十年后,这组沉淀着百年匠心与思忖的窖池走向世界,入选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与其生世相伴的传统酿制技艺业在同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在其后被推荐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带着一身浓香成为东方酿酒文化的闪亮名片。

发扬,是焕新岁月珍宝的另一法。24代的传续中,中国白酒的民族品牌逐渐育生,泸州老窖,就这样诞于醇醇酒香,长于悠悠岁月,立于源源探索。

1915年,这股东方巧思酿制的浓香飘出国门,在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俘获世界味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古老的技艺在时代赋能与守正创新中同现代发展接轨,既伴随经验的探研走向专业与规范,更在“滴窖减水”“加回减糠”等工艺探新中觅得新的成长活力与生命源泉。2008年和2009年,以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为首的“中国蒸馏酒传统酿制技艺”申报项目,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荐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成为国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14个项目之一,自此,一窖一艺,铸成了酒香中的“活态双国宝”,凝结起古今巧匠的味蕾记忆,刻写出中国浓香白酒的文化基因。

历史上那些宝贝,是怎么流传到现在的?

旧金山万国博览会。来源/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开幕视频截图

449年光阴悄然流逝,24代匠心传承,跨越古今的薪传与探拓,智慧的珍宝、古老的技艺终于挣开时光的束缚,跳离岁月的侵蚀,愈存愈旺,栩栩如生。

活态传承,这是中国酿酒业予以世界的回答,更是匠人、传人合奏,企业、社会共鸣,一齐激荡的文化回响。

6月11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正如今年的主题“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古老技艺与文物如何突破时光长廊存续至今”的问题,世人终于有了答案。古早时,我们打造宝库,将宝贝留下来;后来,得益于巧夺天工的修补技艺,我们让文物保持本来面貌;现今,我们让文化遗产融入生活,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文明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蔡贵彬,沈振荣编著,书法赏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汪受宽,屈直敏主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要,甘肃人民出版社,2018.

费孝通,脚步是文化的刻度费孝通文化随笔,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

郭之文著,探索器物之谜,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王启泰著,王口泰说陶质文物修复,中国书店,2012.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编,文物修复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编,文物修复研究第5辑,民族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王圣方 zx0109)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2025-01-16 09:41 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01-13 10:30 北京中轴线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2025-01-03 09:36 电影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2024-12-23 10:33 小兴安岭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2024-11-20 10:30 河北文旅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2024-10-21 11:00 文旅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2024-10-15 10:27 戏曲 剧种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2024-09-29 10:40 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2024-09-25 17:29 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2024-09-13 10:04 《黑神话:悟空》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