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沉浸于博物馆与美术馆,向时空中的艺术史说声你好。
透过中国美术馆的宋元山水,国家博物馆的明清肖像,北京画院的近代花鸟,看见从苏东坡到齐白石的水墨创造。
在典籍博物馆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在国家博物馆探源古罗马,在中华世纪坛梳理西方现当代艺术流派,也发现梵高和莫迪里阿尼的油彩挥洒。
或者走进嘉德艺术中心慕夏的海报,隈研吾的建筑,今日美术馆埃里克.约翰逊的摄影,近距离感知艺术家个体关于设计与影像的想象。
又或者置身UCCALab眺望曾经风靡全球的米奇,也微观今天的艺术家如何回应近百年前的动画,以及所进行的重新建构。
01
国家博物馆
《容曜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
2022年4月22日开展
免费
作品选自馆藏精品中的明清肖像画佳作五十余件(套),旨在持续展示明清时期中国肖像画的艺术成就以及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展览由三个单元构成,所选画作题材涵盖王室、名臣、名士、文会、闺阁、女容等多个方面,对于画作功能意义的阐释系统、多元、深入。
王室名臣肖像画写实为主、以形写神,发挥着纪功、颂德、表行的作用;文人名士肖像画集娱乐、艺术与观赏于一体,不仅有表达个人志向与雅趣的独立像,亦有赞颂传统伦理与美德的家族群像;记录容姿的女性肖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女性的观念觉醒,从早期规箴教化目的转向对女子美感的呈现。
南宋建立初期,为了立国,曾与北方的金及其扶植的伪齐激战无数,其中如郾城大捷、朱仙镇之战等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被小说传奇大肆渲染(如朱仙镇“岳家军八百破十万”等),岳飞和韩世忠等名将及其统领的军队,也广为后人熟知。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它不仅具有查字的实用功能,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
康熙六年(1667),刚刚亲政不久、14岁的康熙帝曾召见还处于软禁中的南怀仁,向他讨教天文历法知识。康熙提出了一个问题:“法合天与否,有何明显的依据?”即判断历法准确与否,其依据是什么?南怀仁认为,历法“合天与不合天,从古以来皆以测验为依据”。南怀仁提议,用推算日影长度的方法来验证历法准确度。
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宋代文化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是中国古典艺术之巅峰。宋人还开创了一个“诗意生活”的时代,让雅致步入日常,韵味藏于生活。
《礼记·杂记下》说,有人问曾子,“夫既遣而包其余”,曾子告诉他:“既飨,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可见,古人认为吃不了的美食应“打包”带回。
作为文明传承和信息记录的载体,书籍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学而时习之”的刻苦,还是“不求甚解”的消遣,书籍总能带给我们以精神层面的愉悦和满足。
提起美国的经济,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大名鼎鼎的华尔街(Wall street)。17世纪时,华尔街是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修筑的一堵土墙。百余年后,华尔街两旁布满了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