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经风雨的纹龙木雕,尘封多年的煤油灯、铡草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曹村村史馆,由村委会的一间办公室改建而成。自开建以来,村民积极把家中遗留下来的老物件、生产生活用具等捐献到馆中,村史馆办得“很火热”。
这个接地气的村史馆,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搭起一座记忆的“桥梁”,让乡愁可感可触,群众认同感很强。
“这样的煤油灯我是点过的,看到它,我就记起了小时候点灯时闻到的味道。”住在附近村庄的方立平一边端起煤油灯仔细察看,一边告诉记者,“这些东西早在日常生活中消失了,没想到在这里能见到。”
在中国广袤的乡村,星罗棋布的大小村史馆,照见一代代农民经历的喜怒哀乐,也记录着生生不息的岁稔年丰,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保存文化记忆
用记忆打捞历史,村史馆里寄乡愁。
河南省新郑市孟庄镇鸡王社区是该市第一个村史馆所在地。2010年,鸡王村开始拆迁。如今,1400口人都搬进高楼,原来的鸡王村变成新型社区,曾经的自然村落“消失”了。
最初一些村民不愿拆旧房,“总觉得,老房子没了,念想就没了。”“我用了几十年的锄头不能丢”。但现在,搬进高楼的村民又觉得一切还在。原来,建在聚居点的村史馆,把乡村的“根”留住了。
村史馆为人们怀旧和找寻“失落的故乡”提供了精神慰藉。“鸡王社区村史馆浓缩了鸡王村过去的生产生活记忆,每一部分都经过精心设计,为了找齐老物件费了不少心思。”社区干部贾俊民希望借助村史馆,让乡村记忆代代相传。
60多岁的村民王长法是村史馆的“红人”,村史馆的展板上贴着他20世纪70年代的参军照、结婚照以及往来家书。许多村民像王长法一样,自发地把家里的老物件捐出来。“这是我家两代人谋生的老物件,母亲生前叮嘱我,这是咱家的祖业,一定要传下去。捐出来是为了让后人看看我们这一辈人曾经是怎样生活的。”村里一位老木匠郑重地把装满墨盒、线兜、大锯、斧头等木工工具的箱子捐给了村史馆。
西周 三角形与椭圆双联玺春秋 菱形“王戎兵器”玺春秋 “士君子”双圆形+三角形玺元 钱选 《王羲之观鹅图》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如今
4月14日,“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特展将于4月15日至7月27日在故宫神武门展厅展出。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