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经风雨的纹龙木雕,尘封多年的煤油灯、铡草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曹村村史馆,由村委会的一间办公室改建而成。自开建以来,村民积极把家中遗留下来的老物件、生产生活用具等捐献到馆中,村史馆办得“很火热”。
这个接地气的村史馆,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搭起一座记忆的“桥梁”,让乡愁可感可触,群众认同感很强。
“这样的煤油灯我是点过的,看到它,我就记起了小时候点灯时闻到的味道。”住在附近村庄的方立平一边端起煤油灯仔细察看,一边告诉记者,“这些东西早在日常生活中消失了,没想到在这里能见到。”
在中国广袤的乡村,星罗棋布的大小村史馆,照见一代代农民经历的喜怒哀乐,也记录着生生不息的岁稔年丰,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保存文化记忆
用记忆打捞历史,村史馆里寄乡愁。
河南省新郑市孟庄镇鸡王社区是该市第一个村史馆所在地。2010年,鸡王村开始拆迁。如今,1400口人都搬进高楼,原来的鸡王村变成新型社区,曾经的自然村落“消失”了。
最初一些村民不愿拆旧房,“总觉得,老房子没了,念想就没了。”“我用了几十年的锄头不能丢”。但现在,搬进高楼的村民又觉得一切还在。原来,建在聚居点的村史馆,把乡村的“根”留住了。
村史馆为人们怀旧和找寻“失落的故乡”提供了精神慰藉。“鸡王社区村史馆浓缩了鸡王村过去的生产生活记忆,每一部分都经过精心设计,为了找齐老物件费了不少心思。”社区干部贾俊民希望借助村史馆,让乡村记忆代代相传。
60多岁的村民王长法是村史馆的“红人”,村史馆的展板上贴着他20世纪70年代的参军照、结婚照以及往来家书。许多村民像王长法一样,自发地把家里的老物件捐出来。“这是我家两代人谋生的老物件,母亲生前叮嘱我,这是咱家的祖业,一定要传下去。捐出来是为了让后人看看我们这一辈人曾经是怎样生活的。”村里一位老木匠郑重地把装满墨盒、线兜、大锯、斧头等木工工具的箱子捐给了村史馆。
柳条筐、纺花车、黑白电视机、缝纫机、农耕用具、墨斗……这些农家日常用品,默默诉说着老一辈村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勤俭持家的家风。鸡王社区村史馆装修古朴,以展板和实物展示的方式,展示了村名由来、村情概况、生活用具、生产农具、民俗风情等内容,其中老物件就有500余件。
在日新月异的当代中国,小小村史馆容纳的,往往是几代人生活和情感的传承。
突出地方特色
乡愁乡韵,不仅藏在耕耘桑梓的往事中,也藏在烟火百态的民风民俗里。
以“书香文化”为主题,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史馆,浓缩了老巴中崇文重教的历史。
据《书台村记》记载,唐代章怀太子李贤被贬巴州后,见巴州水土丰茂,乃宜居之地,但巴人多好勇斗狠之辈,李贤欲以孔孟之道教化民众,想寻一个读书办学的地方,四处寻觅,就找到了今天的书台村,便在此筑读书台,开办学堂。后来李贤遇害,村民怀念他的教化之功,便将村子命名为书台村。
书台村史馆是由太子读书文化区、传统皮影文化区、村史村情文化建设区三个板块组成的露天村史馆。三张书桌呈“品”字形摆在中央,提醒村民时时不忘“耕读传家”之训。
作为皮影艺术之乡的书台村有个传统,每逢庙会、丰收、冬闲时节就唱皮影戏。“巴中皮影民间称‘皮鞑鞑戏’或‘灯影儿’。”书台村史馆里,当地皮影艺人张道阳领着来访者参观。生动的皮影造型、乡土味十足的唱词、活灵活现的表演,令在场观众沉醉其中。
张道阳还经常在村史馆与村民“摆龙门阵”,讲述山乡里的德孝故事。几次下来,村民王大军受到触动,改变了对老母亲的冷漠态度。
“云南最大的村史馆”——季官社区古滇文化村史博物馆,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宝象河畔。它由红色文化馆、滇越1903铁路博物馆、流金岁月电影博物馆、木雕艺术馆、古滇铜韵馆等10多个场馆组成,馆藏民间文物、艺术品数量超过十万件。
该馆将传统文化展示、饮食文化体验、古滇文化传习等项目相结合。馆里还定期邀请专业老师、民间艺人到馆开设特色课程,探索本土文化艺术的传习教育,让传统与创新碰撞交融,迸发出勃勃生机。
带动乡村经济
村史馆既是凝聚乡情民心的纽带,也是带动产业发展的平台。
“金碑有个古茶园,贤妹采茶心里甜,火石哥儿早些采,今年错过等明年。”一曲质朴的金碑茶歌,唱出了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金碑村史。四川省南江县南江镇金碑村是南江大叶茶和高山富硒茶的生产地,村史馆里专门设置了品茶区,将其打造为对外推介金碑村的窗口。
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下保村的农耕文化展示馆,自2015年建成开馆后就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当地趁热打铁,成立文化旅游公司,开发出更多体验性项目,增强了乡村旅游的趣味性。在农耕文化体验区,游客可以进行种菜、采摘、烧柴火等农事活动,感受土地翻耕、育秧、插秧、收割、入仓的全过程,体验打麻糍、切糖片、做米圆、酿米酒、做豆腐等农家乐项目。农文旅融合带来了人气和商机,小小的村子一年能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
当然,在村史馆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很多村史馆存在展陈内容同质化、缺乏与所在地关联、人流量少、运营管理所需的人力财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反思和改进,从而更好地发挥村史馆作用。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从各式各样的吉他主题活动,到推动吉他走进居民生活,再到吉他年产量占全球吉他总产量的1/7,正安县十余年来大力发展吉他文化,不断擦亮吉他名片,以吉他赋能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