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东大街商都遗址考古公园内,有一座展示郑州商代都城历史文化的考古遗址类专题博物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自2022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后,参观人次已超过40万。基本陈列“巍巍亳都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今年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馆内展出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等文物1000余件,并结合沙盘模型、场景复原、艺术作品、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向世人揭开这座距今3600余年古都的神秘面纱,再现商代亳都的辉煌盛景。
展厅里呈现的商代筑城场景。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供图
巍巍亳都古今同地
步入序厅,巨幅环形浮雕墙气势磅礴,中间有一柄镂空的洛阳铲。仰望穹顶,可见一圈圈金色年轮。
“洛阳铲表示郑州商代都城是一座由考古发现的千年王都。穹顶的年轮造型寓意郑州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地面投影与年轮顶饰上下呼应,象征着从古至今城址从未迁移。”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副院长马玉鹏介绍,20世纪50年代,郑州二里岗一带发现商代遗存,经考古发掘和研究,专家推断郑州商代城址为早商的亳都。1961年,国务院将郑州商代遗址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放。
站在浮雕墙前,马玉鹏讲解了浮雕表现的先商和商代故事:“玄鸟生商”,简狄吞食玄鸟之卵后生下契,契长大后,因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商地,成为商人的始祖;“商汤立国”,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国家——商,定都于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郑州;“王亥服牛”讲的是商高祖王亥通过驯服牛拉车,将食物、服饰、用具等进行交换,开创了物资交换的先河,后人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展厅里陈列的陶器等文物。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走进复原展厅,一个400平方米的大型实景沙盘映入眼帘。它以郑州商城平面图为基础,结合遗迹分布图、地形图,展示郑州商都的整体城市布局和功能分区,应用投影、视频等方式,给人身临其境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郑州商代都城面积25平方公里,采用‘内城外郭’的布局,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马玉鹏说。
主题展厅第二单元复原展示了一段古城垣剖面。马玉鹏介绍:“这段城墙位于郑州商代都城内城垣南面,它的剖面清晰体现了郑州商城的历史。最中间的夯土层是商代城墙,上面是战国、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留下的修筑痕迹。商代内城垣周长约7公里,目前在地面上的还有3公里,见证了郑州商城3600年来城址未变。”
“这是从商城遗址提取的夯土块,可以看到土块上布满圆形圜底夯窝。根据其大小、形状、密集程度推断,这是用成捆的圆形木棍夯筑留下的痕迹。”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讲解员庞晓菲介绍,城垣采用分段分层的夯筑工艺——版筑法。筑墙时四周用木板相夹,板外以木柱支撑,用绳绕过木柱将木板缚紧,然后在木板之间铺一层黄土,夯打压实。如此重复,直至垒筑到预定高度之后再拆去木板木柱,一堵墙就筑成了。
“城墙断面的线条是每层夯土的分界线,据测量,每层夯土厚8—10厘米。由于夯层薄、夯窝密,郑州商城内城垣才能一直保存下来。”马玉鹏说。
商代原始瓷尊。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供图
大邑文脉生生不息
主题展厅第三单元通过场景复原等手段,展示城墙结构、城市水利工程、宫殿区、手工业区、祭祀区的布局形态。第四单元陈列着种类丰富的文物,带观众领略大邑商都的城市生活。
“郑州商代都城是当时最大、最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内人口云集,除了商王室和贵族,还居住着众多中小贵族、平民、手工业者等。”庞晓菲说。
郑州商都高等级贵族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制作精巧,造型规整,彰显着贵族的身份地位。陶质炊器、食器、酒器等,让人感受到城市平民生活的烟火气息。
“这件原始瓷尊在当时属于奢侈品,只有贵族才能使用。”庞晓菲介绍,它用瓷土烧成,胎质坚硬致密,表面施釉。器型朴实,敞口、折肩,肩腹饰有排列整齐、密集的斜行小方格纹。与后世的瓷器相比,这件瓷尊显得原始、粗糙,但它已具备瓷器的基本特征,它的烧制温度达到1200摄氏度,远高于陶器的烧制温度。
随着商王朝的统治中心北移,郑州商都逐渐衰落,但仍有大批民众在这里繁衍生息。
战国时期鎏金铜带钩、板瓦、铜璜,汉代绿釉博山炉、彩绘耳杯,唐宋时期三彩镇墓兽、文吏俑、白地黑花诗文瓮……郑州商城内外出土的历代文物反映了城市文脉的传承赓续。
“这件文物叫‘亳’字陶文,是郑州商城遗址发现的战国时期陶豆柄残件,上面印着一个‘亳’字,为亳都的确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马玉鹏说,“这座3600年前营建的王都大邑历经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仍生生不息,堪称世界城市发展史中的奇迹。”
青铜文明光耀千古
“这件兽面纹铜方鼎又名杜岭一号方鼎,1974年出土于郑州杜岭张寨南街,原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它是迄今发现的商代早期最大的青铜器,通高100厘米,口长62.5厘米,口宽61厘米,重86.4公斤。”顺着庞晓菲的指引端详此鼎:立耳,口近长方形,腹部呈方斗形,壁微斜,平底,下承四柱足,中空。纹饰以兽面纹和乳钉纹为主,备显庄重威严。
“安阳殷墟出土的后母戊大方鼎是目前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有800多公斤。杜岭一号方鼎虽然只有80多公斤,但年代比后母戊鼎早300多年。郑州商城出土如此大型青铜鼎,是商王朝在此建都的又一佐证。”马玉鹏说。
商代兽面纹铜钺。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一件兽面纹铜钺吸引了记者注意。“钺的造型源于斧,是君王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序厅商汤王塑像手中拿的正是一件钺。”马玉鹏介绍,此钺整体呈梯形,刃和阑部平直,平肩,两肩各有近似长方形的小穿孔,用于穿绳系柄。器身饰镂空兽面纹,兽面左右对称,纹饰四边有11个连接点,铸造工艺精湛。
经过70年考古发掘,郑州商城遗址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文物,在3座窖藏坑内发现了28件珍贵的商代王室青铜礼器。1974年在杜岭街发现第一个窖藏坑,出土了包括杜岭一号方鼎在内的3件大型青铜器。1982年在向阳回族食品厂发现第二个窖藏坑,出土13件青铜器,其中有商代前期最大的圆鼎。第三个窖藏坑在南顺城街,坑内有12件青铜器,包含酒具、食具、炊具、兵器等。
展厅里呈现了向阳回民食品厂窖藏坑复原模型,一组青铜礼器经过套装、对口,并列放置在坑内。“有学者认为这是祭祀活动后有意识进行摆放的。”庞晓菲说,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制定出一套以青铜礼器为核心的器用制度,达到“明贵贱、辨等列”的功能,在郑州商代都城贵族墓中出土了大量随葬青铜器,器物组合与数量彰显了不同等级贵族身份地位的差异。
“讲述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展现几代考古人努力奋斗的成果,唤起社会各界保护商都遗址的共识,是我们的责任。”马玉鹏说,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秉持“文物+科技”的理念,运用先进技术和丰富的展陈方式,对考古研究成果进行生动易懂的解读,满足不同人群的观展需求。
展厅以夯土黄、青铜绿、朱砂红为主要色调,以商代城墙元素为装饰主题,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各展览单元的标牌上用集束木棍呈现单元名称,令人联想到古人夯筑城墙使用的成捆圆形木棍;通过3D打印模型、场景雕塑、视频动画等重现筑城、铸铜、制陶、祭祀、窖藏等历史景象,让人仿佛穿越时光,回到历史现场。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