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9.97万平方米,由共享大厅、展陈大楼(主楼)和休闲水街组成。
“博物馆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3个元素。”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大项目总监陈宏达介绍,主楼屋顶形似巨帆,高高扬起。共享大厅屋顶状如船只,坚实厚重。两座建筑之间有一条长约270米、宽约20米的休闲水街,水街两侧的街巷路口、篷架、门楼等造型与水系相结合,形成一处类似运河驳岸码头的场景。当观众穿行时,可通过水街两侧的玻璃幕墙看到博物馆内部,不入馆也能感受博物馆的魅力。水街在夜间也对公众开放,形成“永不落幕的展览”。
除了别具一格的外观,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抗震设计也可圈可点。博物馆主楼周边设置了长达620米的隔震沟,地下一层下方设置了1.8万平方米的隔震层,是国内已建成的隔震博物馆中隔震区域投影面积最大的。“隔震层内共有242个隔震支座,将整座博物馆托举起来,阻断了地震波的传播路径,确保藏品、人员、场馆的安全。”首都博物馆展览部策展人赵雅卓说,“隔震层、隔震沟对文物库房的防水、防潮也有很大帮助。”
依托博物馆抗震设施打造的“防震科普展”让人耳目一新。走进展厅,透过地面和墙面预留的几扇玻璃“窗口”望去,博物馆仿佛被“掀”开一角,楼体下方的隔震支座和墙体之间的隔震沟一览无余。
一块球形屏幕,直观展示地球内部圈层和地震带的知识;戴上VR眼镜,感受地震来袭时建筑的摇晃位移;用积木搭一座房子,体验不同构造建筑的抗震性能……展览融知识与趣味于一体,吸引了许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参观体验。
讲述河与城的故事
人们常说“大运河漂来的北京城”,形象地表现了北京城与大运河密不可分的关系。千百年来,大运河对北京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推动北京从北疆重镇发展为国家都城。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从各式各样的吉他主题活动,到推动吉他走进居民生活,再到吉他年产量占全球吉他总产量的1/7,正安县十余年来大力发展吉他文化,不断擦亮吉他名片,以吉他赋能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