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20世纪中国翻译史》的出版,无论在国内译坛还是国际译坛都产生了很大影响。2005年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视角:翻译学研究》(Perspective: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Cao,2005:155)提到:“《20世纪中国翻译史》阐述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翻译活动。它追溯了中国翻译活动和理论研究的百年历史,并且展现了翻译家们对这项伟大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此书广泛介绍了一批杰出的翻译家、他们的作品、思想,以及他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由此概括了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
要追寻方华文走上翻译道路的缘由,得从他的儿童时代说起。方教授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曾在彭德怀元帅做俄文翻译。文革时期,彭德怀司令受到迫害,方教授的父亲也随之遭受厄运。被打成彭德怀的苏修特务。方教授在孩提时代便饱尝了生活的酸辛,每天都要忍受饥饿和政治迫害。作为一个“黑五类家庭”的孩子,他没有任何财富,连吃饭都成了天大的问题。家中的书籍,特别是那些他一个字都看不懂的俄语书,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安慰。儿时的他便梦想成为一名翻译家,成为在社会中受人尊敬的人物。怀着这样的念头,他开始学习俄语。当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他的俄语知识帮助他考入了西安外国语学院。他服从安排,进入英语系学习,在那儿完成了本科学业。由于成绩优异,他连续四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大学时代,他广泛涉猎外国文学,阅读了大量原文版的外国文学作品,这些都为他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文学翻译事业起始于《魂断英伦》(合译),也就是从这儿他开始啜吮成功的甘甜,也体味到了跋涉于译路的艰辛。此后,一部部饱浸着他的汗水的译著,如《套向月亮的绳索》、《从巅峰到低谷》、《红字》、《无名的裘德》、《雾都孤儿》、《蝴蝶梦》、《儿子与情人》、《君主论》、《圣经故事》、《社会契约论》、《傲慢与偏见》、《马丁.伊登》、《少年维特的烦恼》、《雾都孤儿》、《飘》、《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悲惨世界》、《大卫.科波菲尔》,《苔丝》、《汤姆叔叔的小屋》、《三个火枪手》和《高老头》等,陆续展现在读者的面前。除此之外,他还主编了一大批外国文学翻译作品,其中包括《论法的精神》、《国富论》、《精神分析引论》、《简爱》、《莎士比亚故事集》、《巴黎圣母院》,《鲁滨逊漂流记》、《金银岛》、《茶花女》、《红与黑》、《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基督山伯爵》等。正是这一部部作品练就了方华文教授精练的文笔以及隽永的译风。每次开始着手翻译之前,他总是先研究一下作者和作品的背景。这样他才能够传神地表达人物的活动和内心世界。翻译时,他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因此,在他的笔下,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深受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