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烟雨,岁月摩挲,为上海镌刻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静立在城市角落的老建筑,见证着这座城市淌过历史长河的足迹,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城市文化的缩影。
随着去年荣宗敬故居荣宅被修缮后重归视野,复刻百年前的上海模样,一时间在这座城市急进的湍流中又泛起怀旧的涟漪。从荣宅出发,踏着南京西路的繁华相送,走过两个街区,多会为兴业太古汇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所驻足。而穿过喧嚣,步履南上,信步到兴业太古汇威海路口,一栋法式老建筑跃然眼前,在这里,同样锁着沪上的百年烟雨,一段尘封的往事正被续写,一幅城市的记忆画卷正待展开!
拂开世纪的尘烟:一座楼与一座城
这座现名为“查公馆”的老建筑,在威海路的车水马龙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然而以其为主角的故事却演绎了一段跌宕沉浮的城市史诗。
查公馆建于1920年,原是上海颜料巨商邱信山、邱渭卿弟兄发家时所建的宅邸,亦称为“邱氏住宅”。原为东、西两幢,兄弟二人各一幢,中间有花园相隔,花园中养虎,池水岸边有鸽棚,每天清晨2000多只鸽子一起出笼,威海路上空便是呼啦啦的一片,在当年商贾盛行的上海滩,亦可谓一道盛景。
邱氏住宅老照片(相呼应的东西两幢)
原本,与一众商贾宅邸无异,精致讲究的查公馆一样升起烟火气。不想,这栋老建筑却在十数年后与百年名校结下不解之缘,从此,查公馆便又抹上了一层书香气。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民立中学校舍毁于炮火,原在租界内租借的临时校舍不敷应用,亟须另觅较大房屋作校舍使用,便与邱家洽商租借了该住宅。这座由上海望族苏氏兄弟苏本炎、苏本浩等人为了完成父辈“教育救国”遗愿而创办的学府,走出过不少有识之士。炮火无情,查公馆掸去身上的烟火气,化身成教书育人的栖息之所,在炮火连天的战乱中献身教育事业,留住了读书声,也锁住了书香气。于是从1940年到2004年,在长达64年时间里,民立中学与查公馆相偎相依,那是民立后来的归宿。
查公馆献身教育事业,成民立中学校舍
2001年10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到上海访问,偶尔路过威海路,立刻被查公馆的气势所吸引,他一个人信步在学校的操场上抬头仰望,细细欣赏,久久不愿离去。后来,政府还专门把这座“城堡”制成了一个模型送给鲍威尔。
鲜少有一栋建筑像查公馆这样封存了这么多脸孔、身影和故事,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查公馆享受着历史的雕琢,见证并参与着城市的变迁。如今,物是人非,它依然伫立,俨然以一副城市主人的姿态,等待着诉说尘封的往事和开启新的使命。
百年化石潜心孵化 查公馆焕新而生
在近百年的光阴里,查公馆经受着人工和天然的损耗。其中,西楼于90年代民立中学改建时已经被拆除,剩下东楼作为民立中学办公楼。东楼的塔尖也由于遭受雷击和火灾毁坏而拆除。
1999年,查公馆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这座淌过百年历史长河的建筑,集欧洲古典建筑特点之大成,是行家们眼中的“艺术品”,更是上海城市变迁的最佳见证与诠释,堪称老上海的活化石。
2000年,大中里项目成立,查公馆被纳入规划,静安区的城市更新步伐再次提速。2002年,香港兴业国际集团取得土地使用权,志在发展优质综合项目(现:兴业太古汇),其中查公馆的驻留是项目开发面临的第一课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因种种客观技术因素限制,地下空间的施工将对查公馆东楼所在的原位置造成影响。为了保护这座极具历史价值的文化资产,经专家反复技术论证,由香港兴业国际积极推动,最终决定采用当年极新的技术将整幢建筑平移。
2010年1月26日,整幢重约3300吨的建筑由液压千斤顶推动,在计算机控制的同步顶推系统控制下,以每分钟约两厘米的速度缓缓滑向新位置。在移位过程中,实时监测变形、应力、荷载、动力特性及沉降数据,并精确测定各点位移,以及时发现移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结构变化的蛛丝马迹。2010年2月7日12时06分,历时13天,这幢老建筑平稳移至终点——兴业太古汇威海路入口道路一侧,完成了57米的新生之旅,移位后的专业检测确认保护建筑结构良好。
跨越10年,历时13天;2010年2月7日,查公馆整栋建筑成功平移
查公馆平移工程是第一次由企业出资进行的历史建筑保护项目,为了纪念香港兴业国际集团创始人査济民先生,这座建筑被重新命名为“查公馆”。与这栋百年人文建筑相得益彰的是,查济民先生的一生同样充盈着传奇色彩,穿越时空而来与查公馆相拥,成就一段佳话。
随后,香港兴业国际投入巨资,由上海章明建筑设计事务所负责对查公馆进行全面细致地修缮。秉承着尽力恢复其原貌的宗旨,修缮工作努力将建筑外立面恢复到初建时的状况,对地上的墙体、立柱、木梁、屋架进行了加固并修复还原了两侧的塔尖,以及增加了建筑内部的各项基础设施。既保留了其年代特色,又赋予了其崭新面貌,在香港兴业国际的用心孵化下,这颗活化石将重获新生。
“济世为民”揭幕展蓄势待发 重走时代浮沉的人文之旅
焕新而生的查公馆,清水红墙,爱奥尼柱,优雅地享受着路人的注目,在喧嚣中拂去浮躁辟得一丝静谧,百年城市流金岁月,终究所幸延续到了这里。而大隐隐于世的慢静安之道,也使其显得弥足珍贵。
据悉,查公馆将于5月18日正式启幕,从历史长廊中款款走来的查公馆,将再一次盛装归来,艳惊四座,刷新城市文化地标。爱国企业家与百年人文建筑的世纪相拥,亦终为查先生一生的家国情怀觅得寄托。
修缮后的查公馆外立面
40年前,为了避免香港最大一幅私人土地落入外资手中,身在海外的查济民火速飞回香港,以一颗爱国心履行“守土”责任。40年间香港愉景湾在这片土地拔地而起,成为绿色住宅的典范。40年后,在査济民被推选成为侵华日军受降仪式纱布接收大员的上海,静安区核心商圈“大中里”地块已涅槃成兴业太古汇,并重新孕育了查公馆,将查济民“济世为民”的精神刻在城市之心。
修缮后的查公馆
百年烟雨之后,建筑也被人格化,踏进查公馆,仿佛看得见鸽子从窗前扑翼飞远,听得见朗朗书声萦绕耳畔,这栋建筑本身就是对旧日的最美无声表达。同时,香港兴业国际将把查济民传奇人生及城市变迁历史进程浓缩成一场展览,于5月18日同步展出,并持续至6月末,礼赞百年查公馆,用历史建筑讲历史故事。
想象置身查公馆中,与百年砖墙对视对话,眼前拂过城市变迁的时代影像,重温历史洪流中中国企业家闪耀的家国情结,怀着波澜不惊的震撼,踏上一段时代浮沉的人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