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留住乡愁:乡间皮影戏

2018-01-05 09:14:19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在江汉平原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小时候,看皮影戏在乡下是一件乐事。

留住乡愁:乡间皮影戏

每到冬季,庄户人家较为清闲的时光也就到了,我们一个个便乐得欢天喜地。因为每每这个时候,大家最盼望的皮影戏班子就会出现在村口。

唱一台皮影戏一般要三个艺人,一人举皮偶,另外两人伴奏。伴奏以渔鼓筒和简板为主,后来又增加了锣鼓和管弦乐。每个艺人都要分担角色,边举皮偶边说或边弹乐器边唱,这是皮影艺人必备的基本功。

那妙趣横生的叙说独白和诙谐幽默的逗趣调侃,再加上简板和渔鼓筒恰到好处的伴奏提携,能将《薛仁贵征西》《罗冲扫北》《穆桂英挂帅》《岳飞传》等这些尘封在历史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方寸戏台上,让观众入耳润心、津津乐道。

小时候看皮影戏,戏台上挂的是马灯,村里通电后换成了电灯泡,这样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我们这些小孩总喜欢围在戏台子下面,得空就把脑袋伸进去,想摸一摸那些能唱会动的皮影。

听演皮影的小师傅说,每个皮影身高15到20公分,分头部、上身、下身、大腿、小腿5个关节部位,便于放演时灵活摆动。

头部用透明皮制作,方便脸部化妆,使得形象更显逼真;颈部缝有空心夹层,随时可更换人头。一个皮影戏班子一般有五六十个皮影人头,如果少了,舞来舞去就那么几个,观众会没了兴趣。

不过,让人真正感兴趣的,还是皮影戏中的武戏。只见那些“会武功”的人物跳来跳去,飞跃腾打着,几个回合下来,好人那方有些抵挡不住了,开始连续后退。

这时忽然听到一声惊堂木响,不知哪来的勇气与力量,后退的好人一方陡然反向一击,几下子便将进攻的坏人刺死……于是我们便拍手欢呼,开怀大笑起来。

再看后台,舞皮影的艺人们在戏台上踏得“嘭嘭”直响,唱得也是满头大汗。我们一会儿跑到台前看皮影武打,一会儿又跑到台后看舞皮影的师傅手舞足蹈的样子,也跟着忙得不亦乐乎。

那些活灵活现的小皮影,因了艺人的说唱而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深深地吸引住一颗颗充满好奇的童心。

皮影戏每次都要唱到深夜,我们常常看得哈欠连天、东倒西歪,但就是不肯离去。等到皮影戏结束,在返回的路上,余兴未了的大人们还一路哼唱着当地流行的歌谣:“看牛皮,熬眼皮,半夜回家撞鼓皮,老婆挨眉(批评)捏闷脾(受气)。”

由此可见,皮影戏这种家乡人自己的“土电影”,是多么受人喜爱啊!

后来,村里出现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紧接着,购买电视机的人家越来越多,人们慢慢对传统的皮影戏不那么感兴趣了。特别是年轻人,看不懂也不喜欢看,更不用说去学了。于是,皮影戏渐渐在农村销声匿迹了。

在农村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皮影戏曾经是大家精神生活的寄托,也是我孩提时代精神世界的一盏明灯,影响和滋润了很多人,令人难以忘怀。

彭振林,湖北潜江人,现供职于潜江市人民法院。自1985年发表散文处女作以来,迄今已在各级报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纪实文学等作品数百篇,出版有作品集《夯歌》(中国文联出版社)。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湖北分会会员。

END

统筹: 张 蕾

编辑: 叶乐峰

李云龙

朗诵: 孙小婷

制作: 周艺珣

注:本作品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昵图网



关键词:皮影戏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