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平望灯谜中最温情的特点,是其原创性与地域性。
每次灯谜展猜中展出的谜题,大多都是由本地灯谜爱好者围绕平望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地方特产、社会风向、当下新闻等“新鲜”创作而成。谜底可能是当地的特产,可能是家前的古桥。
▲摄影 / 张建国
参与者看着谜条:
“四下寻食寻不见——三字平望民俗(吃五黄)”
“此番随羽西征,二人图谋破秦——平望特产(翻酥)”
“莫道桑榆晚,人生度七彩——平望地名(暮虹桥)”
掏出手机,却搜不出答案,想放弃,又觉得答案就在嘴边。只能和同伴来个“头脑风暴”,一起绞尽脑汁。等猜了出来,看到这“乡里乡情”的谜底,怎能不顿生亲切贴近的暖心之感?
八十年代初期,灯谜爱好者曾自发组成“莺湖谜社”;而一部分热爱此道的人,又在2008年5月成立了镇灯谜协会。其中五名主要成员,因喜制善猜、功力了得,还被谜界友人赠送雅号“平望五虎将”。
▲平望小学开始有专门的灯谜课。六年级的小姑娘王胡颖,在“福禄杯”首届中华学生谜语大赛中,获得了小学组中的个人第一名。摄影 / 小疯子
政府部门的支持也是灯谜兴盛的一个要因。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平望镇文化站每年春节都要举办灯谜展猜。文革甫一结束,在文化站站长汝迪昌的组织下,灯谜活动得以及时恢复,并坚持至今,从无间断。
每逢活动,华灯成行,远近居民扶老挈幼、相携而来,大家挨挨挤挤、说说笑笑。猜中了的,自然能领到奖品,也收获旁人的称赞羡慕,没有猜中的,也能在这喜庆热闹中获得节日的心理满足。
本来嘛,过节图的不就是热闹?所以,每次组织活动,参与者都很踊跃。这样的氛围下,即使不怎么参加活动的人,也多少会对灯谜有所了解。
▲平望当地有专门的灯谜协会组织活动。摄影 / 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