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皮纸制作技艺丨石桥皮纸,发源于“中国古法造纸艺术之乡”——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其生产工艺流程,与汉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记载的图解基本一致,属于汉代到唐代时期的造纸工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石桥村造纸人家,每年都会择吉日举行盛大活动,祭祀造纸术发明者蔡伦。石桥皮纸的原料采用构皮麻和杉根,具有柔韧性强、光泽度好,吸水性强等特点,是书画作品最佳纸品。
匚翻山越岭到石桥
从丹寨到石桥,导航领着我们上了省道。在12月黔东南的阳光里,行车走在柏油山路上,眼前是看不尽的苗岭风光,心里说不出的舒畅。此行的目的地石桥村,是一个深藏在苗岭山脉雷公山腹地的小小苗寨。
在没有公路的年代里,绵绵群山几乎把这里的山寨隔绝在世界之外。如今,盘山公路蜿蜒曲折,带着我们奔赴石桥村。在转入一个大山谷后,看见一处苗寨,一条小河依村弯曲而过,景色宜人。这里,就是石桥。
匚溶洞里的造纸作坊
在村里,我们找到了王兴武,这个年过半百的苗家汉子,是石桥古法造纸的第18代传人。刚一见面,他就拉着我们去看他的造纸作坊,这也是我之前查阅资料时最感兴趣的地方,一个在溶洞里有着千年历史的天然造纸作坊。
走过2公里高高低低的山路,终于看见了这个在中国造纸界名闻遐迩的山洞,洞口有一架巨大的水车,底下有清澈的山泉流淌。
走进宽阔的洞口,四个捞纸的池子一字排开,几位工人在各自忙碌。看着我们饶有兴趣的样子,王兴武不无得意的说:“我们这儿在洞里面造纸是全世界唯一的。而且我们洞里面出来的水质刚好是达到古籍修复要求的PH值标准,这是最棒的,除了这个地方是没有哪个地方能做到这个PH值的标准的。”
匚石桥皮纸的衰落与新生
身为石桥造纸人家的传人,王兴武见证了石桥皮纸的衰落,也迎来了白皮纸的新生。石桥村很多人家都是世代造纸,而随着工业造纸的兴盛,石桥古法造纸逐渐走向没落。70年代末,村里的造纸人家一户都没有了。
1980年,王兴武高中毕业,寻思着想要干点什么,与父亲一合计,搞了一个造纸作坊。一开始,只在县里销售,慢慢地扩展到周边地区。
随着生意逐渐红火起来,村里不少人家也都恢复了皮纸生产,也在周边市场销售。
僧多粥少,市场很快就饱和了。因为赚不到钱,到了90年代中期,大家纷纷改行,慢慢地石桥村的造纸人家已经难得一见了。
王兴武是在96年转做小百货销售的,生意做得还不错。说不上为什么,或许是情结,他收购了别人剩余的一些原材料,平时没事还是会去捞点纸,也不为销售,就是个念想。
直到有一天,村里在深圳打工的一个女孩,为他介绍了一个在寻找手工造纸的港商。按照港商的要求,他陆续研发出了10余款手工纸,随之而来的订单,让石桥村的造纸人家又重新开始忙碌起来。
从90年代末至今,王兴武已经研发了160多款纸张。如今在王兴武的作坊,主要生产三大类的纸张,第一种是文物古籍修复用纸,这种纸的工艺最复杂,它要求造出的纸的纤维与文物古籍的纸的纤维保持一致;
第二种纸是书画用纸,也是现阶段销量最好的纸,用于书画创作,较之宣纸,它能更长时间保存书画作品,为书画家们喜爱;
第三种是花草纸,这是王兴武独创的一种纸,这种纸是将植物花草在捞纸时候盖在纸张内层,形成纸画。
如今王兴武的客户已经遍布海内外,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各大地方图书馆及许多大学都与他签订了长期订单,如今他已无需担心石桥造纸会再度没落,唯一需要忧虑的是如何生产更多的纸张来供应越来越多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