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技艺 > 正文

寻访传世琴师:古琴是用来和自己谈心的(4)

2016-12-05 15:35:00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古代斫琴一般刮三道底胎,我要求徒弟们刮五道。刮完底胎之后就要刮细胎。如果说刮底胎是为了让房子更坚固,那么刮细胎就好比贴墙纸,是为了让房子更美观!”茅毅边讲解边指挥徒弟们刷漆。“你看老师这样子,像不像个包工头!”终于刷完了一张琴,师兄弟将其抬起放到库房。

“我也希望能够亲手做完每一道工序,可惜近年身体对这大漆过敏。还好,风干的髹漆只有淡淡的木香味,不然我就没办法‘调素琴,阅金经’了。”茅毅说笑着,也跟着徒弟们来到库房。

琴之不存,艺之焉附

库房一左一右摆着两排木架。每个木架都被竹筒隔成四层,而每个竹隔间上都摆满了黑漆漆的长方形木头,木头表皮都是粗糙的颗粒,看起来就像蟾蜍的表皮。这都是刷完底胎正在等待风干的琴坯。库房的粗胎约有一百来张,再加上挂在堂屋十来张刮过细胎的,还有厢房十来张未刷过漆的,这便是云雪堂一年的全部产量。

过百年的陈桐木打底,纯正的鹿角霜做胎,纯手工打造,每一只琴从下料到出厂最少要耗时三年时间。每斫出一只琴后,茅毅都会将其送到地处南京艺术学院的宅院——岁寒轩,开一场小型的古琴派对,派对上,茅毅会拿出家中珍藏的北宋仲尼式“松雪”琴、南宋宣和式“灵鉴涵天”琴、明仲尼式玉玲珑石琴、清蕉叶式“听松”琴,同时将新斫的古琴混入其中,让友人听音辨琴。

以前,成为像祖母高松如、老师梅日强那样的古琴宗师是茅毅最大的梦想。如今,这梦想依然炽热,但是旧的梦想中却生出新的憧憬:做问心无愧的斫琴师,不期望能斫出如家传的那些存百世的古琴,只期望能演奏,不辜负了这诸城派第六代、广陵派第十二代传人的招牌。

本版文/雷虎供图/阮传菊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
关键词: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