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年关将近,大寒已至。在二十四节气的终章,寒潮裹挟着岁末的晷时,也标志着品物的轮回复始。
云南丽江古城黑龙潭公园,梅花绽放。新华社发
大寒即为极致的严寒。据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载,“十二月中,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二十四节气解》则言:“大者,乃凛冽之极限。”大寒节气,频繁南下的寒潮,带走了空气中的余温与水汽;此时寒风朔朔、积雪不化,天地间雪虐风饕,唯留极致的凛冽。晨起时分,映入眼帘的是“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放眼远眺,举目皆为一片“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大雪未消,小酌之间吟叹“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在一片清寒间围炉静坐,却是难得的静谧温情。
云南腾冲市马站乡响水沟山谷里,叶片上凝结了晶莹的冰。新华社发
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即进入大寒时节,母鸡感受到寒冷中的春意,开始准备抱卵育雏;二候征鸟厉疾,指鹰隼猛禽杀气盛极,变得迅猛凶戾、更善猎击,为御寒加紧觅食;三候水泽腹坚,意为湖水冰冻到了极致,连河心也变得坚固,也成就了冰面嬉戏的欢乐。物候转化中,蕴藏着循环往复的自然哲理。正所谓“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千里冰封之下,众生在蛰伏中积蓄能量,只待寒极必暖、冰雪消融,在春天绽放最昂扬的生机,让人不得不叹,四时流转间皆是万缕哲思。世间甲子须臾事,须知一时颠簸起伏不足惧哉,否极泰来、枯木逢春才是不易之理。世事无常中,唯有处逆境而不冤抑、于顺境亦不沦溺,才能在人生沉浮中安之若素,涵养一份明月入怀的旷达心境。
在重庆市南川区北坡景区拍摄的“雪鸭”。新华社发
你是否曾回忆起自己的学车经历,是否还记得那份“艰辛”。不过,别忙着感叹,或许古人在学车时也与我们有同样的心情。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古代,古人同样需要学习驾车技术。那么,古人学车也需要去驾校吗?他们都需要学习哪些驾驶技术呢?
随着新春档电影《满江红》的热映,“秦桧”“岳飞”“宋金战争”等词条接连登上热搜。在电影《满江红》中,沈腾所饰演的张大与易烊千玺所饰演的孙均一行,通过周密的设置,成功挟持秦桧,逼使秦桧在全军阵前诵读岳飞之词《满江红》,并命全军复诵。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历史悠久,战绩辉煌,特别是唐装对邻国有很大的影响。今天,当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重新抖搂出文物尘封的美丽时,依然能感受到充满活力的盛唐精神。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月令》中说:“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这也意味着立春这一天,万物复苏,开始新一年的四季轮回。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特别注重娱乐性,所以戏曲中总会有一个丑角专门逗乐,小说也多继承了这一特点,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金瓶梅》中的应伯爵就比较典型;有时也会稍加变形,虽非丑角,但总会带来笑料,《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便是一例。
“嫦娥奔月”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提到月宫,就不能不想到玉兔,它同嫦娥一起,构成了中国月亮神话的核心元素。令古人神往的“天上仙境”里,仙女嫦娥总是与兔子相伴。这不禁令人疑惑:从何时起,兔子成了嫦娥定居月亮时的“专属宠物”?
俗话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虽说现在已步入了“五九”,但秋裤仍不能随随便便离身,大家还是需要这一保暖御寒“法宝”。秋裤是怎么来的?古人也穿秋裤吗?让专家带着你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秋裤演变史”。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伴随着耳熟能详的童谣,我们来到了农历癸卯兔年。相信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小兔子都是软萌可爱的形象——雪白的绒毛、胖乎乎的身躯,任谁见了都忍不住想摸一下。
我们人生中第一个有记忆的本命年,大抵是在十二岁,可能会第一次听到家里的长辈提醒我们:“今年可是你的本命年。”接着会备上红秋衣、红裤头、红袜子、红腰带、红手链等等,仿佛将要迎接一场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仪式。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认知中,具有祥瑞之意的“兔”可分为凡间之兔与神仙之兔,通常以毛发颜色来进行区分。常见的野生兔子多为黄灰色或褐色,有着纯白色毛发的兔子在古代十分罕见,所以常作为神话中的祥瑞之兔,出现在历代与兔有关的神话传说与艺术作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