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歌(油画)袁运生
面对机遇与挫折,袁运生始终真诚地追寻自己的艺术理想。“当接到首都机场壁画创作任务时,我想到的唯一题材便是‘泼水节’。在巨大墙壁上画一幅赞颂傣家人精神与情操的壁画,对我来说真是如梦一般美好的事。”作为袁运生的首次壁画实践,《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带给他的除了荣誉,还有对绘画更深层次的认知与体悟。在他看来,线条之于形象的意义,如同节奏之于舞蹈和音乐。人物的造型应当是装饰的、夸张的、抒情的,将现实物象删繁就简,保留基本特征,是为了在简约中求得艺术家个性的充分体现,“单纯化”是艺术走向抽象的重要一环。这一理念也直接影响了袁运生此后的创作之路。
纵观袁运生从1985年至今创作的壁画,如《夫子琴思》《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等,以及众多油画、水墨及综合材料作品,不难发现,他的艺术总是不拘泥于某一形式,有着不断重塑、不断开拓的顽强生命力。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艺术的综合将产生综合的艺术,我们的艺术触角,应当伸向过去,伸向世界,也伸向未来。”以线条和色块表现生命的张力,依然是画家创作的焦点。我们能在《人类寓言》《内观》《眼睛》等不同形式的作品中看到袁运生对于线条的独到运用和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入理解。正如其在创作手记中所写:“艺术的抽象性,首先是线条的抽象性。这正是东方艺术的特征。人们在现实世界里只能感觉到线的存在,而找不到它的实体,当它上升到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时,艺术表现上的飞跃就是必然的了。”
姓,是某一氏族或家族的共同符号。无论古今,每人都有一个姓。《百家姓》里所列的是一些常见的姓氏,这些姓所用的字较常用,易于辨认。
由新疆博物馆精心打造的“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自2023年8月亮相以来,不断吸引观众的目光。日前,记者来到展厅,在一件件跨越千年的珍贵文书中,品读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近日,“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系统呈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40余载创作生涯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带领观众走进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世界。
音自大唐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西安鼓乐,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大型合奏乐种之一。通过东仓鼓乐社乐师们的创新演绎,西安鼓乐穿越千年,绕梁不绝。
南京博物院是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10年来,南京博物院在纸质文物传承保护方面持续探索,科研成果不断注入,文保能力不断增强,一代代文物工作者接续努力,让古老纸张绽放更多光彩。
人头攒动在“四叶草”里,热情与期待传递在一次次握手和相拥中。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朋友圈大聚会。
走上发言席,网络编剧于小千先抛出了自己的思考:“面对当下创作火热而作品易朽的市场,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何以生存,何以自处,何以竞争?”注视着台下的同学,他想了想说:“这次研修采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