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领导、专家聆听报告人发言
2016年9月21日至22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山东省文化厅、济南市人民政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承办的“传统工艺振兴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此次论坛作为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学术版块的重要内容,以“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为议题,邀请与会者共同探讨传统工艺振兴的理念、路径、对策,交流分享近年来传统工艺领域的实践经验。论坛嘉宾包括了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统工艺领域的专家学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参与高校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统工艺品牌设计机构、电商平台以及海外手工艺人和专家。
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先生主持论坛
此次论坛设立1个主论坛和4个分论坛。主论坛分为专家发言和案例分享两部分,其中专家发言环节紧密围绕“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传统工艺中的创造性劳动”和“振兴传统工艺的路径”三个相关议题展开。论坛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主持,文化部项兆伦副部长等领导、嘉宾出席论坛。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丙安先生在主论坛上发言
辽宁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丙安先生第一个发言,他从三方面阐述了对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认识和思考。乌先生指出,首先,传统和现代是两个对称的观念和逻辑,而不是对立的。从古至今,每一段文明发展进程都是遵循传统,并不断更新传统、提升传统,从而成功走向现代生活的。第二,要考虑传统对现代生活的贴近和切入。要想让手艺、工艺进入现代生活,首先传承人必须进入现代生活。如何进入?最重要的就是全面了解现代人的精神物质需求和审美需求。振兴手工艺也要在保护好传统的前提下进行。第三点,乌先生强调,全社会的中华儿女,特别是年轻人,对传统工艺要充分地尊重、维护,要很好地去利用,要给艺人们创造条件,支持他们振兴,这也是当前工作的主要做法。
中国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汤书昆教授,结合自己对中国手工造纸工艺田野研究的体会,谈了两点探讨性感受:一是如何刻画传统工艺的行业特征与传承要求;二是现代生活向传统工艺行业提出的振兴命题。汤教授认为,传统工艺行业在历史上很长时间是归属于轻工业,现在也依旧包含传统产业的产品特性、消费特性和制造工艺特性等特征。传统工艺想要走入现代生活,如果能够满足现代人觉得它实用、好用、好看的需求,那么建立在这一逻辑下的传统工艺产品或者说传统工艺行业,可能跟现代生活更容易贴近。而现代生活的核心是现代人正在创造并消费的生活方式,这当中必然涉及文化传统、民族记忆、传统工艺与审美范式的稳态传承的基因,也会面临重大技术与工艺变革。如何振兴,需要考虑四个问题,第一,审美范式的传承提炼与融合再造;第二,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与消费创新;第三,渠道传播工具的学习与平台的应用;第四,生产制造技术的升级与工艺的变革。传统工艺行业迫切需要提炼出自己的新生之道,走出自己的振兴之路。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华觉明先生在主论坛上发言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华觉明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振兴传统工艺是振兴中华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工艺是人性的、个性的、能动和永恒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本质特征使创新求变在它的发展振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创新、振兴是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华先生指出,传统的力量是巨大的,传统的惰性也是巨大的,创新是艰难的,会遭遇挫折以致失败。尽管如此,为长久计,仍须大力提倡创新、坚持走创新、振兴这一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工艺依仗市场的支撑,市场是传统工艺的生命线。政府加强保护和扶持的投入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增强传统工艺行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可以和“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举措相衔接,扩大手艺制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占有额,为传统工艺振兴积攒坚实的物质基础。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的学术助理付德雷,替代潘教授前来参会,他阐述了传统工艺的“衍生”问题。付老师谈到,在创意产业扑面而来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传统工艺衍生的问题。他认为,衍生即创意,与工艺的联姻,工艺大师与专业设计师的联合,传统工艺及其文化将成为创意的资源或手段。衍生,意味着对传统工艺的拓展与升华、解构与重构、颠覆与再造,意味着打破工艺自身的纬度,重新开辟新的工艺模式。成功的衍生是创立新的“典范”,引领新的工艺潮流与时尚。衍生的主要任务是培育民族工艺品牌,重塑民族的工艺意象,着力点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梳理和运用。而传统工艺当代衍生转化的基本路径,乃是以当代设计观念转化传统工艺文化式样;以当代设计语言转化传统工艺文化内容;以当代设计创意产业转化传统工艺产业;以品牌衍生转化传统工艺代工。
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甘而可在论坛上发言
在主题发言中,杨明洁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羊舍造(新手工艺)运营总监王曾清,则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提到了传统手工艺中材料、工艺、结构的处理方式,和其所呈现的独特的人文与美学价值,以及对于如何将传统融入当代设计、符合当下生活与审美的一些思考。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甘而可先生,也从一个手艺人的角度,就如何振兴中国传统工艺,让漆艺之美融入现代生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传统棉纺织技艺杭州市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郑芬兰在论坛上分享案例
主论坛案例分享版块,邀请了六位国内外专家、传承人和设计师,介绍他们在传统工艺领域的实践经验,并与台下听众互动。
杭州市“小巷三寻”品牌创始人、传统棉纺织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郑芬兰女士,跟大家分享了她热爱土布工艺,努力运营手工村落的追梦历程。她对自己的定位是:架起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绿色桥梁,扮演文化的守望者和守门人。郑芬兰女士用全新的理念经营手工村落,通过不断思考与实践,逐步摸索出如何让传统工艺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继续传承下去、走进当代生活;如何有效保护与传承传统手工艺,推动农村手艺人身份转型,成就新型就业渠道等关键问题的解决之道。
北京洛可可设计集团创始人兼设计总监嘉伟在论坛上发言
灌木品牌设计师黎贯宇在论坛上发言
北京洛可可设计集团创始人兼设计总监贾伟先生,为与会来宾做了精彩报告,并展示了他将传统美学意境与现代生活完美结合的作品,包括“无弦的茶盘”、“高山流水香道”和“四季盖碗”。贾伟先生设计的“故宫猫”,将传统的故宫文化元素与俏皮可爱的猫咪形象融为一体,令人耳目一新。贾先生认为,“故宫猫”的形象可以幻化出各种产品,可以像日本的HelloKitty一样,变成人们生活中的典型文化要素。而这些无疑是在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标志性符号、灵活运用典型中华元素、培育新的工艺品牌、塑造中国工艺意象、让传统文化和工艺进入现代生活的富有创意的尝试。贾伟先生强调,中国进入消费升级的时代,最核心的是美学、美商体验的升级,这个美,涉及到再创造。用传统美学加传统工艺产生美学概念,需要设计师加工艺大师的组合,才能真正成就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是一味的传承,还需要设计美学的创新、需要设计灵感的爆发。
爱尔兰手工艺人-Laura-O'hagan在论坛上发言
金沢美術大学美術研究所教授加藤钱謙一在论坛上发言
来自爱尔兰的手工艺人Laura O’hagan女士,通过精美的图片展示,分享了她在陶瓷领域的各种实践与经验,用作品阐述了她如何将各种新鲜、现代的元素融入传统技艺,并使之焕发生机的设计理念。日本金沢美术大学美术研究所教授加藤谦一先生,为大家介绍了金沢市传统工艺和日本漆艺的保护情况,以及金沢市为保护传统工艺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兰州交通大学管兰生副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丝绸之路上染缬文化的产业世界。灌木品牌设计师黎贯宇先生分享了自己从事哈密刺绣产业过程中的经历和心得。
专家就主讲人的案例分享进行讨论
22日下午的分论坛,设置了“传统织染艺术的振兴”、“漆艺的振兴”、“民居营造与美丽乡村建设”和“编织扎制技艺的振兴”四个分会场,分别由北京服装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著名学者主持,来宾们阐述并研讨了传统工艺振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编织扎制技艺振兴分论坛杨明洁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羊舍造物(新手工艺)运营总监王曾清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是文化部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振兴传统工艺”的具体举措之一,它为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引导,也必将推动传统工艺在当代生活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