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正文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3月4日,陕西省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的演员在合阳县文化馆演艺厅内为观众表演提线木偶剧《闹春》。近年来,陕西省合阳县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在当地开展“非遗进校园”、恢复传统剧目演出、开设免费“周末剧场”等方式,让居民领略传统非遗的魅力,支持合阳提线木偶焕发生机与活力。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小朋友在位于合肥市的安徽博物院体验皮影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发(许昊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6月9日,“90后”重庆小伙辜国强在组装花丝镶嵌作品“凤引九雏”。花丝镶嵌工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年前,大学毕业不久的辜国强偶然接触到花丝镶嵌技艺并迅速爱上了这门古老的手艺。拜师学成后他建立了工作室,探索利用这门传统工艺制作适合现代人佩戴的饰品,以创新的手段重塑老技艺,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机。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5月2日,村民在贵州省榕江县塔石乡乌吉苗寨检查苗族绣品。乌吉苗寨是黔东南州苗族蜡染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近年来,当地积极挖掘苗族刺绣、蜡染等“非遗”技艺,带动村民从事苗族传统刺绣、蜡染等手工制品生产与外销,实现“非遗”传承与市场对接,走出一条传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发(范晖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7月22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举行龙舟文化节活动,参赛龙舟队在镇远县㵲阳河上集结(无人机照片)。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将龙舟文化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龙舟比赛、龙舟巡游等活动,吸引游客观光游览。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发(胡攀学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5月25日,湖南省资兴市鲤鱼江完全小学的学生在练习戏曲基本动作。近年来,湖南省资兴市积极推进传统戏曲进校园,通过设立培训基地、兴趣班、“第二课堂”等形式,邀请专业戏曲老师走进校园,为学生进行京剧、花鼓戏等教学辅导,让孩子们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发(李科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7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第32届旅游那达慕在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开幕,群众马队方阵在开幕式上表演。如今,文化、旅游融合已成为推进内蒙古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和“催化剂”。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王泽聪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3月1日,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幸福移民社区的唐人坊产教融合基地,工人在验收即将完工的“唐娃娃”。这些“唐娃娃”被发往北京作为冬残奥会的礼品。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5月26日,黄河老腔艺术团的老艺人为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城关南新幼儿园的孩子们传授黄河老腔。每周四、周五,老艺人为幼儿园的孩子们传授黄河老腔,并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将传统的唱腔特色与时代特色紧紧融合在一起,传承创新演唱内容,让传统文化根植娃娃心底。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2月7日,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龙山镇,“龙里太平花灯”艺人刘江(前)在村附近的山顶上指导年轻人练习花灯戏。“龙里太平花灯”是流传于贵州省龙里县龙山镇的一种古老戏曲剧种,在当地政府的保护与支持下,已传承发展出“生旦净丑”剧唱、台上台下互动表演等多种表演形式。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2月10日,天津杨柳青画社的青年传承人团队成员在创作冬奥主题年画。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兴于明末清初。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1月19日,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的青年演员在石家庄大剧院排练厅排练。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的作用,挖掘和培养青年艺术人才,加强经典剧目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定期组织青年演员带着经典剧目参加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等基层惠民演出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中国传统评剧艺术。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发(闫志国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10月10日,在北京展览馆,观众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第五单元“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厅拍摄展示代表性非遗作品和文创精品的博古架。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2月10日,长沙博物馆开展投壶体验活动,吸引不少小朋友参与到这一传统游戏当中。投壶即“投箭入壶”,是一种古代宴饮的投掷游戏。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陈振海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5月13日,在位于兰州的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商店内,以铜奔马和抗击疫情为主题设计的“绿马头套”十分抢眼。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近年来,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以铜奔马为主题的系列文创产品,让文物走进生活,受到人们喜爱。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这是2022年5月17日在成都博物馆拍摄的汉代陶说唱俑和其文创产品(左)。近年来,成都博物馆打造文创品牌,培育孵化优秀文创产品。文创产品设计师通过对“镇馆之宝”石犀、汉代陶俑等文物进行多元化设计,将文物变成“萌物”,广受人们的欢迎和追捧。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11月4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的大运河1986文创园启用,观众在文创园的中国榫卯技艺体验空间参观古建筑积木。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9月29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观众在展览上参观放大两倍的《千里江山图》灯光特效图。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这是2022年5月16日在三星堆博物馆拍摄的青铜纵目面具文创冰箱贴。近年来,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成果陆续公布,带动三星堆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销售热潮,一些文创产品取材于发掘出土的金面罩、青铜器等文物,受到人们的欢迎。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这是2022年9月4日在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的“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上拍摄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7月30日,小观众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上参观。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任珑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6月10日,在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陇西分院理化室,技术人员进行中药材农药残留量检测的前处理。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种植、仓储基地和交易中心。近年来,当地重视中药材种质资源的采集、保护和研发,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实现中药材全产业发展。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马希平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7月16日,入伏首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的医务人员为孩子贴“三伏贴”。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发(司伟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10月20日,在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古籍修复师茆可人进行古籍修复。作为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不断推进中医古籍传承和保护工作,目前藏有古籍3.3万余册。近年来,图书馆运用数字化手段,使中医古籍更好服务中医药教学、科研及医疗。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张端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8月21日,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煜正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员工在晾晒新采摘的五味子(无人机照片)。位于秦岭腹地的洛南县依托独特的山水优势和气候条件,借助苏陕协作的对口帮扶,形成以五味子为主导产业的特色种植,同时积极发展五味子苗木繁育,加大系列产品的研发力度。五味子成为当地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金串串”。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11月25日,“奋力”轮载着长江口二号古船停靠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准备进坞并在此安下“新家”。长江口二号古船是清同治年间的贸易商船,已有150余年历史。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也是拥有百年记忆的城市工业遗存。百年古船入驻百年船坞,将讲述一段新故事。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年7月30日,观众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厅内参观。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历时三年建设,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的职责。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