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北京冬奥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接“一核一城三带两区”重点建设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推动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不断提升非遗保护水平,续写创新性保护传承、多样化融入生活的新篇章。
完善机制,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保护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近年来,北京市积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传承机制,相继出台《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北京市传统工艺振兴实施意见》《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北京市曲艺传承发展实施计划》等法规和政策文件,形成“非遗项目—传承人群—保护实体—宣传展示”等内容全覆盖的配套政策,切实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并为加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是中国北方曲艺的重要集聚地和发展提升地,相声、北京评书、京韵大鼓等为代表的北京曲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2021年12月,《北京市曲艺传承发展实施计划》出台,通过八项任务和三项保障措施加大对优秀曲本创作、曲艺演出实践的扶持力度,推动解决曲艺传承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对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
今年3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布《北京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共收录37个传统工艺项目。这些项目具有较为鲜明的北京特色,具备一定的传承基础和发展前景,传承人群较多,有助于发挥示范作用,能够形成国家或北京市文化品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提高从业人员收入。该目录的公布有助于在现代生活中推广手工劳动的创造性价值,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旅游业注入更优质、更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内容。
为进一步发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引领示范作用、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提高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水平,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的相关要求,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北京市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签署协议,从法律层面规范和管理传承人履行非遗保护传承义务,根据传习计划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义务履行和传习a补助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并对评估推荐等次予以公示,此举起到了激励优秀、督促其他等次传承人的良好效果。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口技代表性传承人牛玉亮说,评估是对自己尽心传承口技的认可和鼓励。他已收了3批21个徒弟,虽然84岁了,还在积极教学、演出、出书……他感到责任在肩,必须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央地共建,促进非遗保护科学发展
2021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北京市组织推荐的北京“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等18个非遗代表性项目成功入选,入选项目数量居全国前列,在4个直辖市中名列第一。
2021年9月,北京市政府公布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故宫博物院“传统百宝镶嵌制作与修复技艺”、国家博物馆“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修复技艺”等中央单位的一批大国传世技艺,首次列入北京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进一步深化了央地共建的非遗保护模式。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有12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1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03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北京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北京市共有91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42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不断完善的非遗名录体系、逐渐深化的北京非遗保护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北京非遗的影响力,促进了非遗保护传承的科学发展。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还组织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国家非遗保护资金,在资金的支持下,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非遗项目得到了帮助提升。北京评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连丽如和弟子在“宣南书馆”演出“北京评书”节目的同时,继续挖掘传统曲艺的文化内涵,整理传统评书书目,对老曲目进行理论和技艺研究以及宣传推广;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使用补助资金拍摄影音资料、制作宣传册,开展“墨汁与书法——非遗传承入课堂/社区”体验活动,对一得阁文化进行广泛宣传;景泰蓝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办艺术精品红色主题展及国庆期间系列活动,在建党百年之际完成景泰蓝“百年辉煌”对瓶和展示抗疫故事的创新作品……非遗保护资金在开展技艺传承、人才培养、传习交流、宣传推广、文化内涵挖掘、传统文化教育,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参加重大活动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北京市积极鼓励社会参与,发挥首都高校的学术资源优势,委托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院校,培训全国非遗传承人1140人。2021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委托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举办涉及漆器髹饰技艺、玉雕、景泰蓝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的研培班3期,培训了来自京津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的非遗传承人60余人。
主题活动,展现“双奥之城”文化魅力
今年春节和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期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以“文化中国”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北京2022——京城迎冬奥非遗贺新春”非遗主题系列活动。以北京冬奥村、延庆冬奥村、冬奥会主媒体中心“文化中国”展示区为核心,展出“燕京八绝”技艺等代表北京独特文化魅力的300余件非遗作品,向3600多名各国运动员、1900名注册记者以及国际奥委会官员等嘉宾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北京特色文化。
在北京冬奥会上,传承300余年的北京非遗传统工艺绒花“飞”上了冬奥会的颁奖礼服;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代表北京冬奥组委,向美国奥委会与残奥委会主席、美国冬奥代表团团长莱昂斯赠送了北京非遗作品景泰蓝蝶瓶,吸引多方关注并给予好评,央视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以冬奥会为契机,北京市的非遗老字号和各区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非遗主题活动。例如,东城区举办“当非遗遇见冬奥”直播活动,选送的北京玉雕、景泰蓝、北京绢人作品在冬奥村展出,剪纸和京剧脸谱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展示;西城区举办线上厂甸庙会;海淀区在五棵松体育馆、首都体育馆以及7家签约酒店中进行非遗精品展示展览;石景山区开展“剪雪花迎冬奥”系列的联动活动以及线上、线下非遗主题活动达数百场次,参与活动人数超过百万;门头沟区组织京绣、剪纸、毛猴、葫芦雕刻技艺等数十个非遗项目,开展50多场非遗迎冬奥系列进社区活动;延庆区制作冬奥题材系列评书共30集,举办“冬奥圆梦非遗传情”——延庆(海淀)冬奥主题非遗展,展出非遗作品300余件……通过讲述生动的北京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出春节期间北京“双奥之城”文明、祥和、热烈的文化氛围,展示出非遗传承人、保护单位、老字号保护传承非遗的生动画面。
由国家级非遗项目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主创的“冬奥五环珐琅尊”作品在北京冬奥村展示时,吸引了很多国外运动员驻足观赏。该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北京冬奥文化巧妙地融合起来。钟连盛说,在北京这座“双奥之城”,能用国家级非遗技艺创作出作品展示给外国客人,非常有意义。
▲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文化中国”展示体验区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观看徐阳非遗剪纸作品
▲外国奥委会嘉宾参观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区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