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匠心编柳 妙手生花(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山东博兴县创新非遗柳编技艺

匠心编柳妙手生花(护文化遗产彰时代新义)

 匠心编柳 妙手生花(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图为博兴县柳编手艺人的作品。 本报记者李蕊摄

核心阅读

毫不起眼的柳条,可以编出来什么?1万多把“鲁班锁”组成的巨型灯笼,上海世博会展馆外墙,造型可爱的手工艺品……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重视国家级非遗项目博兴柳编传承发展,将非遗传承融入产业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手艺人致力于创新编织技艺,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与人同高的灯笼,你见过吗?”未进家门,老贾先卖起关子。

跟随老贾的步伐,一入庭院,便见一盏巨型灯笼悬于树旁,定睛一瞧,整个灯笼没用一颗钉子、一根绳子,却非常牢固。原来,灯笼是由柳条编织成的1万多把“鲁班锁”组合而成。

老贾名叫贾流远,是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柳编匠人。博兴柳编技艺历史久远,据记载已有800多年历史,2011年5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近年来,博兴县一批手艺人潜心研究柳编技艺、创新产品样式。巧手之下,老手艺呈现新面孔,古老非遗“编”出新花样。

柳编越做越新潮

作为博兴县湾头村有名的“巧匠”,老贾虽年过七旬,手艺却不减,村里人常称赞:“老贾手艺是宝,柳编越做越新潮。”

老贾在20多岁时,开始学做柳编,“当时家家户户做柳编,大多是簸箕等物件。”后来,柳编销量下滑,相关制品逐渐被替代,不少手艺人开始另谋出路,可老贾始终认为,手艺不能丢,天天琢磨怎么把老手艺做出新意来。

灵感从哪儿来?一次外出旅游时,老贾发现不少古建筑都有一种榫卯相嵌、造型美观的“锁”。查阅资料后,他才知道那是鲁班锁。于是,他决定用“鲁班锁”编一盏灯笼。取6根柳条,每根长约3厘米、宽不足1厘米,在每根中间打孔开槽,一扣一合、一卯一榫,便做成了第一把“锁”。

做“鲁班锁”是个技术活。材料要标准、做工须精细,每一把“锁”都需仔细打磨。用时3个多月,老贾终于做成了这盏灯笼。在简陋狭小的工作室里,老贾打磨出一件件工艺品:龙虎鸟兽,栩栩如生;亭台楼阁,气势恢宏;飞檐流角,轻盈灵秀……所拟之物,件件精致。

这几年,不少人找到老贾,向他“取经”。老贾毫不吝啬,倾囊相授:“创作灵感源于积累:一在‘眼’,美无处不在,要善于发现;二在‘脑’,须勤于思考,把美融入创作;三在‘手’,技艺要磨炼,精湛是成就美的关键。”

跨界编织建筑美

毫不起眼的柳条,竟能编出国家馆外墙?

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外墙以藤条为支撑,中间用杞柳编织物填充。从远处望去,流线型外观犹如起伏的波浪;从高处俯瞰,状若造型独特的“花篮”,令参观者惊叹不已。

这个巨型“花篮”,正出自博兴县陈户镇崇德村村民孙建光之手。走进他的家中,桌上堆满钳子、锉刀等器具,还有一沓未画完的图纸。50余岁的孙建光,从小就跟着姐姐学柳编。后来,博兴县建起工艺美术一厂,成立柳编创新小组。“进了小组,我大开眼界,一个篮子竟有上百种样式。”他说,受此影响,每编织一件作品,他都会仔细琢磨:编法可否创新?工艺能否改进?

2009年,孙建光接到编织藤条外墙的任务。“万千柳条,8524个藤条板,须严格卡尺、精确到毫米,且要经过防腐、干燥、塑形等10道工序。时间紧迫,既要美观,又要省时,传统编法行不通了,必须打开思路。”孙建光说。

多番尝试下,孙建光摸索出交织编、顺编等新编法,并手把手教给100多名工人。他与工人一同吃住在编织车间,历经3个月时间、耗费120吨藤柳,终于如期完成任务。

编织藤条外墙的过程中,孙建光解决了防腐、防火等多项工艺难题。“当‘藤柳外衣’亮相时,国外设计师竖起了大拇指。”孙建光说,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他们把柳编文化推向了世界舞台。

上海世博会后,孙建光成了村里的名人,有人慕名而来,邀请他去“编织”新的建筑。“小屋用柳与竹结合编成,屋旁是苹果树,屋内有一张石桌,阳光穿透缝隙,洒落在地上……”孙建光在图纸上规划着他的新作。

他享受“施工”的过程,经常思考能否打破常规。“柳编建筑,强调绿色环保、与自然融为一体。在不喷漆的前提下,怎样使外墙呈现出不同颜色?”他在一次次试验中,研究出了“蒸煮变色法”:通过改变柳条的蒸煮时间,柳条可被染为浅咖、深咖、黑等不同颜色。

柳编与建筑跨界巧妙融合,孙建光“盖”起了民宿小屋、节庆“拱门”、景区“雕塑”。“要不断改进技艺、突破创新,让建筑彰显文化内涵,让柳编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孙建光说。

柳编赋彩新生活

脚踩小板凳,膝盖略抬高,两腿夹牢手中编织物,若织毛衣一般,柳条在王贵芝的指尖翻飞。纵横有法,经纬分明,每打一条横线,她都要使劲勒紧,密密实实,不留一丝缝隙。手指游走间,一只青蛙柳编手工艺品就诞生了。

80后王贵芝,曾在县城开过影楼。“结婚后,瞧见婆婆做柳编,我就在旁边学,耳濡目染下,我爱上了柳编。”王贵芝说,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转行做柳编。借电商“东风”,她销售起柳编、草编等手工艺品,并把摄影技术“嫁接”到柳编中。

推开工作室的门,仿佛进入一间影棚:桌上摆有一台电脑、一台单反相机,一旁还置有柔光灯、反光板,墙边整齐地放着两张白色背景布。王贵芝说:“作品要编得精致,还要拍得漂亮,这样才能更好呈现柳编的美。”

她将线上店铺中的产品销量、客户反馈等信息逐一汇总,通过分析数据,了解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柳编产品。“设计一款新品,我会先通过软件来看哪种编法更美观,如果达到理想效果,再动手编织。”王贵芝说。

除了摄影师、设计师,王贵芝还是一名老师。近年来,博兴县投资建设了中国草柳编文化创意产业园,与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设计开发草柳编特色产品。该产业园还被列为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当地柳编匠人化身课堂老师,让学生与非遗项目亲密接触。

接受采访时,王贵芝正忙着“备课”。“设计制作课堂作品,简单易学、美观实用,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近非遗、学习非遗。”王贵芝说。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