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麻布织就“非遗之花”

麻布织就“非遗之花”
2019-10-25 11:16:47 新华网

麻布织就“非遗之花”

10月23日,游客在夏布绣博物馆内欣赏张小红的刺绣作品。

素雅的“纸面”上,晕染着简淡空疏的笔墨,渲染出苍秀简逸的山石…… 今年61岁的张小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绣的代表性传承人。2002年初,从江西钢丝厂下岗的张小红,赴天津、苏州学艺归来后,凭着一手熟练的刺绣本领,在家乡江西省新余市办起了“渝州绣坊”。

以麻为纸,以针作笔,以线代墨。多年来,张小红不仅改良了夏布的品质,还创新出6种针法,因材施艺,将民间麻布绣升华为夏布艺术刺绣,大大提高了刺绣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

2009年,张小红带着5名绣娘,耗时1年,完成夏布绣《清明上河图》全卷,获得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14年,张小红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同年7月,她的私人博物馆——“夏布绣博物馆”在江西新余正式开馆。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麻布织就“非遗之花”

10月23日,张小红在工作室内进行刺绣。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麻布织就“非遗之花”

10月23日,张小红(左)和一名绣工在工作室内进行刺绣。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麻布织就“非遗之花”

10月23日,张小红(左)在工作室内指导绣工。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麻布织就“非遗之花”

10月23日,张小红在工作室内进行刺绣。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麻布织就“非遗之花”

10月23日,张小红在工作室内绘制刺绣的底稿。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麻布织就“非遗之花”

10月23日,张小红(右)在夏布绣博物馆内向访客介绍自己的刺绣作品。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麻布织就“非遗之花”

这是10月23日在张小红的工作室内拍摄的夏布绣《清明上河图》的局部。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麻布织就“非遗之花”

10月23日,张小红(右)在工作室内和一名绣工筛选适合进行夏布绣创作的布料。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麻布织就“非遗之花”

10月23日,张小红在工作室内选取刺绣所用的针线。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

相关报道: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25-03-31 17:53:32油菜花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25-01-16 09:41:03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25-01-13 10:30:03北京中轴线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