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中华匠心 > 正文

麻料村又响起叮当声

麻料村又响起叮当声
2020-04-16 09:37:55 新华网

麻料村又响起叮当声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银匠李东军在自家工坊内锤打加工发簪用的银条(4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郑明鸿摄

新华社记者吴思、郑明鸿

“制作一根苗族发簪,需要经过熔银、锻打成条、雕刻、拉丝、焊接、组装和清洗等工序。”陆瑛在自家银饰工坊里,拿着丈夫李东军刚刚做好的发簪介绍说,手工制作一根发簪至少需要3个小时。

陆瑛一家住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麻料村素有“银匠村”的称号,银饰加工已有600多年历史,全村176户745人,有70%左右的村民从事银饰锻制。

由于麻料村地处偏远,多年来,银匠们走南闯北,只有春节时才回到村里,平日村里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空心化”明显。

2017年,由于父亲病重,原本在黔东南州凯里市开银饰店的李东军夫妇回到老家,成立了一家银饰工坊。2019年,夫妻二人大约有5万元纯收入。

和李东军一样,潘仕学也是“归巢”的银匠之一。“我以前在湖南凤凰古城开银饰店的时候,就想着哪天也可以把游客吸引到麻料村来,不用出门就把钱赚了。”潘仕学说,当地旅游业在西江千户苗寨等景区的带动下越做越大,他的想法逐步变为现实。

随着返乡创业青年越来越多,2017年,麻料村140名村民集资近100万元成立了麻料村银绣发展有限公司,同时申请58万元扶贫资金,将村里废弃的小学改造成银饰刺绣传习馆。“游客可以在传习馆了解银饰文化,看银匠们现场制作银饰,还可以动手体验。”公司董事长李林书说。

51岁的银匠李光恒曾在贵阳、凯里等地谋生,如今是麻料村银饰刺绣传习馆的工作人员。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传习馆内打磨银条。“现在每个月工资5000元,加上卖银饰的钱,收入不比在外面差,离家也近。”李光恒说,有游客来体验时,他和同事负责教学,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的传统手艺。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