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星堆“盲盒”又又又上新了!
上周微博热搜榜可以说都是三星堆的天下。
在1986年三星堆1、2坑第一次被发现时,诗人张爱萍写下“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赞美这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随着2021年3-8号新祭祀坑的发现,再到每一次的“盲盒”上新,也有人戏称也许不应该是“一醒”,而是“数醒”。
最近的三星堆上新的"手办"中最让人惊艳的莫过于这个龟背型网格状器。
▲龟背形网格状器(用途暂不明)图源人民网
你看这网格镂空状的设计,让人不禁想到烧烤架。难道3000多年前的古蜀人就爱上吃烧烤了吗?好巴适啊!
每一次三星堆开“盲盒”,都突破了我们对于古蜀文明的想象,都填补了那段沉睡的神秘历史。
作为艺术博主,我们之前的推文里也聊过三星堆,带着大家对它有了基础的了解。
而今天,我想要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聊聊,原来在3000多年前,我们古蜀先民就可以翻山越岭,来到盆地之外的世界。
他们不仅和我们中原文明有密切的交流,甚至跨过红海,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有所联系!
当我们第一次看到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面具,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等等时,我们会发现它们和之前中原出土的方方正正的青铜器太不同了。
▲青铜纵目面具三星堆博物馆藏
所以一度有人怀疑这是外星文明吧。
当然,三星堆人可不是什么天外飞仙,而是懂得享受美食的四川人。
不信,你看!这陶三足饮器。
▲陶三足饮器三星堆博物馆藏
它下面可烧火,上面宽大的瓶口类似今天四川地区泡菜坛的坛沿,可以放汤水与食材。
一般认为这是古蜀人蒸煮食物的炊器,还有不少人说它是四川火锅的鼻祖。
炊器中间像小碗的部分来放麻辣红汤,外延的部分来放菌菇白汤,这不,一个标准的鸳鸯锅齐活了呀。
而这样的陶三足饮器并不是三星堆的特产,你会发现它和远在河南洛阳市的夏代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盉有点撞款了。
▲陶盉二里头文化
同样三个像萝卜一样的大长腿,只是上面的部分古蜀人做了有机地改造,更方便于他们日常的使用。
而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像是陶三足饮器这样与夏商文明撞脸的文物还不少。
有同款的玉琮,
▲三星堆玉琮三星堆博物馆藏(左)▲玉琮王良渚文化浙江省博物馆藏(右)
还有相似龙虎纹的青铜尊,
▲1986年在三星堆出土的龙虎尊(左)▲1957年在安徽阜南县出土的商龙虎纹青铜尊(右)
就连我们第一眼看上去与中原文物截然不同的青铜大立人身上也藏着华夏文明的血脉痕迹——那些在夏商青铜器上反复出现过的纹饰。
比如他头冠上的兽面纹与回字纹,耳朵上的云雷纹,衣摆上的蝉纹,还有底座直接是由四个龙头组成!
难怪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老师戏称青铜大立人是真正的“龙的传人”!
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文物,我们能够感受到三星堆是独立的文明,但它并不是孤立的。
它与中原地区的夏商文明是有联系,有交流的。
而三星堆文明不仅仅与中原文明有密切的联系,它还是一枚阐述人类古老历史的拼图。
在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出现了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王国、玛雅文化,以及我们中国的三星堆遗址,这些都是世界级人类文化遗产。
三星堆1号坑出土的“明星手办”——金杖,也许是打开人类历史共同谜团的钥匙。
▲古埃及浮雕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一般用鼎来彰显至高无上的王权。使用金杖,在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比较多,而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体量这么大的金杖,仅此一件。
更不用说上面精美的纹饰!
金杖上面人脸、鱼、鸟图案精美细致,一开始人们以为是刀刻,后面才发现是一种錾刻工艺。
錾刻是工匠以不同的錾子,在金属器物表面,利用其延展性,进行纹饰刻绘。在这个过程中,是不能出现任何错误,否则无法修改。
b站博主「才疏学浅的才浅」在复刻金杖时,他特意花了一个月在薄铜板上练习刻画金杖上的纹饰。
就在他感觉即将大功告成之时,有一天躺在沙发上看手机,从一张照片里看到了令他震惊的细节——原来金杖上肉眼乍看上去的一条线都不是一条,而是两条!
两条平行线间距只有不到一毫米!
“第一次看到这个工艺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不是赞叹古蜀人的技术,而是深深的恐惧和绝望,就像登山者遇到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他自己在铜片上试过后,绝望地发现这是他一辈子无法完成的事。
前面我们讲到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的交流,但是金杖的存在则是中原文化所没有的,却是三星堆文化所特有的。
而金杖如此特别,有的学者认为,就跟金面具、金面人头像一样,也许受到西亚近东文明的文化因素的影响。
如果说金杖的存在只是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巧合,也许只是古蜀人的灵感一现,那么三星堆出土海贝则切切实实地说明:古蜀人远比我们想象的走得更远!
据考证,这些在三星堆出土的海贝竟然是来自印度洋深海海域!
▲三星堆出土的环纹货贝只产于印度洋深海水域
要知道三星堆位于四川盆地,周围峰峦叠嶂、河谷深切,而这个来自印度的海贝是如何在上千年之前就流通至此的呢?
我们不得而知。
而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在世界地图上跨地域流通的,不只海贝,还有丝绸!
1993年,考古学家在埃及发掘一具女性木乃伊的时候,在她的头发里找到了一小块丝绸。
这丝绸的年代相当于我们商代,远远早于西汉时期张骞所开辟的“北方丝绸之路”,那么,这些丝绸从何而来?
最近,我们才在三星堆里找到了答案。
▲三星堆2号坑铜眼泡上的绮
随着我们考古技术的进步,工作人员通过丝绸微痕检测技术在三星堆3至8号祭祀坑中发现了大量丝绸残留物。
同时,他们走进三星堆文物库房,对1、2号坑出土的青铜器进行排查,也发现了大量丝绸残留!
我们难以想象,古蜀先人是通过哪一条神秘古道来到盆地之外的世界。
而这条古道穿过山川,跨过大海,连接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
所以你看这些零零散散的证据,你发现,我们现代人远远低估了3000多年前的人类移动和信息交流的能力!
你不得不惊讶于那时候古蜀先民走得那么远,在科技不发达,交通不便的时代,将我们的文明与当时其他地区的文明进行了交流与影响。
在3000多年前的世界大陆上,已经有了我们古蜀先人的身影,无论是丝绸还是器物,它们都在人类历史版图上谱写我们华夏文明自己的故事。
长期在蜀地生活的李白在《蜀道难》里写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他说蜀国开国四万八千年来都不曾有外交。
你会发现,也许他从未真正了解蜀地,就像我们绝对不敢说真正地了解三星堆。
走进三星堆,就像走进了人类历史的巨大谜团,它是不可预测和充满想象的,但每次新的谜团解开,你发现我们离我们遥远的祖先近了些,又近了些......
*参考资料
张曦《三星堆金杖外来文化因素蠡测》
段渝《三星堆:神权文明的内涵》
印洪《神·形·意——三星堆视觉造型研究》
《国家宝藏》(综艺节目)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