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考古 > 正文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图为西周青铜器何尊。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中国考古大会》海报。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寻古中国》海报。

核心阅读

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推动中华文明探源成果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文化遗产类电视节目精品频出的成功秘诀。

拓宽学术界与公众对话渠道,推动考古成果与历史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为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作为深入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

让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走近公众

作为国家“十五”到“十四五”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自2001年项目预研究启动至今,50余家科研单位的400余名科研人员直接参与研究,是多学科参与研究人文社科重大问题的国家科研项目。

20多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经过对浙江良渚、湖北石家河、山西陶寺、陕西石峁、河南二里头等众多都邑性遗址的调查和发掘,逐步掀开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纱。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基本厘清了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历程,实证了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既对中华文明早期阶段的重要特征等重大问题提出较为系统的认识,形成有关中华文明起源的理论;也总结了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丰富了人类文明起源的理论。

为更好展示和传播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过程,我们在研究伊始便融入了不同以往的视角和手段,在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思路下,考古证据所承载的信息被更加全面地保存和揭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不应只留在学界业界的考古报告中,更应成为大众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的精神动力。如何讲好中华文明探源故事、传播好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推动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是学界一直思考并不断致力解决的问题。

在工作实践中,我深感学术研究不能脱离公众,考古工作不能止步于发现和研究,应积极创新地向公众传播研究成果,建立与公众对话的有效渠道。让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与公众共享,考古工作者应该加强与媒体的合作,通过创新的解读视角、新型的技术手段、全方位的呈现形式,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肩负起应尽的重任。

让“文明信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考古工作者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大众传播。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及考古界专家学者的参与下,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类电视节目与观众见面。《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中国国宝大会》《中国考古大会》《古韵新声》《遇鉴文明》等一系列活化文化遗产的精品节目,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火”了起来。

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推动中华文明探源成果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文化遗产类电视节目精品频出的成功秘诀。

2021年,我有幸作为学术总顾问参与了《中国考古大会》的策划,至今清晰记得节目创作的艰难。考古成果转化为媒介语言不易,这档节目通过考古学家的讲述和空间探秘,让观众如同走入考古发掘现场;通过舞蹈、实验考古和复原模型等,进入古人的物质和精神世界。相信许多观众通过这样一档创新节目,在中国考古学百年的重要遗址中流连忘返,进一步认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近策划的大型纪录片《寻古中国》,立足中国大地,以“古迹、古籍、古物、古人”为主要内容,讲述中华文明故事,探寻中华文明如何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展现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我和几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负责人承担《寻古中国》节目的学术总顾问之责,并参与节目宣传片的拍摄和系列节目的策划。能够以实际行动尽绵薄之力,让“文明信物”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一场寻古之旅,拉近公众与古老中华文明的距离,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感知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在寓教于乐中收获“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将往”的启迪,是我们考古工作者和媒体携手探索的初衷。

善用传播载体是文化遗产活化的重要一环

讲好中华文明故事,需要深入挖掘文化记忆。我国是考古大国和文物大国,数据显示,全国目前有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中国人历来讲究“格物致知”,唯有将这些宝贵的遗产解读好、传播好,才能让公众在古今互通的共同情感中,深入思考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遗产的活化,善用传播载体是重要一环。文化节目的创新传播,加深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激活公众旺盛的文化需求,既是文明赓续传承的有效方式,也是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具体举措。

实现创新解读和精准提炼,文化遗产类电视节目才能赢得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大型文化节目《古韵新声》是一个有益尝试。该节目采用“文物展演+文化访谈+古风乐舞”的表现形式,溯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习俗,全景式呈现丰富多彩的中华民俗及其丰厚的人文内涵,实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不仅需要考古学和各种自然科学的联合,也需要各种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密切合作。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参与文化遗产类电视节目,拓展丰富了一系列考古成果的大众传播渠道,为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和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提供了与更多公众连接的桥梁。

坚持正确的研究导向和研究方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文明理论,推进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持续走向深入,是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拓宽学术界与公众对话渠道,推动考古成果与历史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为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图片来源:《中国考古大会》节目、大型纪录片《寻古中国》

版式设计:蔡华伟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2025-01-16 09:41 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01-13 10:30 北京中轴线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2025-01-03 09:36 电影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2024-12-23 10:33 小兴安岭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2024-11-20 10:30 河北文旅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2024-10-21 11:00 文旅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2024-10-15 10:27 戏曲 剧种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2024-09-29 10:40 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2024-09-25 17:29 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2024-09-13 10:04 《黑神话:悟空》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