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玛雅文明、探索古埃及文明……近年来,中国考古工作者走出国门,赴洪都拉斯、埃及、乌兹别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与当地的专家学者开展联合考古工作,积极参与国际考古交流合作。同时,世界遗产联合申报、历史古迹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合作也深入展开。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考古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发掘、研究和阐释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进一步实证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
《指南》对标世界考古学发展趋势和国外优秀考古机构发展水平,立足于中国考古学和中国考古事业发展现状,以学术科研、国际发展、管理创新和队伍建设4个方面为着力点,明确提出建设目标、发展方向、工作任务和衡量标准。
跋山遗址群是以山东省沂水县跋山遗址为中心的8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总称,其发现和相关研究,初步构建起了沂河上游区域距今10万年至1万年的考古文化序列。
二里头遗址是中国青铜时代首个大型都邑,为研究中国都城规划制度的开端,青铜礼乐制度的形成,最早核心文化的出现,从古国到王国的转折等重大考古、历史问题,提供了关键信息。二里头时代,中华文明实现了从“多元”到“一体”的转变,二里头文化诞生与发展的过程,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科研人员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发现距今1.65亿年且保存十分完整的中侏罗世优美蜓科化石,并将其命名为宁城契丹优美蜓。此次发现对研究蜻蜓的自然历史演化提供了新依据。
从祭祀到送礼,商人们总喜欢先卜一卦,预测吉凶祸福。据甲骨卜辞记载,一次,商王武丁用龟甲占卜,预测十日内将有灾祸降临。不久后,商朝的东部与西部边邑就遭遇了外敌的侵袭。
新开馆的殷墟博物馆3楼,有两个充满悬念的特展厅:《子何人哉》与《长从何来》,分别介绍了一位叫“子”的年轻小王,和一位被唤作“亚长”的武官。其中《子何人哉》特展的策展人,便是于成龙。他的办公室,在安阳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