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古人爱选什么样的健身方式?唐朝人竟喜欢按摩(2)

2016-10-31 17:50:00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古人的健身理念到唐朝时已十分成熟,可选健身方式已相当丰富,如服食法、居处法、调气法……都是当时流行的健身养生手段。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满大街都可以看到的“保健按摩”,唐朝时就流行了。

按摩又叫推拿,本是中医治疗手法之一,在先秦名医扁鹊生活的时代已用来治病。《史记·扁鹊列传》所记载的“案扤[wù]毒熨”,就是按摩、药敷方法。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也发现了捶背、抚胸、搓腰、揉膝等典型的按摩动作。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设有“导引按摩篇”,称按摩术为“干浴”:“夜欲卧时,常以两手揩摩身体,名曰干浴,辟风邪。”按摩虽然不是唐朝人的发明,但唐朝人十分喜欢是事实,这或许与唐朝时生活条件好,人们讲究生活质量有关。唐朝著名医家、健身达人孙思邈便十分推崇按摩术,将之发挥为日常健身养生方法。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记录了两种当时流行的按摩术,一是域外传来的“天竺国按摩”,一是本土发明的“老子按摩法”。这两种按摩均是自我按摩,“天竺国按摩”只有18节(十八势),对老人保健特别有效果,“但是老人日别能根据此三遍者,一月后百病除,行及奔马,补益延年,能食,眼明轻健,不复疲乏。”

按摩分主动(自我)按摩和被动(他人)按摩,被动按摩是由掌握一定技巧的人帮助按摩。唐朝最擅长按摩术的是孙思邈本人,据说他活了100多岁。《千金冀方》记载,孙思邈有“食后摩腹”习惯:“平日点心饭后,即自以热手摩腹。”

按摩在各个部位均可进行,如摩头、摩面、摩足、摩腿等,其中“摩腹”最受青睐并为后世所传承,清方开辑《延年九转法》即是以按摩腹部为主的健身方法:“摩腹之法,以动化静,以静运动……妙应无穷,何须借药烧丹,自有却病延年实效耳。”此法又称“仙人揉腹”,每法均有图和解释,故又称《祛病延年图说》。

到明清时,保健按摩已和现在一样,成为大众健身方法,明清浴室、理发店都可提供按摩服务。

宋代热衷于“安步以当车”

《苏东坡全集》:“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

据《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条,先秦时赵国大臣左触龙就是采用步行方式恢复身体健康的,“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从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古籍来看,秦汉人对于行走的认识相当深刻,出土的《养生方》便有“走”方、“疾行”方。疾行即跑步,健身方法之一是:“行欲毋足痛者,南向禹步三……”大概意思是,想长时间行走脚不疼痛,就要面向南走“禹步”,禹步正是一种仿生行走姿态。

步行宜在早上进行,《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即提倡:“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晨练的同时,古人也有“晚课”,利用饭后睡前时间散步,这有助于入眠。《紫岩隐书·养生》称:“每夜入睡时,绕室行千步,始就枕。”

两宋时,步行更受到许多名人的格外青睐,北宋有个叫张方平的“天下奇才”,曾在南京(江宁府)做过官,他便有晨练习惯,每天早上要步行五里,长年如此。据《宋史·张方平传》,他活到了八十五岁。另一才子苏东坡比张方平更爱晨练,每天早上跑步。据说每次跑10里,出汗方止。据《苏东坡全集·策别十七首》,苏东坡认为,“是故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据明王如锡编《东坡养生集》记载,苏东坡认为自己的长寿秘方有四,其中之一是“安步以当车”,安步,“缓行也”,就是散步。

关键词:健身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