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不是没有敢和内务府抗争的人,如晚清著名的“救时宰相”阎敬铭就曾与内务府斗争过。有一次阎敬铭看到内务府承办皮箱,一个皮箱开价六十两。阎敬铭利用慈禧太后召见他的机会告了内务府一状,慈禧太后不仅不相信,还责备起阎敬铭。阎敬铭据理力争,说这皮箱在京城也就六两银子一个。于是慈禧太后命他,在半个月内,到市场上购买一百个皮箱。阎敬铭本以为这次可以好好整治一下内务府,可没想到当他来到南城骡马市的时候,发现所有的皮箱店竟然都关门大吉了。阎敬铭询问店里的人,人们的回答让他吓了一跳:就在他来之前不久,来了几个太监,警告这些商家半个月内不许开张营业,否则把所有的皮箱都毁掉。
半个月期限很快就要到了,无奈之下阎敬铭写了一封信,派人到天津去紧急购买同样款式的皮箱。不想信件发出去一直没有回音。半个月的期限到了后,阎敬铭只得到太后面前叩头谢罪,承认这些箱子的确是六十两一个。后来阎敬铭回到府里才知道,他的一个随从收了内务府一千两白银的贿赂,早就将阎敬铭寄往天津的信件给扣下了,待阎敬铭再去找这个随从的时候,随从早就在内务府的安排下,逃得无影无踪。
另外,内务府还下辖的一个非常庞大的机构:造办处。造办处在康熙年间初创时,还是较为简陋的。当时的办公场所就设置在日后成为皇帝日常起居的寝宫养心殿。那时,各类民间手工艺高手云集在此,甚至还有不少从西洋远道而来的传教士。
造办处的职能就是掌管宫中器物的制造、修理和贮存。皇帝突然蹦出了一个灵感想要制作点新奇玩意儿,造办处就必须按照皇帝的设计意图把东西呈交上来。皇帝日常用的东西如果有破损,不想扔掉的话也需要由造办处来修补。据记载,咸丰皇帝有一件刚穿了不久的衣物不小心烧破了一个窟窿,丢掉了觉得可惜,因此交给了造办处修补。没想到造办处直接把这件衣物交给了苏州织造进行缝补,这小小的窟窿竟然花费了几百两白银,最后连咸丰皇帝听了都觉得贵,他再也不让造办处修补东西了。
4
冰窖里藏冰用于消暑
过了内务府公署遗址再向北,隔着一道低矮的红墙能看到一排布瓦顶的建筑,这便是昔日位于紫禁城内的皇家冰窖。如今,故宫的冰窖被开发为观众服务区,逛累了之后,游客可在此休息,还可以品尝独具特色的清宫美味。
皇家冰窖,顾名思义就是放冰的地方。现如今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有电冰箱,可是在清代,夏日炎炎之时,只能靠冰窖里储存的冰来发挥去暑降温的功能。而且,还可用冰来制作一些饮食,更令人神清气爽。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十分喜欢一种名为“甜碗子”的食品。《宫女谈往录》记载了伺候过慈禧太后的一位宫女的回忆:“宫里头出名的是零碎小吃,秋冬的蜜饯、果脯,夏天的‘甜碗子’。‘甜碗子’是消暑小吃,把新采上来的果藕芽切成薄片,用甜瓜里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镇了吃。把青胡桃砸开,把里头带涩的一层嫩皮剥去,浇上葡萄汁,冰镇了吃。”
除了紫禁城冰窖,当年在北京城,还有几处官家的冰窖。如今仍然存留的,便是景山西门外雪池胡同的冰窖了。这处冰窖本有六座,但如今仅余两座。两座冰窖经过维修后得以保护,但修复过程中并未完全按照历史原貌恢复,算是小有遗憾。
昔日紫禁城中的冰窖共藏冰两万五千块,雪池胡同冰窖则藏五万四千块,还有德胜门外的一处官窖,藏冰三万六千七百块。这三处冰窖的冰,都是冬天取自于三海湖面或者是紫禁城筒子河以及御河水面。每年一到立冬,官府趁着水面还没有结冰,组织人手先对这几条河进行“冲刷”,即捞出河水中的杂草杂物,并从上游开闸放水冲刷河道。冬至之后半个月,河水冲刷干净,并且已经完全冻住后,采冰工作也就在这时正式开始,所采的冰即时送入冰窖储藏,以备来年夏天运往皇宫和各处坛庙使用。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才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