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中国最好的秋色,被宋朝人写绝了(3)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遭遇了风大浪险的政治生涯中最大一次危机,史称“乌台诗案”。这场危机,可看作是王安石变法派系斗争中的余波。

当时,苏轼已调任至湖州,但朝中部分“新进”仍没有放过他。御史台几人抓住他上表文章和一些诗词中的字句,弹劾其愚弄朝廷,妄自尊大。

这波弹劾,让他被囚四个多月,最后贬谪至黄州,成为一个手无实权小官。

官海浮沉数十年,遭遇诬陷后的苏轼慢慢无心参与到纷争之中,屡次请退,终于在1089年,获准外调杭州知州,离开是非之地。

曾经,苏轼笔下的秋天也有过人们熟悉的模样,孤独的、苦闷的、矛盾的……但最后,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也许是《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中的达观: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

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

如此感慨,是苏轼在回应杜甫当年的“老去悲秋强自宽”和“明年此会知谁健”。经历种种磨难之后,他依旧乐观豁达,让人敬仰。

谁说自古逢秋悲寂寥!

07 黄庭坚

豪放热血的苏轼,门下弟子无数,而他最看重的有四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四学士”之中,论学养和个性,最像苏东坡的大概是黄庭坚。

1086年,黄庭坚正式拜入苏轼门下,此时的他已经41岁了。这时,他才开始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三年:每日与苏轼及其他门人朝夕相伴,切磋诗文,鉴赏书画。

除此以外,他一生多数时光沉浮在黯淡的仕途之中,比如,曾因抵制劳民伤财的新政,被一贬再贬。

中国最好的秋色,被宋朝人写绝了

▲雾中孤舟。图源:摄图网

尽管仕途坎坷,黄庭坚从未失去本心。早年苏、黄二人还未相识的时候,苏轼早已通过他的诗作断定他“必轻外物而自重者”。

这位君子官员,尽管官越做越小,却鲜有气馁、抱怨,只是把握好眼前的一切,把事情做好就是了。

那些年,当黄庭坚从京师被贬到“蛮荒之地”黔州(今重庆彭水),再到戎州(今四川宜宾),他的心态一直都很“稳”。

别人问他咋不着急,黄庭坚张口就是:“四海之内,皆为兄弟,浮生若梦,来去无迹。凡有日月星辰明耀之地,无处不可寄此一生,又有何忧?”

在戎州时,某秋日夜里,黄庭坚同一群青年人赏月、喝酒。听到客人优美的笛声后,他便忍不住写下《念奴娇·断虹霁雨》,定格这一晚心中的快意瞬间: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一生漂泊跌宕,又如何?该吃吃,该喝喝,耳边的乐曲,依旧觉得悦耳动人。

随遇而安,这便是黄庭坚的生存智慧。

08 秦观

黄庭坚一生豪放不羁、豁达大度,与老师十分相近,而同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宋人笔记有一桩轶事。当年,30岁出头的秦观,因为写了一首饱含男女情愫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在民间名声大噪,尤其受女性的欢迎。某日,秦观与苏轼久别重逢,稳坐豪放派一把手的老师上来就“夸”秦观填词变厉害了,什么时候开始学柳永作词了?秦观辩解道:“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过乎?”

但最后,秦观还是成为了名流千古的婉约派一代词宗。对于这样的结果,应该可以用“口嫌体正直”来形容。

不过,他的词风,也是敏感脆弱的性格使然。

秦观是个有才之人,但与杜牧十分相似,他同样因党派之争造成一身才学无处可施,进退两难。困顿不安的仕途让他内心逐渐灰暗、阴郁。

秦观笔下的秋天,是《满庭芳·碧水惊秋》里因旧人旧事感伤的秋天: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看到零落的秋景,秦观觉得很难过。难过到纵然身旁有花,也无心去赏;纵然手边有酒,也难解千愁。

09 李清照

当秦观这位多情之人为后世留下一首又一首直击心灵的婉约词作时,有位佳人横空出世,撑起了大宋婉约词的另一片天,在词史上为女性留名。

她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爱情,感动过许多人。而二人的命运和结局,恰好见证了北宋的落幕。

李清照的前半生,是乐中有苦。尽管赵家因政治斗争被贬、迁居,好歹夫妻二人还能在一起,患难与共。

中国最好的秋色,被宋朝人写绝了

▲李清照的词。图源:摄图网

但从靖康之难开始,她的人生只剩下苦中作乐。因战争和家中丧事,赵明诚先行南渡,李清照晚些前去会合。但会合没多久,赵明诚便因病去世,留下李清照一人去面对眼前的兵荒马乱。

李清照的后半生,经历了不怀好意的欺骗、道德卫士的指责,以及南宋朝廷的苟且。

面对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境况,纵然个性刚强,也难免有脆弱的时刻。一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写尽她秋日里的憔悴和哀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靖康之难后的秋天,有的人如李清照一般,因国破家亡而难过;还有一些人,在投入保家卫国事业的过程中,有悲有喜。

10 陆游

陆游的一生,苦逼极了。他明明想做个战士,在宋金战场上大展身手,却大半生被那群主张投降的当权派排挤,不得重用。

唯一一次军旅生活经历,是他在48岁的时候,受王炎邀请来到抗金前线南郑出任幕僚。

在南郑这片土地上,陆游登高望远,望见了长安城的山脉。此时此刻,虽然战争远远没有结束,但他收复关中的热情和期待却澎湃不止,于是写下《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抒怀: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宋朝军队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是远望时的想象,也是陆游的愿望。那时,他对国家的未来还充满着乐观的情绪。

面对那个总是软弱、自欺欺人的南宋朝廷,确实该有人站出来唤醒大家的血性。

同样想当将领却被逼成文人的,还有陆游的好友,辛弃疾。

11 辛弃疾

辛弃疾生于、长于南宋的“沦陷区”,金朝的地盘。然而,在他做好准备以后,却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南宋的怀抱之中。

1161年,金朝对南宋发动战争,辛弃疾在济南附近的山区组织起一支农民起义军,随后投奔到当地起义军首领耿京旗下,从此参与到宋朝光复中原的伟大事业当中。

辛弃疾是一个文能挥笔,武能参战的全才。

中国最好的秋色,被宋朝人写绝了

▲辛弃疾像。图源:图虫创意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中外游客体验湘西苗族传统服饰。

    2025-04-08 10:07 中国文化 魅力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2025-04-01 10:50 越剧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2025-04-01 10:41 守宝人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2025-03-31 17:53 油菜花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02-24 10:19 中转式旅游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2025-02-11 09:47 蛇年 博物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25-02-07 11:44 非遗 冰雪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2025-01-16 09:41 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01-13 10:30 北京中轴线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2025-01-03 09:36 电影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