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聚焦 > 正文

它,竟是我们最原始的“身份证”和“简历”!

想象一下,一张神秘的身份证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你的眼睛肯定会像扫描仪一样迅速扫过每一个细节:这个人是谁?多大年龄?是男是女?家在何方?这些信息就像是一张张名片,告诉你关于这个人的基本故事,因为它们就那么直白地印在白底黑字的卡片上。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张身份证换成一堆古老的骨头,情况又会如何?

骨头肯定不会自己讲故事,它们不能突然站起来,然后拉着你喋喋不休地讲述生平过往————这也太诡异了……

不过,虽然现实中的骨头不会突然“活”过来,但这些沉默的骨头的确可以“开口说话”。

左下图为北周武帝宇文邕容貌复原图,右下图为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中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供图。来源/新华网

左下图为北周武帝宇文邕容貌复原图,右下图为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中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供图。来源/新华网

因为骨头,其实就是我们最原始的“身份证”和“简历”,默默地记录我们一生的生活轨迹。无论是饮食习惯、疾病历史,还是日常劳作和迁徙的足迹,这些信息都巧妙地隐藏在骨头的纹理和痕迹之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穿梭时空的侦探,寻找骨头中隐藏的蛛丝马迹,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

寻找隐藏的蛛丝马迹。来源/电视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截图

寻找隐藏的蛛丝马迹。来源/电视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截图

在?查个身份证

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你能最快得知的信息是什么?相信大家轻松就能判断出性别,猜测一个大致的年龄区间也基本不在话下。那如何面对骨头呢?

骨骼性别的鉴定部位通常着眼于颅骨、盆骨和肢骨的形态以及粗壮程度。盆骨和颅骨是“首要证据”,肢骨则是一个人的脑袋和盆骨都丢失之后的“退而求其次之选”。

女性盆骨。来源/pixabay

女性盆骨。来源/pixabay

先看盆骨,男性骨盆整体更窄,包括上口、下口和盆腔,女性则全部更宽。此外,男性的耻骨角(耻骨联合下端与左右耻骨的下支构成的角度)为锐角,远看呈现一个大写的“V”;女性的耻骨角则是钝角,更像一个“U”形。

再看颅骨,前额倾斜角度、眉间凸度、乳突粗壮程度等等都可用于参考,其中比较直观的是前额角度,女性前额几乎陡直,男性则相对较缓。直白一点比喻:男性的前额尚且可以在上面“溜滑梯”,女性的前额则是“直接蹦极”。

颅骨。来源/pixabay

颅骨。来源/pixabay

而对于“下策”——通过肢骨和其他骨头的粗细来判断性别,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通常会有一个粗略的判断标准,比如“男性的骨骼较为粗壮,女性的骨骼相对纤细”,但这种区分并不是绝对的,往往需要加上一个问号,表示这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非确凿无疑的结论。

以上未列举全部的分辨标准,仅对一部分鉴定标准进行了简要介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性别鉴定时,通常要关注14岁以上的个体。因为在青春期之前,“人类幼崽”的性别差异实在不大,这使得准确鉴定变得更加困难。

看完性别,再看年龄。

骨骼年龄的鉴定有两种主要方法。

首先可以看牙齿。牙齿是揭示古人年龄秘密的第一扇窗。特别是臼齿,作为我们咀嚼食物的主要工具,它们的磨损程度与主人的年龄息息相关。由于人类的恒齿不会再次生长,因此随着岁月的流逝,臼齿的磨损也会逐渐加剧。吴汝康等人曾通过分析93具已知年龄的现代华北男性颅骨的臼齿磨损情况,制定了一套详尽的年龄对照表。例如,一颗仅顶部和边缘轻微磨平的牙齿可能属于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而一颗齿冠部分磨去、齿质完全暴露的牙齿,则可能属于一位年过六旬的长者。

牙齿。来源/pixabay

牙齿。来源/pixabay

当然,除了牙齿,耻骨联合面(耻骨上下支相互移行处内侧的椭圆形粗糙面称为耻骨联合面)也是判断年龄的重要线索。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区域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尽管在实际的考古发掘中,完整的耻骨联合面并不常见,且容易受到破坏或腐蚀,但它也确实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更为精确的年龄鉴定方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臼齿磨损法鉴别年龄时,饮食习惯的影响不容忽视。想想自己嗑坚果、吃粗粮、嚼白米饭和喝粥的时候,臼齿的参与度是不是天差地别?同理,不同的饮食习惯差异可能导致牙齿磨损程度的不同,从而影响年龄的准确判断。例如,一个以软食为主的地区,其居民的牙齿磨损可能较轻,使用标准对照表得出的年龄可能会偏小。

在?再查个病历本

在古代,医疗条件有限,生活充满风险,古人身上的磕磕碰碰和各种疾病可谓是家常便饭。这些经历,就像无形的笔触,在他们的骨骼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

拿关节疾病来说,考古学家在重庆大水田遗址的发现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们找到了一位中年男性的骨骼,这位“老前辈”显然没少受关节炎的困扰。他的胸椎、腰椎和肘关节都有明显的磨损,而这些部位恰巧都是人体负重活动的承重关节。联想到“刀耕火种”的新石器时期那垦荒、种植、收割的日常,仿佛可以跨越时空,窥见他辛勤劳作的样子。除了这位“前辈”外,此类患有关节疾病的“骨头”还有很多,且多见男性而少见女性,由此也可推断,该遗址的男性平日应该主要从事农耕和渔猎工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性别分工。

然后是牙齿疾病。比较常见的就是龋齿,也即我们熟悉的蛀牙。具体表现为牙齿上的斑块和较大的孔洞,其主要成因想必各位爱吃糖的大小朋友都清楚——饮食结构和口腔卫生,另有牙釉质和饮用水质的影响。从遗址中出土的牙齿来看,一般农业发达的地方,居民吃碳水化合物和蔗糖较普遍,龋齿也就更多发。(采集狩猎型经济的“穷养”居民平均龋齿率1.30%,混合型经济的居民为4.84%,农业型经济的人平均龋齿率为10.43%),而且,古人的口腔卫生习惯堪忧,随着年龄增长,龋齿的患病率也会提高。除此之外,牙结石等也是在出土古人遗骸中发现数量较多的牙齿疾病,古代遗址的牙结石患者常常占比极高,例如济南刘家庄遗址商周时期85.7%的个体都患有牙结石。若是现代牙医看到这番“不刷牙不剔牙”的“盛况”,怕是要仰天长叹,感慨现代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外力创伤也是古人骨骼上的常见印记。骨折、颅骨损伤,这些都可能是暴力冲突或是意外事故的直接证据。有时候,骨骼上的伤痕甚至能让我们推测出古人的职业和生活习惯,比如那些锁骨和前臂受伤的骨骼,可能就属于从马上坠落的游牧民族骑手。

陶彩绘骑马男俑,北魏。来源/故宫博物院

陶彩绘骑马男俑,北魏。来源/故宫博物院

除了这些,骨头中还隐藏着更多的秘密,包括感染、发育疾病、甚至某些肿瘤和血液病的线索。虽然有些疾病可能因为发病急、影响短暂而难以从骨骼中找到证据,但随着考古技术的进步,这些古老的病历也会让我们对古人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吃米吃谷?吃菜吃肉?

如果说刚才的两种调查都尚且“流于表面”,那么接下来的古食谱研究,就不能仅靠观察了。随着“查户口”的逐渐精细,“稳定同位素分析”闪亮登场。这一方法的原理在于人们吃下的东西最终会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因此对人骨做同位素分析,就可以阅读到一些古人生前的信息,考古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我即我食”。其中,如果想重建古代人类食谱,碳、氮同位素必不可缺。

人类农业生产中最常见的植物可根据光合作用途径的不同,分为碳三植物和碳四植物。

前者碳稳定同位素值较低,主要代表是水稻、小麦、豆类等。

后者碳稳定同位素值较高,主要代表是粟、黍、玉米等。

人吃下这些作物,将其中的碳消化吸收,成为骨胶原中的碳。这样一来,通过研究人骨样本的碳稳定同位素值,就可分清当时先民是吃碳四植物多还是碳三植物多,进而构建出大致的饮食结构。

小麦。来源/pixabay

小麦。来源/pixabay

与碳稳定同位素值不同,氮稳定同位素值在营养级间传递时存在明显的富集现象。换言之,生物每在食物链上“晋升”一级,其氮稳定同位素值将富集3‰~5‰,因此,氮稳定同位素值常被用来确定动物在食物链中的地位。体现在人类身上,可以暂且简单粗暴地将人的饮食习惯分为“爱吃素”和“爱吃肉”。植食性动物的氮同位素值区间大致在3‰~7‰,杂食性动物7‰~9‰,肉食性动物则大于9‰。人类作为杂食性动物,理应处于7‰~9‰这一区间,在此范围内,“素食主义者”的氮同位素值往往偏低,而“无肉不欢者”则偏高。

“民以食为天”,古人的食谱在千百年后依然为我们揭示着先民的秘密。所以,你是爱吃菜还是爱吃肉?最爱的主食是什么?没关系,你的骨头都能回答。

土著还是外来者?

所谓“衣食住行”,“衣”留不下来,“食”刚刚探索完毕,接下来就是“住”和“行”了,你可能会惊讶,骨头还能透露出一个人的居住和迁徙信息吗?是的,由此看来,骨头真的没有秘密,你是“旅游爱好者”还是“阿宅”,后人一测便知。

那么,如何对古人的迁移活动追根溯源呢?这里就要引出一项新的方法——锶(sī)同位素分析技术。

锶,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生僻,但其实它是一种在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元素。锶有四种兄弟,它们是天然的、稳定的同位素,分别是88Sr,87Sr,86Sr和84Sr。这些同位素虽然名字听起来高大上,但简单来说,它们就像是锶元素的不同版本,有着不同的“体重”。

锶的四种同位素

锶的四种同位素

科学家们特别感兴趣的是87Sr和86Sr这两种同位素的比例,也就是87Sr/86Sr比值。这个比值就像是一张地理标签,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锶元素来自哪个地质区域。因为不同地方的岩石和矿物类型各异,形成的时间也不一样,所以它们体内的锶同位素组合也就各有特色。

当岩石中的锶进入土壤和地下水后,就会被植物吸收。然后,这个链条继续延伸——动物吃植物,人类再吃动物,或者是人类直接饮用水。这样一来,锶就通过食物链进入了人类和动物的身体。因为不同地区的锶同位素组成各有不同,所以通过分析骨头中的锶同位素比例,就能推断出这些人在生前可能居住的地方,甚至是他们的迁徙路线。

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测当地家畜(一般是家猪)和人牙齿的锶同位素比值,再放在一起比较。家猪每天守着猪圈“一亩三分地”,从出生到死亡,吃在当地睡在当地,所以它们体内的锶同位素比值能够比较准确地代表一个区域。考古人员采集足够数量的猪牙釉质样品,计算得出遗址当地的锶同位素比值范围。后续的步骤就很好理解了:再算出人类牙齿样品的锶同位素比值,然后一一与这个范围对照:在范围里,则证明是本地人;如果“出圈了”,那大概就是“永远在路上”的外来移民了。

陶猪,东汉。来源/故宫博物院

陶猪,东汉。来源/故宫博物院

至于为什么选择家猪而非牛羊,大概是因为猪不爱动,测量结果更精确;而牛羊放牧时走得远,活动范围一大,测量精度也就下降了。所以,在特定的考古研究中,“生命在于静止”这句话就显得特别有道理。

参考文献:

[1]杨诗雨:《甘肃漳县墩坪墓地东周时期人骨研究》,吉林大学,2023年。

[2]周蕾:《访“古”寻疾——人骨考古与古代人类健康》,《大众考古》2022年第7期。

[3]侯亮亮:《“餐桌”上的科技考古》,《知识就是力量》2023年第10期。

[4]赵东月、吕正、张泽涛等:《通过稳定同位素分析云南大阴洞遗址先民的生业经济方式》,《人类学学报》2022年第41卷第2期。

[5]凌雪、何静:《稳定同位素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西部考古》2017年第3期。

[6]赵春燕:《锶同位素分析技术追踪古人类迁移活动的研究》,《北方文物》2019年第3期。

[7]董豫、栾丰实:《大汶口文化晚期社会组织形态的思考——来自DNA和稳定同位素的证据》,《考古》2017年第7期。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2024-11-20 10:30 河北文旅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2024-10-21 11:00 文旅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2024-10-15 10:27 戏曲 剧种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2024-09-29 10:40 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2024-09-25 17:29 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2024-09-13 10:04 《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2024-09-10 10:14 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2024-09-03 09:5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2024-08-29 09:48 二十四节气 夏至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表示动物部首的有65个,这65个部首都是参与造字的智慧祖先根据动物身上的某种特性归纳出来的。具体归纳的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024-08-27 09:32 动物定型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