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信不少人都在吃瓜好莱坞明星约翰尼·德普状告前妻艾梅柏·希尔德的诽谤案,这场长达6年之久的庭审闹得沸沸扬扬终于在不久前结案了最终,德普“大反转”的大获全胜连他在22年初发行的NFT也被人“买爆”。
2021年NFT可谓是艺术圈的热词。早在2020年,数字艺术平台Nifty Gateway的联合创始人邓肯·科克·福斯特(Duncan Cock Foster)曾说:“数字艺术运动正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我认为,我们看到的增长速度是让所有相关人员都感到惊讶的。”在这段话中,邓肯用“movement(运动)”来描述这场在全球艺术界中兴起的风潮,以此预言NFT艺术无论对于创作还是市场而言都将带来全新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视角与思考。
根据Nonfungible的数据,NFT市场的交易量在2022年1月之后,再不见起色。2022年5月,NFT市场的交易量是2021年9月最高点的十分之一,大量NFT项目的价格在近期出现暴跌。
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文化数字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文化治理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数字化文化有什么新特点,如何更好地落实文化数字化战略?新华社记者进行了走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新华网文化频道围绕《意见》的印发,采访了多位文化部门负责人、文化产业专家、文化企业代表等,请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谈谈对《意见》的理解及其对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影响。采访内容将分学者撰文、访谈摘要等不同形式,陆续发布。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只需十几元或几十元,就能拥有一个标注唯一序号的数字藏品。价格相对便宜,概念形式新颖,满足年轻人消费习惯、社交需求与价值审美,数字藏品开始从小众圈层走入大众视野。数字藏品被热捧的背后,这个新兴业态有哪些创新价值值得关注,又隐藏着哪些风险隐患,如何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监管?光明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亚洲其他国家和民族亦有受中华龙文化影响。南宋画家陈容所作《九龙图》,就是“龙”题材写意绘画中的一幅经典作品,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画中对龙细致生动的刻画,无疑代表了宋人关于“龙”形象的塑造。
马尾绣是一门传承了上千年的纯手工技艺,是水族经过世代相传而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刺绣工艺,是水族先人智慧的结晶。是用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而制成的一种特殊技艺的绣品。其制作手法独特,被人们誉为“刺绣中的活化石”,制作好的马尾绣精美绝仑,远远望去宛若一幅彩色浮雕。2006年水族马尾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