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讯 >

98岁古籍大佬沈燮元在互联网火了

前阵子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的热播,

带火了南京图书馆的沈燮元老先生——

一位以九十八岁高龄,

仍然每天要工作八九个小时的古籍版本目录学家。

98岁古籍大佬沈燮元在互联网火了

沈燮元的故事在《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中播出,深受网友喜爱

沈燮元的故事在《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中播出,深受网友喜爱

他曾是《中国古籍善本目录》的子部主编,

为了这个空前绝后的编书工程出差十年;

他也是慧眼如炬的版本鉴定专家,

古籍到了他手上,“一拿到就知道是什么”。

除了工作,

沈燮元在生活中还有相当生动的一面。

他有好胃口和好酒量,

对外界的八卦有兴趣,

是同事们“宠爱”的“镇馆之宝”。

他还有非常好的记性,

讲起和钱钟书、胡适等名家的往事,

或是当年编纂《中国古籍善本目录》的十几年,

细节都历历在目。

现在沈老仍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

现在沈老仍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

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书工程,由沈燮元担任子部分主编

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书工程,由沈燮元担任子部分主编

在南京图书馆,

我们见到了这位可爱的老先生,

和他聊了聊他所经历的往事,

他从不停缀的工作热情,

以及他的“长寿秘诀”。

98岁古籍大佬沈燮元在互联网火了

98岁古籍大佬在互联网火了:每天工作九小时,喝酒、吃肉两不误

98岁,每天工作9小时

南京图书馆的古籍部办公室非常安静,同事之间偶有讨论,都是为了某个手书笔迹的真假、某个不易辨认的异体字等等。实在讨论不出结果的时候,他们会请教沈燮元老先生,因为他是办公室里的“认字天花板”。

沈燮元躬身在靠窗的位置工作。因为身子弯得低,而满桌的书本资料又堆得如小山一样,乍一看,几乎找不到他的人。

这位国内版本目录领域的著名专家、同事口中的“活化石”,已经九十八岁了。九十八岁的他周一到周五如常来上班,每天早上,他独自搭乘公交,18路转3路,在南京图书馆站下车。九点上班,他从来不迟到。

沈燮元每天独自乘公交车上班 图源《但是还有书籍》

沈燮元每天独自乘公交车上班 图源《但是还有书籍》

目录学是急不来的学问,涉及到各类文献的积累、整理和利用。沈燮元先生退休后的二三十年来一直在做《士礼居题跋》的整理编纂,现在仍然在校对阶段。

《士礼居题跋》是清代藏书家黄丕烈的题跋集。黄丕烈被称为“五百年来藏书第一人”,自称“书虫”“书痴”,晚年生活拮据,仍然“以书养书”,一生痴绝于书。而除了藏书,他在校勘、刻书、题跋等领域的成就,也使“黄跋”成为学术界的重要宝藏。

清代以来就已有先人做过《士礼居题跋》,但都不够全面,有很多错漏之处。沈燮元立志要编纂一个更加全面、完善的版本。

日常便是在工位埋头编纂

日常便是在工位埋头编纂

这是一项繁琐的工程,他不会电脑,从编纂到完稿,八十多万字,全靠手写。他没有助手,“别人根本帮不上忙”。只有在需要和外界沟通的时候,他会请同事和朋友帮忙从世界各地搜集书影和资料,其他工作,都是他在工位上躬着身子逐字写完的。

这些年,学界相关领域的人士,每每发现相关的书影、资料,也都会写信发给沈燮元来判定和编纂,只因他是现在最专业的黄丕烈专家。

一辆只有他自己能够理清头绪的装满书的小推车

一辆只有他自己能够理清头绪的装满书的小推车

他的工位旁边有一辆小推车,上面摆满了他需要的参考书目,只有他本人最清楚,哪本书放在哪里。

因为一部纪录片的播出,他近来很红。但他对于自己在网络世界的走红也一无所知,他也不在意。

面对突然多起来的采访需求,他很好脾气地配合,但只是要求我们:“明天再来好不好?今天已经接受过采访了,再来一个,我没有时间做正事了。”

他的正事,自然是编书。他说,《士礼居题跋》之后,他还要整理黄丕烈的诗文集和年谱,这三样做完,才算是大功告成。所以他现在非常惜时。

工作到12:00左右,是他的午餐时间。他习惯晚点去食堂,因为人少些、排队时间短些。

工作到12:00左右,是他的午餐时间。他习惯晚点去食堂,因为人少些、排队时间短些。

吃饭时,他喜欢跟年轻同事聊天,话题天马行空,“他想到什么问什么”。有时候是“听说某大学现在有个校草很红?”,有时候是“现在补牙是不是很贵?”

同事耐心回答:“贵的,要是您这一口牙全部补上,那可不是笔小数目。”

沈燮元还剩一颗牙,但似乎丝毫不影响他享受食物。食堂吃饭,他有荤有素有汤,就那么慢慢吃完。

承包食堂的老板跟他亲热,直接唤他“老头”。他说,“这个老头不简单,天天见到他,他什么都吃,油炸鸡腿他都能吃,就用手那么撕着吃。”

沈燮元则打趣回敬他:“你(承包食堂)这么多年,你是发了财了。”

吃过午饭,他几乎不午休,直接开始工作。自1955年起,如此日复一日,已经是第67年。

吃过午饭,他几乎不午休,直接开始工作。自1955年起,如此日复一日,已经是第67年。

下午四点,他开始收拾东西,背上包,准备回家。南京的初春天刚刚转暖了一些,斜斜的阳光照在他的工位上。他走之前撒娇似的,让年轻的同事帮他整理了一下衣服。

从图书馆返程的车站要过一条马路,负责他起居的毛毛叔叔不太放心,会在车站等他,看他慢悠悠地踱过马路。

98岁古籍大佬沈燮元在互联网火了

一口菜,一口酒,是他每天下班后的享受

一口菜,一口酒,是他每天下班后的享受

虽然在食堂时什么都吃,沈燮元对食物其实颇有些要求。毛毛叔叔是苏州人,烧得一手好菜。

他知道沈燮元喜欢苏帮菜,当天饭桌上,一道虾仁炒蛋,一道清蒸小黄鱼,一道青菜,都是沈燮元喜欢的滋味,他吃得很香。

沈燮元晚餐必有酒,当天晚上喝的是农家自酿的米酒。他爱喝酒的事不是秘密,但喝得很节制,一杯就够,不影响他如今极其规律的生活。

他反复强调:“这比苏州的冬酿酒还要好,只有十度,度数不高。”又劝我们也喝。

讲到上海,他很感慨的样子。他曾在上海度过了一段求学岁月,回忆起几十年前去上海寻访一位友人,友人带他去老字号吃了一碗雪菜虾仁面,他念念不忘,直到今日。

“和图书馆的关系,就像鱼在水里。”

沈燮元回忆当年同事的名字、单位,纹丝不乱

沈燮元回忆当年同事的名字、单位,纹丝不乱

喝了酒,他精神稍好,拿着老照片给我们一一辨认。他生活照极少,存留的照片几乎都是各式各样的学术会议留影。

沈燮元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中国古籍善本目录》一书的子部主编。为了这个,他在北京和上海一共出差了十年。

古籍善本,是指具有比较重要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的古籍。1975年,周恩来总理病危之际提出“要尽快把全国善本书总目录编出来”,并聚集了数十人的编书小组。

1996年,《善本目录》全书出齐,是为中国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编书工程。当年的上海文化局局长方行评论这次工程是“早十年也不行,晚十年也不行”。“早十年,人还没有集中在一起;晚十年,老前辈就没有了。”

编书小组处理了几十万张写有图书信息的“卡片”

编书小组处理了几十万张写有图书信息的“卡片”

沈燮元对于这段经历,仍有清晰的记忆:“上海在延安饭店,北京在国务院招待所。在北京一天就吃两顿饭。早晨一顿10:00吃一次饭,下午是4:00吃晚饭。其他时间,全部都在招待所里面工作。”

关于这次编书工程,公认工作量最大的是“汇编”阶段。几十万张写有书本信息的卡片被运往北京,编书小组“一人一抽屉”,把卡片上的信息一一校订、整理了出来。

沈燮元记忆非常好,拿着当年的合影,给我们指认当年编书团队的成员,每个人的姓名、单位,丝毫不乱。“如今这些人大多不在了……这是顾老、这是北图的馆长刘季平、这是北图的丁瑜,小我两岁,才过世不久。”

沈燮元(右一)与编书小组的同事:冀淑英(左一)、顾廷龙(左二)、潘景郑(右二)

沈燮元(右一)与编书小组的同事:冀淑英(左一)、顾廷龙(左二)、潘景郑(右二)

他口中的“顾老”,指的是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先生,也是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科学家顾诵芬的父亲。顾老曾经给过青年求学时期的沈燮元不小的帮助,沈燮元和图书馆的不解之缘,也是那时结下的。

1947年,23岁的沈燮元前往无锡国专上海分校念书,同行的同窗好友还有冯其庸(后来著名的红学家)等。他回忆当时“宿舍小小的,没有地方看书”。当时国专的教务长是书法家王蘧常先生,他写了推荐信,推荐这几个求知若渴的年轻人去到合众图书馆看书。

合众图书馆,曾是上海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合众图书馆,曾是上海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合众图书馆由数位学者及社会名流在1939年筹办,汇聚了大量江南藏书家的藏书(现并入上海图书馆)。当时,顾廷龙就在合众图书馆担任总干事。

顾老接待了这些年轻人,但凡是他们要看要找的书,“下一次来的时候,都给我们准备好了。”沈燮元就是在合众图书馆,完成了著作《屠绅年谱》的初稿。

当时的合众图书馆也是许多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沈燮元记得胡适从北京来,整日在图书馆里看《水经注》,因为合众的版本较多。临去美国前,他给图书馆里的每个人都写了一幅字留念。

青年沈燮元

青年沈燮元

钱钟书也曾住在合众附近,有一日,他来图书馆看书,恰逢顾老不在,于是和前来开门的沈燮元攀谈起来。在言谈间,他们发现彼此是无锡同乡,而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也曾在国专担任教务长。两人越聊越投机,钱钟书留下了地址,嘱咐沈燮元有时间去拜访。

沈燮元很感慨,当时曾去过一次,但可惜的是恰巧夫妇二人都不在家。

1948年,沈燮元从国专毕业。在顾老的帮助下,进入合众图书馆工作。后来他回忆道:“那时国民党的军队没有退出上海,图书馆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大门口堆了沙袋堡垒。工作人员只能从后门进出。”

合众旧址,沈燮元对这里的藏书丰富一度念念不忘

合众旧址,沈燮元对这里的藏书丰富一度念念不忘

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也停滞下来,顾老让沈燮元抄书,抄的是吴大澂的《皇华纪程》。两万字的书抄完,上海也解放,沈燮元得以回到家中。临行前顾老嘱咐他:若路上好走,便回来。

这位一生爱书的老人至今都对合众图书馆藏书之丰富、多样念念不忘,“如果当时回去,当然是好”。后来的沈燮元兜兜转转进入南京图书馆工作,续上了他和图书馆终生的缘分。

保持专业,不要多想

由沈燮元为南图采购的《温室洗浴众僧经》

由沈燮元为南图采购的《温室洗浴众僧经》

顾廷龙曾经给沈燮元起了个外号,叫“派出所所长”,意思是他对古人的事迹、生平非常熟悉,“他说,我像是个派出所所长,管古人的户口呢”。

曾经和沈燮元共事过的目录学家沈津后来回忆了这段轶事:当年,同属于《善本目录》编委会的何金元邀请沈燮元鉴别某刻本《中吴纪闻》里“黄丕烈校”的真伪,沈燮元一眼就判定:字体虽然相似,却缺乏黄丕烈的“神韵”,是后人临摹所作。

沈燮元与友人在黄丕烈故居

沈燮元与友人在黄丕烈故居

后来,顾廷龙还曾以一幅对联赠送给沈燮元。上联是“复翁异代逢知己”,下联是“中垒钩玄喜后生”。复翁,是黄丕烈的号。

这一双“火眼金睛”也帮助他识别了不少珍贵的典籍。

沈燮元在南图工作的六十多年,用他自己的说法,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编目,一件是图书采购,再没有第三件事。”

南图如今馆藏有“十大镇馆之宝”,其中两件都由沈燮元采购。一件是北宋的《温室洗浴众僧经》,来自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铁琴铜剑楼的后人。“我和他家的后人有来往,当时他可能急需用钱,所以把这卷子卖给了我。”

《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成交经历十分传奇

《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成交经历十分传奇

另一件是辽代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都非比寻常。这件宝物成交经历也颇为传奇。五十年代,沈燮元经人介绍,和卖家在上海的街头碰面。

“那么粗的卷子,我打开来看,看了一半就知道肯定是真的。我一问价,对方说500,我500块给他,拿了就跑。不能讲价的,讲价了人家不卖了。”他眼睛笑得眯起来,“这都是平时的积累,东西拿到手上就知道,现学那是来不及的!”

过云楼藏书

过云楼藏书

南图这几年的一桩大事,是收购了过云楼的大批藏书。过云楼的初代主人,是清代人顾文彬,他官至浙江宁绍道台,一生致力于搜集书画,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收藏了大量的典籍古书。如此传了几代人。

民国时期,版本学家傅增湘当年获准到过云楼看书,条件是“只能看,不能抄”。后来,傅增湘凭记忆默写出了一份过云楼藏书目录,才让这神秘的藏书楼名声大噪。

沈燮元对这段历史娓娓道来,更让他在意的是自己的多年来的功课。“过云楼藏书里,就有两个黄丕烈题跋。”

沈燮元过去爱看小说,如今因为惜时,看得少了

沈燮元过去爱看小说,如今因为惜时,看得少了

年纪大了以后,他开始觉得时间不够用。于是牺牲了很多过去的乐趣。他以前爱看小说,喜欢契诃夫和莫泊桑,但现在看得少了。“一看小说一天就荒掉了,没时间搞正事了。”坊间盛传他爱看《非诚勿扰》,现在也不看了。原因也是一样。

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想过休息,因为“我学这个、我喜欢这个,我不做这个又做什么呢?我没有别的事情好做了。”别人看来枯燥繁琐的编目工作,他觉得享受:“熟悉了就不难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总归是开心。”

“九六叟沈燮元”

“九六叟沈燮元”

常有人向他讨教长寿的秘诀,他的理论非常简单:“保持专业,不要东想西想。生活简单一点,欲望少一点。我从来只想明天的事情,后天的事情,我就不考虑了。我总结出了五个字:过好每一天。”

在他家里的墙上,挂着他两年前写的一幅书法,写的是一首绝句:

“西邻已富犹不足,东老虽贫乐有馀。

白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责任编辑:梁弈文、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2024-11-20 10:30 河北文旅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2024-10-21 11:00 文旅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2024-10-15 10:27 戏曲 剧种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2024-09-29 10:40 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2024-09-25 17:29 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2024-09-13 10:04 《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2024-09-10 10:14 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2024-09-03 09:5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2024-08-29 09:48 二十四节气 夏至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表示动物部首的有65个,这65个部首都是参与造字的智慧祖先根据动物身上的某种特性归纳出来的。具体归纳的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024-08-27 09:32 动物定型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