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讯 > 正文

《探访中国古村镇》:保护古村镇背后的文化基因

为古村镇的保护、重建鼓与呼

【光明书话】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先生曾说:“不管是民间文化遗产抢救,还是传统村落保护,都处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之中,它们随时在变化,随时都可能失传或消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保护古村镇的队伍中来,他们担忧古村镇的开发治理乱象,心痛古村镇的没落与凋敝,他们与时间赛跑,为古村镇的保护与乡土重建鼓与呼。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王喜根就是其中一员。近期,他的新书《探访中国古村镇》出版,这本书可谓沾满了泥土气息。作者自费深入100个古村镇进行田野调查,挖掘古村镇背后的文化基因,直指开发治理中的困境与矛盾,总结古村镇保护与重建中的成功经验。用作者的话说,本书旨在为中国古村镇正本清源,为保护古村镇建言献策。阅读此书,一路跟随优美的文字,作者引领我们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究竟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古镇古村落?围绕这个问题,作者在行文中担任起了以下三重角色:

一是古村镇文化的讲述者。全书正文部分共100篇文章,每一篇文章探访一个古村镇,作者运用散文笔法,辅之以全彩实境照片,力求内容扎实、朴实、真实。《泰顺廊桥,独特的文化符号》《衢州古城,让南孔文化落地》《陆巷,再现洞庭商帮文化》……“文化”是作者在标题中提及最多的词汇。在王喜根看来,古村镇保存着最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璀璨的文化遗产既蕴含着先辈们的勤劳与智慧,也彰显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之根。作者使用大量篇幅记录着古村镇的历史文化,用通俗易懂且极富故事性的文字串联起文化背后的人与物、情与缘。因此,阅读《探访中国古村镇》,会让人恍惚间有一种在纸墨间旅行的感觉,每进入一个古镇,作者都仿佛是当地的文化向导,舒缓地为读者讲述着这一方水土上的风土人情。同时,书中大量作者亲摄的实境照片真实呈现了丰富多元的古村镇建筑和传统文化元素,让读者能随时“穿越”进文字中的古村镇,身临其境,激荡起文化共鸣。

二是古村镇发展的评鉴者。在读者还沉浸在往昔岁月之中时,作者旋即将笔触拉回到当下:这些曾经拥有繁荣光景的古镇古村落,如今又如何?王喜根将目光聚焦古村镇的发展现状,他将自己亲历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亮点与问题和盘托出,既对那些合理发展、保护得当的古村镇不吝表达自己的欣喜与欣慰,也对那些发展失衡、保护失当的古村镇难以掩饰内心的焦虑与痛心。如在看到科学规划、精准施策下的溧阳曹山牛马塘村所打造出的“中国地瓜之村”品牌声名远扬之时,作者发自内心地赞叹:“牛马塘人用勤劳、淳朴、坚强、友爱、善良、向上、奉献7个音符组合成乡村田园的主旋律,相信牛马塘在不久的将来日子会越来越红火。”而身处在空间环境破坏、规划执行不当的呈坎古村落,他又叹惋可惜:“呈坎,怎么迈过这道‘坎’?”可以说,作者自觉担任起了古村镇发展的评鉴者,作为古村镇外来的观察者,他结合当地乡土文化与发展实情,给出了自己不偏不倚,客观真实的评价,这些评价不可谓不是当地政府的重要参考。

三是古村镇保护的呼吁者。该书作者认为,我国古镇古村落所面临的首要且核心的问题是保护的问题。他提出正本清源的保护才是真正的保护,古村镇为了发展追求经济效益无可非议,但不能以摧毁文化甚至歪曲历史为前提。因而他在田野调查中对利用文化发展经济的模式十分警惕,往往身体力行地追溯历史源流,厘清文化发展的脉络。面对古镇古村落在开发利用与传承保护中面临的共同难题,他不遗余力地推介在田野调查中发现的具备科学、平衡、有效的保护模式,并大声呼吁熟悉当地历史文化、有资金实力的“文化商人”和政府一道积极投入到古村镇的抢救与保护工作中去,探索与发现古村镇保护的融通之道,让更多的古镇古村落“活”起来,实现在古村镇发现未来,创造未来,真正让古镇古村落“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名曾经奋战在一线的资深记者,10多年来,为了进一步摸排、掌握、记录下日渐没落的中国古村镇,王喜根的足迹已经踏遍了全国300多个古村镇,撰写了60余万字的调查报告,拍摄并保存下了上万幅珍贵的照片。这种甘愿奉献、以保护古村落为己任的精神是令人动容与钦佩的。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我想,作者从2019年出版《寻访中国古村镇》,到如今姊妹篇《探访中国古村镇》的问世,这何尝不是一种践行“四力”的最完美诠释。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日前,中国美术馆策划推出“刘开渠与留法雕塑家作品展”,展出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曾竹韶、熊秉明等20世纪上半叶留法雕塑家的作品140余件,讲述中国现代雕塑与法国艺术的源流脉络。

    2024-05-09 09:53 中法艺术交流 中国美术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