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名录评审和普查,还新发现了一批珍贵文献,如《永乐大典》“湖”字册、3件重量级唐代早期印刷品、《乾隆御定石经》初拓本等。
普查,让每一部古籍都拥有了“身份证”。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已经累计发布264家单位古籍普查数据797.3万册/件。《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累计出版509家收藏单位的普查目录共计123种189册,收录127万条款目,天津、重庆、浙江、宁夏、湖南等省已完成普查登记目录出版。《中华古籍总目》天津卷初稿编纂完成,国图卷、湖南卷、浙江卷编撰工作正在进行中。
在普查登记的基础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审命名工作也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至今,已先后评选并公布了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累计收录古籍13026部;命名了六批共203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妙手焕新生
年初,国家图书馆宣布历时8年之久的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取得圆满成功,正式结项。在科技手段辅助下,300多册一级破损古籍得到妥善修复,风采再现。
虽说纸寿千年,可在时间的流逝中,大量古籍褪去了往日光彩,絮化、酸化、虫蛀、霉菌……有些古籍甚至变成了无法翻看的“书砖”,或一碰就碎,像饼干渣一样。
面对古籍“变老了”“生病了”,古籍修复师们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努力与时间赛跑,埋首故纸堆,妙手化腐朽为神奇,让一叶叶满目疮痍的珍贵古籍重现风骨,焕发新生。
10多年来,依托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以点带面推进古籍修复工作,全国古籍修复总量已超过385万叶。其中包括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图书馆藏“纳格拉洞藏经”、山西宋辽金元珍贵古籍等一批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