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评 >

从文物看早期中国

近些年考古火出了圈,从高考状元立志进北大考古系,到火遍天际的《国家宝藏》和《如果国宝会说话》,再到故宫文创的崛起,文物一下子走入了大众视野,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但我们真的了解文物的重要性吗?我们真的知道怎样通过一件文物解读它背后的政治制度、思想潮流和历史变化吗?《文物里的早期中国》解答了这些疑惑。

作者林屋公子自谦称《文物里的早期中国》为一本从先秦秦汉文物中读上古史的“小册子”。实际上,这本书通过34件很有代表性的文物,如郭店楚简、清华简、吴钩越剑、马王堆帛书、三星堆铜人,重新解读汉代之前我们自以为熟知的神话与“信史”。

按照顾颉刚先生的论断,对古史的研究经常出现“古史层累”的现象,就像在考古挖掘中后一个时代的遗迹一定覆盖于前一个时代之上,导致时代越久远的遗迹越被压得失真了。在早期中国史的研究中,出土文物的地位尤为重要,究其原因,主要是汉代之前史料的缺乏,兼之后世纷纭繁杂的解读,此时文物能最直接地还原当时历史的真实面貌,与史籍记载相印证,有助于读者辨别记载的真伪。随着时代的推移,尤其到唐宋之后,文字书写和记录方式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边边角角,出土文物的重要性也逐渐降低。

林屋正是抓住了汉代之前,由于史料缺乏加之“古史层累”造成的“信史不信”的痛点写了这本书,选取了带有文字的文物,这样的文物往往用于祭祀、祝祷等大型活动,本身就传达了很多信息,诉说了一段完整的故事,同时可以与史籍相印证,更容易展开与之相关的时代、人物、事件的讲述。

比如其中有几段有趣的故事:黄帝存在吗?尧舜的传位真的是禅让吗?

我们是炎黄子孙的记忆刻在骨血里,以至于不再质疑,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作者林屋公子从陈侯因齐敦上的铭文“绍緟高祖黄帝”入手,开始一步步梳理了黄帝的字义与来源,从商代开始找寻黄帝的痕迹,发现直到春秋时期,即使在《诗经·商颂·玄鸟》和《大雅·民生》两段分别讲商周人族源的史诗中都无黄帝的痕迹,作者一路往后,在《史记·封禅书》和《五帝本纪》中关于五帝源起的回溯才定位到,黄帝的概念大概形成在战国时代,而上古诸帝王在此时整合离不开当时秦帝国政治统一、“华夏”自我认同明确化的社会情境,身处其时的“陈侯因齐敦”记录的也正是这样一个“攀附”的故事,“炎黄子孙”随着政治地理边缘的扩大,渐渐成为共同文化心理认同的一块基石。

书中同样讨论了古史上很有争议的禅让话题,尧舜禹之间是禅让还是篡夺?权力的和平交接究竟是不是后人的美化?为了解答这个疑问,作者选取了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纪山镇郭家店的楚简、上博简和清华简中的篇章,开启了尧舜禅让的探秘。这些成于战国中期的竹简,无一例外记录了禅让这段令人称颂的佳话,反映的基本是当时普遍流行的思潮,与正史中的记录几乎可以一一印证,唯与《竹书纪年》的记载大相径庭。再从传世的《论语》《墨子》《吕氏春秋》《战国策》《孟子》等文献中对禅让的讨论,大致能推断出,禅让学说应该在前314年燕王哙禅让失败开始才遭到质疑。

跟随作者的探索能发现,很多后世的扭曲和重建,都源于当时的政治需求和思想潮流。比如原本出身贵族的管仲,却被后世塑造成出身低微命途多舛,细究当时的背景,会发现当时恰恰出于贵族政治解体的时代。再如《封神演义》中流传甚广的姜太公古稀之年才拜相辅佐武王伐纣,从头到尾不过是个励志故事,当从文物和文献中出发仔细研究才得知,太公望伐纣时正值壮年。而太公望从人变作神化的异士,与道教的兴盛脱不开干系。

在论述之间,作者总会穿插自己对待历史的看法。如在谈论“炎黄子孙”问题上,对周边民族的“华化”与文化的自我认同上,一言直指要害,“在华夏国家与民族产生的过程中,他们的形象被按照共同文化心理需要进行了塑造,华夏民族从形成之时其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第三章《古代观念与古代生活》中说,“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所谓‘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此即是以文化为华夷分别之明证。”这种观念给古代的中国人一种弹性空间,不至于在外族侵入的时候有迷失感,相反,甚至有了一种同化它族或非夏文明的文化自信。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当偏弱的文明向中原靠近时,也多借口与华夏文明靠拢,比如越国等周边四夷,借用华夏的始祖、神话、传说,将自己归于中原文明的主流体系之下。由文物的叙述上升到“何为中国”的文化溯源,在书中并非孤例。如他所说,我们并不是要通过文物推翻历史,而是要打破传世文献的记载,多结合考古发现成果,重新思考很多历史问题。

借由对上古神秘面纱的揭开,带给我们深思的实际上是一场自我认知之旅。

(责任编辑:梁弈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