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历史眼光审视产业变迁,探寻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产业密码
任何产业都不是从天而降的“飞来峰”。要实现产业迭代升级,必须回望走过的路,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每一次人类经济形态的重大变革,往往催生并依赖新的生产要素,每一次经济社会的大幅发展,都有一种核心的生产要素发挥着牵引作用。正如劳动力和土地是农业经济时代主要的生产要素,资本和技术是工业经济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正逐渐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生产要素。《第四产业》从生产要素的视角出发,通过考察农业到工业、工业到服务业的历史演进,发现历史上每出现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就会对产业发展、变迁、演进、迭代、置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四产业》认为,正是生产要素的更替,才推动实现了“人类从刀耕火种到美好生活、从有限供给到无限供给、从旧生产力到新生产力”的历史性转变,生产要素是满足人类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性、先导性资源。这一观点既是本书理论构建的出发点,也是区别于其他研究成果的鲜明特征,为我们找寻产业变迁密码找到了全新视角,为培育壮大新的产业形态提供了重要切入点,为研究第四产业奠定了全新范式。
反思传统三次产业划分理论,尝试构建第四产业的理论框架
以“农业—工业—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传统三次产业划分理论,揭示了产业发展的规律,是我们长期以来观察产业现象、分析经济问题、制定政策措施的重要工具。《第四产业》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对传统三次产业划分理论的一些局限性进行了深入剖析。《第四产业》认为,三次产业划分理论诞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其工业时代的烙印十分明显,而当前人类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形态也发生了极大变化,特别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即“三新”经济不断涌现,如果把农业、工业以外的所有产业都归为第三产业,会导致第三产业的范畴日益膨胀,既难以突出不断涌现的“三新”经济,也难以区分融合新技术和新模式的传统产业,第三产业就会成为新旧产业的“大杂烩”。此外,把传统三次产业划分理论作为经济发展指南针,有时甚至容易释放误导信号,让一些国家盲目追求第三产业占比并以此作为单一目标来制定产业政策,给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带来隐忧。上世纪70年代“去工业化”的英美、前些年陷入债务危机的希腊,就证明了产业升级实践并非纸上简单的数字推演。
西周 三角形与椭圆双联玺春秋 菱形“王戎兵器”玺春秋 “士君子”双圆形+三角形玺元 钱选 《王羲之观鹅图》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如今
4月14日,“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特展将于4月15日至7月27日在故宫神武门展厅展出。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