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这是清代学者戴震阅读《说文解字》得出的结论。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书,还怀疑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讲解得不够全面。于是,戴震又去找朋友借来《十三经注疏》读,才明白欲探求一字之义,应当遍览群书。
这套让戴震彻底开窍的《十三经注疏》可了不得,那是过去读书人心目中地位最高的经典。
今天一提经典,使用得有些宽泛。过去,长期习惯把儒家一些重要著作视为经典,称之为“经”。
“经”是什么意思呢?许慎《说文解字》说:“经,织也。”清代学者段玉裁注解说,经是指织布时的竖线,只有先把竖线排好,才能用横着的纬线织出布来。古人由此引申认为,儒家思想及其有关著作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根本保证,是官方意识形态的核心,因此称为经。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进一步发挥说,经是“常”“常道”的意思,指永恒不变的道理。所谓离经叛道,指离开经的范畴,就是背叛正道。
事实上,把典籍称之为经,并不始于、限于儒家著作。《庄子》《国语》等书中提到,先秦时期的经书并非专指儒家著作,庄子就把墨子的著作称为《墨经》。
随着思想文化的发展,王朝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才逐渐把经书限定于儒家的重要典籍。也就是说,经典是官方选择的结果。特别是到了汉武帝时,朝廷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从此儒家思想及其著作便上升到“经典”地位了。
那么十三经是怎么形成的?十三经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的,而是经历了一个6—7—9—12—13的过程。
先有的是六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主要流传6种文献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称为六艺,后来称为六经,主要是儒家在推崇,并声称是孔子删定的。《乐》在战国后期就失传了,所以汉武帝时只立了其他5部书的五经博士。这些博士都是对其中某一部书进行专门研究的学者,他们还开课收徒,传授一家一门的解释。
西周 三角形与椭圆双联玺春秋 菱形“王戎兵器”玺春秋 “士君子”双圆形+三角形玺元 钱选 《王羲之观鹅图》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如今
4月14日,“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特展将于4月15日至7月27日在故宫神武门展厅展出。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