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通行证 | 中华邮 | 香港邮 | 企业邮 
  文化短讯 文化前沿 世说新语 中华书苑 沧桑史话 艺术舞台 中华传奇 民俗风情 世界文化  

专 题
·十大垃圾书
·十大书业官司
·十大闲书
·十大盗版书
·十大书业风云人物
·十大好书
·十大畅销书
·十大出版事件
·十大出版秀
·十大人气最旺作者

专 题
·十大网虫签名档
·十大网络酷帖
·十大触网作家
·十大IT关键词
·十大网络秀
·十大网络写手
·十大网络文本模仿秀
·十大网络流行语
·十大网络流行文本
 

2000年十大书业风云人物


  商场多变化,波诡云谲。书业界也一样。风起了,雨歇了,云住了,雷响了……你火了,我赔了,他惹祸了……虽说书业界的形势这两年一直不是很好,但总还不是一潭死水,时不时地还能搅出一些波澜,而搅起波澜的人,也就成了同行眼中的风云人物。

  安波舜:这个名字对业界人士来说是太熟悉了,经他一手经营起来的"布老虎丛书"则更是为人们所熟知。

  【安波舜,1957年生于辽宁丹东。1982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春风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布老虎出版实业总公司总经理。曾两度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书业界十大新闻人物",是《东方时空》报道过的出版界最年轻的"东方之子"。】

  2000年,"宝贝"惹祸了,安波舜"蒸发"了。4月底5月初,"布老虎"编辑的《上海宝贝》一书被禁,安波舜此前先行毁版,态度端正。5月初通过电话,他说社长被免职,他这个总编辑还留着,社里正在整顿呢。到了9月,一些业内的朋友纷纷说安波舜"蒸发"了,打电话找不着,手机也没人接。又有传闻说安波舜自己不想干了等等。看来安波舜时时被业内人士惦记着。

  沈昌文:"读书"风波把已经退到幕后的老沈又请到了台前。

  【沈昌文,1951年来京,曾在新华书店总店工作。曾担任三联书店多届领导的秘书,继而任三联书店总经理。在担任三联书店总经理期间,主持出版了许多优秀读物,现在图书市场上仍然受到读者喜爱的"文化生活译丛"等品牌图书即出自沈昌文之手。】

  《读书》终于出事儿了。沈昌文先生曾是《读书》杂志主编。事情让他不能袖手旁观:一个据说是"董秀玉"的人为了反驳一个据说是"沈昌文"的人,在互联网上大打出手。一个不知道是真是假的"董秀玉"撰文批驳被认为是假冒的"沈昌文",彼此双方一概言之凿凿……此次《读书》事件尤其引读书人关注。

  有人硬把一个写化名文章的人安在沈昌文头上,害得我们这位沈公不得不宣告说那个人不是他。如此拉拉扯扯了一番,沈昌文也真是无奈。

  席殊: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书业大王"如今只能无奈地看着身边的重量级人物相继离他而去。

  【席殊,北京民营书业的代表人物之一。以1996年位于车公庄大街19号的席殊书屋北京总店开张为起点,相继创办好书俱乐部、席殊书屋连锁店、旌旗网上书店,4年来的道路颇不寻常。】

  2000年8月9日席殊批准了追随自己多年的得力干将焦国武的辞呈。这是席殊书屋3个月内炒老板鱿鱼的第3位重量级人物。在此之前,原席殊书屋副总裁杨志群和朱小奇已于6月10日和6月26日分别告退。

  2000年9月,席殊书屋北京总店无奈关门,并在白颐路上的百成科技大厦另立新址。同时,旌旗网站加盟现代(网络)书店又引起了业界的议论纷纷。在10月的南京书市上,旌旗席殊又大批量低折扣卖书,大有颓败之势。2000年对于席殊来讲可真不是个好年景。

  吴江江:他推出的中国现代书店(网络书店)在2000年犹为引人注目。

  【吴江江,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总经理、中国现代书店(网络书店)老总、中国出版业唯一在计算机协会中担任领导职务的成员。】

  几年前,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先后开办了4家网络书店,在中国现代书店的主网络书店正式运营之前,前三个网络书店都是与人合办的。1999年11月20日正式启用的中国现代书店网站,揭开了中国现代书店图书发行网络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吴江江推出中国现代书店(网络书店)的初衷原是为了满足世界图书市场对中文图书的需求,但是在此过程中,中国现代书店也形成了跨越国界和经营所有制的图书连锁销售体系。

  当我国出版业还囿于传统束缚之中而不能自拔时,当他们对网络还没有什么概念的时候,吴江江就预言:图书上网销售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中国出版业发展的一大新增长点。他为此呼吁,中国出版业目前太需要一批具有献身精神的网络建设单位和个人,而且他们更要有充分的信心以经得起失败的考验。

  这样看来,吴江江可以说是中国出版界吃网络"膀蟹"的先行者了。

  聂震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的频频亮点,与聂掌门自然是分不开的。

  虽然聂震宁原来在广西就很有成绩,但到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后的名气的确是靠慢慢干出来的。说实话,老聂刚到人文社时,许多人持观望态度。对于一个老社、大社,想有个大的变化确实不容易。但时隔不到两年,人文社的状况就有了全面改观。老聂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一起抓,把班子也调顺了,产品也打出去了,宣传也搞得红红火火……

  2000年,人文社仅凭《哈里·波特》就足够了,何况,还有"中学生课外读物",还有那么些这个奖那个奖的看家书。老聂频频出现在各种人文社的发布会上,他的口碑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威望也越来越高……

  阿正:如果你听说过有一帮文人要去南极的话,那你一定知道他。

  【阿正,本名郑俊琰,福建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新闻出版署、全国版协遴选的全国9位中青年出版理论家之一,曾被中国书评学会列入"中国书评30家"。近年在《中华读书报》、《中国文化报》等报刊开设"阿正侃书"、"阿正看台"等十多个书评专栏。】

  2000年,阿正有两件事最引人注目。

  一是编著了《世纪对话--文化嬗变与中国命运》。这个被称为"新千年中国第一部对话体图书"的作品,带给大家一种久违的阅读体验,也引起了方方面面对它的评介。周国平、舒乙、谷建芬、杨东平、徐友渔、时间、刘心武、南帆、孙绍振等38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对话"。

  二是策划南极之行!阿正策划了一个叫做"'2000人文学者南极行动"的计划,要组织一批学者名人去南极写书!并初步确定了周国平、葛剑雄、何怀宏、邵滨鸿、唐师曾和他本人等六人为预选队员。这个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的计划确实使人震惊。但计划进展得还算顺利。8月,国家海洋局正式批文,"'2000人文学者南极行动"已获准编入国家第17次南极考察队计划。


  对此,阿正说,只有当人类整体性地从南极堪忧的命运里解读出自身未来悲剧的痕迹,并从而认真地反思、悔恨和救赎的时候,南极才可以真正地被称为人类最后的一块避难所和永恒的福祉。此次南极之行的目的就在于此。


  看来并不是痴人说梦或异想天开,如果此行成功,我们可以设想,将有一批关于南极的书、图片、影视等等供我们大家分享!

  石涛:你有格调吗?你读《格调》吗?不是他你就看不到《格调》了。


  【石涛,原正源图书公司总经理,现博库(中国)公司图书策划部负责人。美国俄亥俄大学哲学硕士。做过电视节目策划,搞过调查,现为图书策划人。】


 相信许多人都是从《格调》、《恶俗》、《香烟》、《晃晃悠悠》、《支离破碎》、《回家的路》、《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等等耳熟的书来认识石涛的。1998年石涛和朋友一起成立正源图书公司,此后做了30多种品牌图书。


  《格调》曾备受瞩目,成为一时流行词。读《格调》也成了有格调的象征。能够做出一个"象征"或者"流行"的人,在出版界可谓凤毛麟角。由此,石涛的"价值"不言而喻。


  2000年8月,石涛加盟博库,立刻引起很多人的反响,有些人在网上发贴子:石涛为什么离开正源?……我想无论在哪儿,书,还是一样地做。石涛还是石涛。

杨葵:这哥们儿叱咤风云什么都干,所以在圈儿里越混越火了。

  【杨葵,出身文学世家、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见多识广、少年老成。染指京城文化行业,如出版、翻译、影视等等,涉足酒吧、音乐厅、小剧场等处。】


  2000年,杨葵时有精彩行动。如《先锋戏剧档案》,这本让他提起来就眉飞色舞、晕头胀脑的书设计得别出心裁,也的确着着实实地轰动了一把。后编了一部《哈佛女孩--刘亦婷》,又火了很长时间。可不知是什么时候,杨葵又成了令人贬褒不一的电视连续剧《找不着北》的编剧!你根本摸不清他到底在干什么!


  最要命的是这哥们儿对出版圈中的事情敏感得很,对什么都想发表高见。这不,人家高晓松的《写在墙上的脸》刚出来,他便来了一篇《写在墙上的"不要脸"》,立时被大家广为传播,还扬言说是要"抽抽"人家的"釜底之薪"。真够绝的!


  但你一定想象不出,他的理想居然是开一个茶馆或酒吧!好了,如果哪天他实现了他的理想,你是否也去捧捧场?

翟德芳:你也许不知道翟德芳,但你一定知道《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翟德芳,知识出版社总编辑。从《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到《相约99》再到《独步东西》等这套"网络社区研究资料丛书",知识出版社在网络文学的出版上做了很多事情,而他自己,虽然并不认为未来网络文学会成为文坛主流,但他仍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他让《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广为人知,为网络文学抛出了一块重重的引路石。

严平:虽然这个人一直很低调,但是他总能策划出很有"面子"的书。

  【严平,北大哲学博士。曾任人民出版社编辑,策划过一系列精品图书。2000年严平自己并没怎么出头露面,但他策划的书在市场上却很有"面子"。一直很畅销并被大量盗版的《生存手册》便是他的功劳。】

  2000年年初,一套5000万字、分100册装订,涵盖哲学、宗教学、伦理学、法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十大人文学科百种名著的英文原版或英译善本的《西学基本经典》在北京面市,成为对学术界、读书界的一大贡献。丛书策划人之一便是严平。

  这之后,很久没有他的消息。再见他时,他携一本《正方与反方--辩论者手册》出现在北京图书博览会上,他又让人出奇不意了一回。《正方与反方--辩论者手册》是英国英语推广联合会的权威教程,该书自1896年首次出版后,已经前后推出了18版。其影响可见一斑。这次它被译介到中国全凭了严平的"慧眼"。

  综上所述,一家之言,见仁见智,读者自便。

  经纬/文


文化频道主编信箱  合作联系信箱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05871
版权声明 | 联系方法 | 刊登广告 | 使用说明 | 关于中华网 | 豁免条款
版权所有 中华网 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