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通行证 | 中华邮 | 香港邮 | 企业邮 
  文化短讯 文化前沿 世说新语 中华书苑 沧桑史话 艺术舞台 中华传奇 民俗风情 世界文化  

专 题
·十大垃圾书
·十大书业官司
·十大闲书
·十大盗版书
·十大书业风云人物
·十大好书
·十大畅销书
·十大出版事件
·十大出版秀
·十大人气最旺作者

专 题
·十大网虫签名档
·十大网络酷帖
·十大触网作家
·十大IT关键词
·十大网络秀
·十大网络写手
·十大网络文本模仿秀
·十大网络流行语
·十大网络流行文本
 

2000年十大出版秀


  这是一个做秀的时代,成名无罪,做秀有理!

旅游秀 从千禧之旅到欧洲之旅,余秋雨上演旅游秀

  自从《文化苦旅》问世以来,余秋雨一直高歌猛进,风骚文坛内外,成为大师级的人物,可是1999年出版《霜冷长河》以后,批评声不断。给人江郎才尽的感觉。

  在2000年余先生更是像超级模特一样频频招摇于五光十色的媒体之中,先是和一群漂亮的女主持人们扛着回顾历史,展望新世纪的大旗到欧亚非做了一次千禧之旅。佳人美景,终于让大师文如泉涌,写了不少让人反思历史的随笔,被大小媒体视为宝物,竞相刊载。盗版书商也是积极行动推波助澜,让大师在千禧之初很是风光了一段时间,只可惜文章再也没了深度。

  接着大师又和北大一个研究生争论起自己要不要为"文革"忏悔的问题,你来我往,很是热闹,但最终没有一个结论,倒是让大小媒体疯狂了一阵。可能是吵架太累。最近大师去了欧洲,边走边写,似乎还想告诉人们过去的岁月。可惜人们已经没有了太多的热情,余秋雨的旅游秀似乎也该歇了。但已经成为超级大众明星的余秋雨还是要演下去的,作秀毕竟比写文章来的舒服。

忏悔秀 你为何不忏悔?小人物出演忏悔秀

  余杰,北大中文系的硕士研究生,是他发现余秋雨是"文革余孽",并写了"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的"名作"向人民群众进行了揭发,文章很是慷慨激昂,也很让无所事事的媒体热闹了一阵。可热闹之后总觉得这种慷慨激昂的背后有点苍白无力和投机取巧 ,好像是和余秋雨共同上演的一出忏悔秀。

  毫无疑问,余杰是聪明的,是才华横溢的,他知道如何使自己迅速出名,知道如何利用比自己名气更大的名流去作秀。无疑他是成功的,余杰的书开始畅销了,余杰也开始签名售书了,余杰也是著名文学批评家了。可在我们这等无名小卒看来,现在余杰似乎也仅仅就是一个被商业传媒包装成"大陆李敖"的作秀高手,一个自以为道德在胸笔在手的愤怒青年罢了。

诺奖秀 做不完的"总统梦",演不完的诺奖秀

  李敖似乎永远是一个焦点人物,先是在台湾竞选所谓的总统,非要当一次救国救民的英雄,而且还要代表民众去告一个叫李登辉的坏蛋,尽管这只是一场非常美丽的黄梁梦;后来又宣称自己的《北京法源寺》将会问鼎诺贝尔文学奖,要代表中国文坛去拿瑞典人的奖金,虽然后来被证实子虚乌有,但李先生的这本旧作《北京法源寺》在书店倒是卖了不少钱,只是挣的不是大鼻子的钱,书让人读来也觉得似乎不是一个小说,而是一个历史的揉和物。接着李敖又宣布要出一本自己全裸的写真集,虽然直到今天也没见全裸写真集问世,但他的勇气的确让人佩服。

  以前读李敖的文章,字里行间的嫉恶如仇,嬉笑怒骂真是淋漓尽致,让人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快感,可现在的李敖老了。老的只会像一个老顽童一样跳来跳去,只为吸引大家一点注意,从总统梦到诺奖秀,从花边新闻到全裸集,不知李敖还会再蹦出什么新东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有人要看,李敖还是会继续表演下去的,不管是演泼妇还是当小丑。

奶嘴秀 小鬼当家,出版界出演奶嘴秀

  17岁的孩子能做什么?答案可能会是千奇百怪,但今年的出版界给我们的答案是:写书。

  韩寒《三重门》、管燕卓《一个高三女生的日子》、谷子《我是男孩,我的死党》、张蒙蒙《告诉你,我不是丑小鸭》等作品都非常受他们的同龄人的喜爱。不可否认这些小说的出现填补了当前的校园文化的空白,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但翻开这些少年作家的作品看,都还是停留在直抒胸臆和记流水账的作文形式,是很难与老笔杆子们那些挖掘学生灵魂深处的精品相比的,之所以现在少年作家创作的校园作品那么热,主要还是一些出版商炒作的结果。

  出版社为了自身的利益,拼命去找一些少年郎写小说挣孩子的钱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明明为了钱还要非得说是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作品描写的不再是一个纯真的学生群体,而是去挖掘早恋等等畸形的东西,市场需要一点校园文学,但如果沾上太多铜臭,似乎就不再是纯真。而是恶俗了

  以后会写书的孩子会越来越多,出版商们会越来越乐,可是难道以后要倒过来,让大人去读小孩的作品吗?孩子是天真的,大人们还是不要再让他们做什么秀了吧!

退学秀 无知者无畏,韩寒大演退学秀

  在当今出版界的当家小鬼中,韩寒可算得上一个人物了,说他是个人物,到不是他的小说写的有多好,《三重门》再好,那也只是一个孩子临摹的"习作",而不是一种建立在厚实的社会经历、深沉的感情积淀上的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而是他那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和无师自通的作秀才能。

  韩寒的出名是从一次作文大赛开始的,之后就一直成为媒体的炒作对象,他那偏科的成绩,他退学写小说的"壮举"都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于是就有了精明的出版社为他出书,请他写作,一时间文坛一颗新星诞生了。面对媒体过分的吹捧,韩寒把自己当成一个空前绝后的文学家。是一个自认把文字玩到极至的,50年内无人超越的大师(这是韩寒自己的话)

  偏才是才,可过早地成为偏才是有副作用的--根基浅,源泉少,要长成大树很难,要想成为大家,光靠狂妄和作秀是成就不了的,在热闹一阵后,不知少年天才还会有些啥?

  写到这,我想起了《伤仲永》里那个极富天分的孩子,一个热闹一阵后又归于平凡的孩子。

脸皮秀 《写在墙上的脸》,高晓松奉献脸皮秀

  说起高晓松,我是充满了景仰的,因为他可以用一张普通的脸皮去作精彩的秀,这可不是普通的人可以做到的。

  高晓松原来是写歌的,写过《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样让我感动的歌,可惜这是好多年以前了,据说是因为没在音乐上挣到钱,在修行若干年后开始频频涉足其他行业。先是去年捣腾出一部最具未来性的探索电影《那时花开》,可一直没有通过审查,大概是审查员的水平太低,看不懂这样前卫的电影,不久又加盟搜狐,全面负责搜狐的娱乐产业发展。也就是到处花钱,可也没见有点像样的活动。

  日前,他又推出一本名为《写在墙上的脸》的书,被称为学院派文学的一颗幼蕾的高晓松自称这是一部"一个月就写完了的真正的小说",是一部随便写写,出版商就抢着要的一本畅销书,可最近又听说他写的书开始还都没人搭理,是他的助手到处奔波才得以出版的。内幕如何,我们不好评说。可就书而言,我实在看不出说的是些什么,技巧好在哪里?大约是我太笨了吧。不过买这书还是比较合算的,最起码还有一张CD可得。

  其实,对高晓松我们不该指责什么的,毕竟他有权利去作秀,去赚钱。但如果明明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去运用电影语言,还非要说自己是在探索一种新的电影手法,是在玩一种前卫;明明只是一本不知所云的少儿作文,可还非要说自己写小说特别有才华,写的东西技巧性特强,是那种看内容的这一拨人看完了之后都说不知道说什么。但是看技术一类的人(包括出版商、书商)都觉得很好的那种小说。那就要另当别论了。作秀是要有资本的,没有本钱,那只有觍着脸去作秀了。这又何必?

卖鞋秀 赵忠祥作秀惹来一身骚,有苦难言卖鞋秀

  说起赵忠祥,应该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以前只知道赵老师的嗓子特别好,特别是《动物世界》,简直就是赵老师的金字招牌。后来知道赵老师还能写书,三年前写的《岁月随想》创下105万册的销售业绩,而且还掀起了一场名人出书热。今年赵老师又推出第二部《岁月情缘》,原以为会和三年前一样风光,可没想到,赵老师去济南的一场签名秀却惹来众多麻烦。原来要想让赵老师签名还得去买鞋,买就买吧,可报纸非要给报道出来,让赵老师虚火直冒 ,非要和别人打官司,说是任人欺凌"不是他的性格,也不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应具有的品格,我要以我认为适当的方式讨回一个公道"。吓得一个叫张淋的人差点自杀了,这又何必?

  我们不想评论赵老师卖鞋秀的对与错,也不想管赵老师的文章好与坏,只要有人看就行了,可赵老师一遇批评就虚火直冒,大发雷霆却有点不值,赵老师肯定知道一句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既然还要当名人,还想要出书,而且还想要赶场子作秀让人惦记着自己,那就得有让人说三道四的肚量,不然,还是不要赶作这个秀的好,真气到哪可就不好了。

壮阳秀 从相声到广告,牛群完成壮阳秀

  那日在广告中似乎看到名人牛群在给一个什么壮阳药做广告,镜头中牛哥用自己专有的似笑不笑的笑容诉说着这个壮阳药所有的好处,开始以为是一个酷似牛哥的人在表演,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真的,牛哥是为咱们中国人自己发明的药物作宣传,是为别人解除痛苦,送去实打实的欢乐。我眼睛有点湿了,牛哥好伟大。

  牛群原来是说相声的,后来又办起了杂志,最近又去了出版社,牛群提到去出版社的决定是"蓄谋已久"。他说自己一直希望能全身心投入出版事业,在编书出书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带给大家欢乐。牛群认为自己的优势在于对大众消费心理的把握以及选题操作的联络和公关上。至于自身的名人效应,他倒觉得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

  牛哥说不说相声,当不当编辑,做不做代言人似乎和我们无关,名人也是人,也要生存,凭心而论我还是比较喜欢牛哥的,我也明白牛哥是因为说相声实在是无法养家糊口,才给壮阳药当代言人,才频繁改行的到处跳槽。但我想对牛哥说,为了生活就是为了生活,千万不要给自己找些伟大的理由,那样太虚伪,那样的秀太低级。

美女秀 性幻想,无耻,颓废,众美女开演美女秀

  今年的文坛,有一批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一批把玉照摆在书封面上的年轻女作家,在文坛引起了喧哗、起哄和波澜,她们一出世就让人瞠目结舌,她们凭借商业炒作一哄而起,不但敢性幻想,敢展示自己的冲动,还敢用文字写出来,而且写的跟真的一样,真是不容易。明明是啃馒头就大葱,非要说自己刚吃完西式大餐,明明是被一傻小子追着,可非要说有个富商喜欢上了自己,明明也就抽过三五,可非要说大麻的味道不错。明明是姿色平庸还非要说别人找她拍戏是因为她的美貌。靠!真不得不佩服这些美女作家的作秀功夫。

  《上海宝贝》,《糖》等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她们在用自己的身体去写作,真感叹这些人的敬业精神,为了提高书的发行量,为了让书商们出版,有些人把身子都搭进去了。

  如此敬业的人写的文章一定不错,可你真的去看了,又发现除了无耻和不要脸外,你实在找不出让你觉得好的地方,所以你又会觉得这帮妮子们除了作秀又实在没了什么。这多少是一种悲哀,真不知这些美女们以后靠什么去生活了,身体都搭进去了,还会剩下什么呢?或许……?或许我是杞人忧天了。

  正经的文学或有为的作家,是将主要的兴趣和精力用之于讴歌"人性"的,其中的"性"都不是专指"性别"、"性感"、"性事",而是重于去写人的精神善性(包括善心和善行)。即使用主要笔墨去写女人,也不应是女人的身体,美女作家我们是需要的,但如果是美女加作家就不好了。这样只会让人们胡思乱想的。

谈话秀 美人赠我蒙汗药,名优王朔上演谈话秀

  王朔这个人一出道就倍受争议,80年代写的《顽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等作品曾是风靡一时,被称为痞子文学的带头人,我也曾经非常喜欢王朔的文章,觉得他特聪明,他了解读者的心态和他们想知道的是什么。可是这几年我觉得王先生有点老了,老的只剩下矫揉造作,卖弄小聪明了,于是王朔选择了去利用名人追踪名人。制造名人效应,是当今社会的通病,也是媒体的通病,王朔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掀起的一场场文坛炒作闹剧。

  王朔真的老了,沉寂了多年以后,他实在找不到当年码字写小说的感觉,推出的《看上去很美》实在让人感觉不到美在哪里,于是他开始抛出一篇篇评论,最近还弄了一本《美人赠我蒙汗药》和一个叫老侠的人搞了一次谈话来批评当代文艺圈的一些名人大家,很是引人注目。但总觉得似乎这场秀实在没有意思,像是在看一副文化恐龙的骨架,看不到他以前文字的功底,只剩下一点点骂功,像一个骂街的痞子。

  王朔人到中年了。这是一个尴尬的年龄,小点可以撒娇打欢,老点可以倚老卖老,只是这个年龄做什么都不好做,所以王朔只好说东道西,指桑骂槐,只好到一网站打打工。只是不再写小说了。

  其实文人写书和商人卖菜是没有多少区别的,都是要吆喝着卖的,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把文人的作秀看得太恐怖,看习惯了也就好了,马克思不是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吗!

  午夜的破锣/文


文化频道主编信箱  合作联系信箱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05871
版权声明 | 联系方法 | 刊登广告 | 使用说明 | 关于中华网 | 豁免条款
版权所有 中华网 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