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雷雨·后》是一个寻找《雷雨》的过程

创作《雷雨·后》是一个寻找《雷雨》的过程
2021-08-30 10:37:09 北京青年报

主题:从曹禺到万方,中国戏剧跨越百年人文对话——连台戏《雷雨》《雷雨·后》分享

时间:2021年8月24日下午两点半

地点:上海大剧院

主持:晓露

创作《雷雨·后》是一个寻找《雷雨》的过程

创作《雷雨·后》是一个寻找《雷雨》的过程

  刘恺威饰周萍

  刘恺威饰周萍

身为演员最有趣的地方

就是经历、感受、演绎不同人生

主持人:接下来请每一位演员老师说一下自己扮演的角色,跟自己的个性、性格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孔维(蘩漪扮演者):能够饰演《雷雨》《雷雨·后》的蘩漪,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非常幸福的。《雷雨》中的蘩漪一直在寻求自由,她觉得这个家庭给予她的温暖是不够的,甚至说是在消耗她的热情。我个人是没有蘩漪那么尖锐的那一面,我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但是我觉得蘩漪内心的力量可能是每个女人都有的。只是可能我没有碰到那样的状况,所以我没有被激发出来。但是在剧本里、在舞台上,我完完全全被激发出来了,我的抗争、我的愿望、我的美好和我对爱的渴望,我相信朋友们一定能够从舞台上那个蘩漪身上看得到。这样一份功课拿到手上,我是认真、努力地做了解答,希望最终所有的朋友们在剧场里能够感受得到。

刘恺威(周萍扮演者):我在《雷雨》里扮演周萍。要说跟周萍这个人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具体个性上,我觉得好像并没有,更别说他的人生经历。作为演员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可以经历、感受、演绎不同人生。可以扮演周萍这个人物,让我感受跟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也是我觉得很幸运的地方。

何赛飞(侍萍扮演者):我在《雷雨》《雷雨·后》里面扮演侍萍。跟恺威的感觉一样,我也找不到太多跟侍萍相似的地方。我的个性也是这样,顺其自然,差不多就算了,比较认命。侍萍可能也会有一点,

其他的我没觉得。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首先这个人物,我不想在这定位,以我主观对侍萍的理解来强加于观众。我觉得每个看戏的观众都有他的主观性,根据他的阅历、世界观、审美等等,他对这个剧和这个人物都有自己特有的认识。这个侍萍是感动到我了,我在排练的时候是用心在体会她。在演艺生涯当中能排演《雷雨》《雷雨·后》,作为演员来说是非常幸福的,这是我真正的感触。

佟瑞敏(周朴园扮演者):戏剧即人生,人生即戏剧,我这次非常高兴能参加一部这样经典的作品,来扮演周朴园。这么多年,我塑造了一些经典人物,比如孔子、李世民、雍正皇帝、光绪皇帝、谭嗣同、瞿秋白。时隔多年以后,从去年开始,我重又被调动起演绎经典作品、经典人物的激情,就是曹禺先生的《雷雨》和万方女士的《雷雨·后》。这一年多,我一直处于一种比较幸福的状态,特别是在制作人王可然的鼓励和打击下,我一直在坚持。今天非常高兴,我还能够作为一个演员站在舞台上,而且是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作为演员是一种荣耀。

《雷雨》经典深不可测

有无数可以挖掘、理解人物的可能

佟瑞敏:我的个性跟周朴园完全不一样。但我争取要把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观众,让他们看到百年戏剧史上这样一个生命力充沛的人物,今天还能够出现在舞台上。《雷雨》《雷雨·后》的悲剧性,刚才著名的评论家已经讲过了,我非常赞成。周朴园就是一个“三明治”关系中被夹在中间的人物。尤其《雷雨·后》中三个老人的心态,我们在昨天之前排了一周,真的感觉到“三明治”非常难吃,夹在两个极有个性的女人中间,让一个老汉非常难过。万方老师的《雷雨·后》写得非常精彩,说实话不太好写,因为曹禺先生太经典了。

李宗雷(鲁大海扮演者):我扮演鲁大海,在很多版本中,这个角色甚至都没有了。张瑞导演和埃里克导演(法国导演)告诉我,周萍是父亲的儿子,鲁大海也是父亲的儿子,他们是同一个爹、一个妈。他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鲁大海在用非常锋利、非常尖锐的东西保护自己内心的脆弱。我和大海之间的相似之处是我们其实是脆弱的,跟生父争执、跟亲生哥哥肢体碰撞,那是他自我信念逐渐被摧毁和迷茫的过程。这是我个人的理解,至少我抓到了一些把有一点符号的、有一点象征意义的人物拉到我自己身上的机会。所以我愈发觉得《雷雨》这样经典的作品深不可测,它有无数可以挖掘、理解人物的可能。

石皖川(鲁大海扮演者):各位好,我是石皖川,鲁大海B。扮演鲁大海A的宗雷哥,是我敬佩的老师之一。每次看到他,我就在想会不会有另外一种鲁大海,我能不能成为另外一种鲁大海。

张贺钦(周冲扮演者):大家好!我叫张贺钦,是周冲的扮演者。周冲这个角色一开始我觉得很难找到那种感觉,后来我想为什么,发现其实是我们这代人太复杂,我们不是那么简单地要一个纯粹的情感、要一个自由的追求。在这个舞台上,我努力在想如何塑造一个纯粹青春的少年,谢谢大家!

罗永娟(《雷雨·后》中歌者扮演者):我本身就是一名歌手,今天来到现场,

可然跟我说你一定要唱,你今天来现场的目的就是告诉全国的观众,我们每一次每一场的演出都是现场唱的,不是录好了的东西。歌者的吟唱很重要,每一场我们都是根据演员的情绪来现场演绎,我也要融入每一位演员,代表每一位演员老师,相助每一位角色的感情抒发。

超越时代的才叫经典

最本质处是抓住人的本性

主持人:有一句话——创作就是提问,创作就是不断去接近答案的过程。请问万方老师,您在创作《雷雨·后》时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在过程当中有没有得到您要的答案?

万方(《雷雨》文学责编,《雷雨·后》编剧):其实我在任何写作的时候,包括活着的时候,总是隐隐在内心深处不断地有疑问冒出来。大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要怎样活着?每个人都会在某种时刻自问。谈到我个人感受,《雷雨》我肯定比各位都要看得多,我觉得我们都跟这部经典隔了80多年的岁月了,刚才说到压力,我爸爸是一个自由派的父亲,我从来没觉得他是一个了不得的剧作家。我以前写一些影视剧,也被采访问到“你是不是有压力”,我本能地回答“我没有感觉到有压力”。直到我到50多岁以后写第一个话剧,那天是在去一个小剧场(话剧即将要在那儿演出)的路上,我忽然想到,我其实一直是被我爸爸压着的。我写过小说、电视剧、电影,到了50多岁才敢动话剧,其实就是他这几部经典的戏压着我,他已经那么高了,我不敢碰。

我为什么敢碰《雷雨》呢?其实也是相同的道理。毕竟我已经看了那么多,《雷雨》我看过不知道多少剧种的改编,甚至包括现代舞,上海芭蕾舞剧院也演出过《雷雨》,作为一个编剧,我心里一直像有一只小虫子在爬——什么时候我能不能也试一试?直到我真的要做,我反而没有压力。我觉得我下决心了,我就要依照我对这部戏全部的情感来重新寻找它。我觉得《雷雨·后》的创作就是一个寻找《雷雨》的过程。尤其现在看了诸位呈现出来的《雷雨·后》,我觉得我找到了《雷雨》。我敢说,虽然我已经看了那么多《雷雨》,这一版《雷雨》仍让我在有一刻,心“怦怦怦”,感觉太有力量了。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抛给朱光老师。中国戏剧100多年了,中国戏剧经典的标准,放在全世界的戏剧经典标准之下,它们有没有什么异同之处?

朱光: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补充一下,万方老师以前跟我聊天的时候说到,她4岁开始看《雷雨》,被钢板震动制造打雷音效的声音吓着了,这是她第一次对《雷雨》的印象。而后她一直非常敬畏父亲的作品,直到创作到了一定的阶段,得到父亲的首肯才放心一点。

关于经典,我认为超越时代的才叫经典。它可能在诞生之初具备一些时代属性,符合当时的时代气息、风土人情,但它最本质的,是抓住了人性的本性。大家都听过一句话——“文学是人学”,其实戏剧更是人学。戏剧的人学是全方位的,戏剧就是人生,戏剧就是人。最终能呈现出人性的复杂、微妙、不可测和不可言传之处的作品,那一定是可以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得诺贝尔文学奖最多的就是戏剧家。

法国导演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雷雨》

真看得观众肾上腺素飙升

朱光:《雷雨》毫无疑问是经典,能让我耳目一新的是现在央华的版本。大家能从刚才的视频当中看到一点端倪,它的美学风格和我们以往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周家是大理石纹路的客厅,在其中演出一幕幕非常震撼的画面,而四凤的家是木质结构的。木质和大理石纹的对比,不单纯是财富的对比,而是两种美学质感的对比。好的作品在不同的年代以不同的形式去诠释它,依然能够看出作者本身的追求——就是对人的表达,这就是经典。若干年前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大家彼此握手。很多人会问莎士比亚的作品放到现在还有可看性吗?这个问题其实是问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不是经典。当然是经典,他的作品就是人性的光芒,能够让大家看完之后身心温暖,对这个世界的美好充满渴望,这样的作品一定是经典。只要是反映人的作品,而且能让人产生共鸣,那就是好作品。

主持人:有一位网友问万方老师和张瑞导演,为什么这一次是请一位法国导演去诠释中国经典的戏剧?

万方:外国导演执导《雷雨》这并不是第一次,之前在国外就有过,前苏联演过《雷雨》,还有东欧的国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也演过。这次听可然说要请法国导演来导,我心里是非常高兴的。刚才说到我看了那么多版的《雷雨》,特别期待有新面貌的《雷雨》出现。法国导演果然呈现出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雷雨》,看得我肾上腺素飙升。

张瑞(《雷雨》《雷雨·后》中方导演):我觉得万方老师说得非常好。如果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可能就是六个字:为戏剧、为观众。

何赛飞:这次复排,我感受特别深。半年前第一轮巡演是法国团队来排的,复排是可然老师和张瑞老师一起来主持工作,来帮我们提升加工。我是舞台演员出身,老师跟我们讲“十年磨一戏”,戏不怕磨,越磨越好,越磨越精湛。我昨天排练下来,觉得果然给我们建议了很多,我特别感动,回去都睡不着,我觉得我们接下去会更好。我们每一次演出的时候都要一起加油,上台以前都相互鼓励,必须成,加油加油加油!

这个戏我第一轮演下来以后,有几个观众看过《雷雨·后》为我这个人物写论文,有太多“为什么”问我——为什么鲁侍萍能够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和周朴园共同生活,他们能对话?这个作者是出于什么样的内心考量?等等。他们看了很多资料,我们一起讨论,这对我也是一个提升。我反复地再去咀嚼这个人物,又一次讨教万方老师,我们聊了一个半小时,再商榷、再请教。我觉得可以一直演下去,这个戏可以再好,期待我们吧!(整理/雨驿)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