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九九重阳·怡伴丹青”第三届中老年书画展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侨乡博物馆隆重开幕。未来电视受邀参与,携怡伴康养服务产品亮相活动,以科技助力养老服务,让现场参观的朋友既享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也体验到了数字文化的魅力,以实际行动推动“文化养老”落地。
(高胜雨先生题字)
“九九重阳•怡伴丹青”书画展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重点打造的老年文化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三届,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老年书画朋友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本次书画展,国家博物馆艺委会委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传创委委员、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研究员高胜雨先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于志学老先生、中国书协理事罗杨先生等一众老艺术家莅临观展,现场高胜雨先生泼墨题字“九九重阳·怡伴丹青”,吸引广大观众驻足观看。活动现场共展出218幅书画作品,技艺精湛、内涵饱满,充分展现了老年朋友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及专业的艺术水准,呈现出新时代银发一族的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相关专区同时在中国互联网电视平台展出,实现了线下参观与线上欣赏、学习的同频共振。
除了传统书画及艺术作品的展出,现场未来电视怡伴展区也备受关注,其中怡伴文创成了网红产品。产品定位于满足银发族日益增长的各项养老需求,将智慧养老视听内容、生活服务产品及平台融合为银发综合生态,可一站式满足中老年人的健康生活、休闲娱乐、学习提升等需求。通过怡伴服务输出,可以轻松观看海量视听内容,同时也是贴心的健康助理,搭载了大屏互联网医疗服务,可以提供实时的健康咨询和管理,为老年朋友提供全方位的贴心陪伴。
(图:怡伴文创展台)
聚焦中老年人群体,未来电视“怡伴”在文化养老层面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探索实践。一方面以本地化的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将戏曲、地方曲艺、综艺等特色内容精编进行本地化传播,并且引入老年大学课程,满足了老年群体多层次的收视和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深入大屏电视适老化改造,不局限在大字体和大音量,而是在操控体验、内容组织上进行全维度重构,打破了老年人对智能电视使用的壁垒,实现数字文化红利共享。未来将继续以提升用户体验为宗旨,积极探索拓建用户体系,以用户为核心以智慧康养生活融合生态为创新业务方向,孵化多维增值业务通路。目前,怡伴相关服务已经落地全国近二十余省及直辖市,覆盖超3000万家庭用户。
(图:现场体验图片)
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持续关注、关心、关爱老年群体,一直是未来电视作为国家级播出平台积极并乐于承担的媒体责任,将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等老年朋友服务组织持续开展深度合作,融合数字科技,不断探索智慧养老新服务,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康养便捷与精神文化丰沛的晚年生活。
(图:现场体验图片)
据悉,本届书画展持续到10月26日,欢迎广大爱好者参观交流。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