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设计与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重点活动之一,于11月9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盛大启幕。本届博览会以“焕美生活”为主题,涵盖“科技之美、舌尖之美、生活之美”三大特色单元,集结了全球优质设计内容,17000平米展区,百余家展商,十余场活动,汇聚了文旅、科技、艺术、饮食、家居、服饰及文创等领域的创新设计,引领公众一同探索设计在未来的潜力与可能性,感受博览会带来的行业趋势与生活风尚。
北京设计与艺术博览会外景
科技之美:数字艺术与科技文旅的创想远景图
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数字科技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无数创新发展。在博览会上,“数字文旅、科技之美”展览单元聚焦新兴数字文旅产业技术与内容创新,以跨界合作模式激活行业新业态。
在“科技之美”单元,观众可以欣赏到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带来的“文化遗产与人工智能创新设计”、网红艺术展“致敬达芬奇”、数字艺术品首展“某集体ART+TECH”,以及沉浸式主题体验“梦幻森林”、超炫球幕特影“穿越三万里”、数字人幻舱惊艳互动、AI艺术与设计等内容。每一项展品都是智能创新的代表,每一次互动都是对未来想象的触摸。展览现场将化身一座充满数字艺术的探索乐园,等待观众开启惊喜瞬间。
“致敬达芬奇”展区
“致敬达芬奇”展区
舌尖之美:世界美食与生活哲学的味觉交响乐
如今的饮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生理需求,它成为全球化文化中最前沿趋势的重要载体,就像设计、时尚和艺术。“舌尖之美”展览单元呈现了中国传统节气与饮食文化的呼应关系,不仅梳理和展示了历代中国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更是通过回溯传统,关注当下,展望未来。
“美食大圆桌”
以“时”和“食”为线索,“舌尖之美——东方饮食文化艺术展”设置多个展区,包括“14亿国民大餐桌”概念展区、“食间”24节气展区、“秋收”和“冬藏”生活美学区。展览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不仅有“汾酒玖号”“杏花村酒”“贺兰山美域”等名酒,也有“优品智选”“天天原产地”等绿色产品。围绕着“应时而食”的生活哲学,多家知名品牌联袂奉上一场触手可及的艺术生活盛宴,重塑当代中国“大食物观”。
生活之美:传统文化与设计创新的美学艺术诗
“生活之美”展览单元致力于展示那些富有创意和新鲜感的设计作品,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文化传承与现代设计思维的结晶。
在挑选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在这里,观众将遇见非遗贵州水族马尾绣的细腻工艺,体验“花香麻”所呈现的天然纤维美学,领略禹凰家具的新中式家居理念以及ARTABLE艺席臻选的当代大漆艺术展示。每一件作品都诉说着对传统匠心的尊重与现代审美的追求,让人们在欣赏中体悟到设计师如何将实用与美观巧妙融合,赋予生活以形式与精神上的双重满足。
竹生活方式品牌“研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博览会的现场,竹生活方式品牌“研篁”为观众栽下了整片竹林,沙沙的竹林声中还藏着一系列环境友好型家居设计产品。以“竹”为媒,以可持续性为核心,使用天然材料的同时保证布展全程环保,这是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回应,更是对自然的关注和责任。博览会也希望能够借此引发设计界与公众关于将可持续理念融入日常的思考。
“大食物观与品牌赋能”发展论坛
除了丰富的展览内容,本届博览会自11月9日起陆续举办大食物观与品牌赋能”“数字文旅发展论坛”“跨文化交流与艺术设计西山在地创作沙龙”“京艺会员签约仪式”等高峰论坛、圆桌对话、沙龙和签约仪式等活动。在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信美术馆、瑞幸咖啡和南海协同创新发展基金等知名品牌的支持下,众多设计界的知名专家、行业领袖和品牌代表齐聚一堂,分享行业洞察,探讨设计创新,在交流与碰撞中激发灵感和策略,共同推动设计领域的未来发展。
北京设计与艺术博览会外景
北京国际设计周作为国际文化品牌活动,多年来依托首都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引领文化创新潮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14届的持续深化与扩展,北京国际设计周已经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核心组成部分,北京设计与艺术博览会自2018年以来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5届,共汇聚了超过1200家合作伙伴和超过数十万观众的关注与参与。
2023北京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将展示更加丰富多元的设计作品,并通过为更多设计行业的企业和人才提供展示、交流、和商业交易的综合平台,聚焦高品质文化创新,提升北京城市文化活力,讲好中国设计故事,以设计之力共同“焕美生活”!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